王海燕
摘 要:養成教育指的是孩子良好習慣的教育,是我國傳統教育的體現。習慣包括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等的養成。早在古代就有“養習與童蒙”的思想,主張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須從小抓起。本文就小學生如何養成“文明禮儀”的習慣進行相應的分析探索。
關鍵詞:習慣;禮儀;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241-01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绷己眯袨榱晳T的養成對一個人的成功影響很大,小學階段則是養成教育的關鍵期。作為一名邊遠山區小學教育管理者,應如何把握好這一關鍵期?如何讓大山里的孩子養成一系列的良好習慣?首先要喚醒孩子的養成意識。兒童的行為具有很大的隨意性、情境性和不穩定性,他們的行動隨著興趣而轉移,這就需要引領他們適應這些變化,教育他們遵守學校常規,喚醒其習慣養成意識,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衛生習慣等,下面我就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如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培養孩子好的行為習慣。
一、將養成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
1、課前預習和課后溫習的習慣養成
課前預習課后溫習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環節。抓好這一環節,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也有利于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既能讓學生初步了解新教材的概況,運用記憶、知識、技能,從中解決了新教材中自己可以解決的問題,又能有針對地在課堂上解決在預習中未解決的問題,突出重點難點??鬃诱f“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溫習已學的知識,并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隨著自己閱歷的豐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回頭再看以前看過的知識,總能從中體會到更多的東西。進行預習和溫習,自學能力得到反復的訓練,自學習慣得到培養和形成。
2、健全規章制度和嚴格嚴肅的規范訓練。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生的各種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規章制度和嚴格嚴肅的規范訓練。(1)加強課堂常規的訓練:如要求學生課前認真做好上課準備,學習用品要整齊擺放在課桌指定的位置。(2)加強坐姿及握筆姿勢的訓練。正確的坐姿:如兩腳開立、兩肩同寬、身正、足安、頭微傾;握筆要領:三指齊力,指實掌空,用力適當,運轉靈活,手離筆尖一寸,眼離桌面一尺。小學生正處在身體發育成長的年齡段,坐姿端正與否,不僅影響到學習,而且將影響到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3)發言、提問,按規定的姿勢舉手,發言時要姿勢端正,聲音洪亮。該動的時候可以自由行動,該說的時候可以暢所欲言,該靜的時候就必須安靜等。(4)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習慣。素質教育要求,應讓學生全員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提高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參與率。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獲取知識的規律和樂趣,“勤思勤動”的習慣就會在樂中逐步形成。
二、重抓養成教育的榜樣性
教師要以身作則,樹立榜樣作用。崇高的職業、神圣的稱號、重要的使命,要求每一個人民教師必須做一個有道德的高尚的人,真正成為一個為人師表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為學生樹立榜樣。
俗話說得好“身教重于言教”, 小學生模仿性強,而班主任與學生朝夕相處,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是學生直接仿效的對象,也是文明禮儀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教師的言談舉止無時不在影響著學生。一個人格高尚的教師,都必須有一種嚴格的自律精神,他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應該做得到。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師要樹立良好的榜樣。教師“以身作則做楷模、為人師表樹榜樣”是抓好養成教育至關重要的環節。
三、學校、家庭、社會形成合力,共同加強學生的養成教育
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現代人成才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是基礎性的, 因此家庭氛圍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經驗告訴我們,優秀孩子和優秀的人才背后,總能找到溫馨和諧家庭的影子;同樣,一個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從其家庭中找到充滿沖突和矛盾的因素。養成教育單靠學校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家庭教育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學校要主動與家長密切配合,擴大學校教育對社會和家庭的影響,以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社會實踐活動能更好地促進習慣的養成。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人的社會化過程,社會化的過程伴隨人的一生。在這個過程中,體驗是不可缺少的,人只有在社會中,才能感受遵紀守法對成長的重要。因此,學校要善于組織學生進行實踐體驗活動,充分利用社會為我們提供的豐富教育資源,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全新的感受,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優良品德。
四、養成教育要講究方法,注意個體差異性
對待學習、品行都較好的優等生:他們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嚴謹的學習態度,對于這類學生除了經常性的表揚之外,還應發現他們自身的不足。找出他們的缺點,幫助他們進步。比如有的學生,上課也積極發言、作業寫得又干凈又整潔,學習成績很優秀,但對集體的事不聞不問。對于這樣的學生,老師得采取與他交流談心的辦法,讓他慢慢的改掉這些不良習慣,學會與同學相處。
對于學習、品行一般的中等生:這部分學生在班里是容易被忽視的,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多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發揚長處、改正不足,在閃光點發揚的同時,缺點也自然糾正了,從而進步了,通過老師的幫助、努力,中等生是能樹立信心與優等生比賽的,甚至超過他們。
對后進生要鼓勵,用人格影響教育他們。后進生管理轉化工作的好壞制約著養成教育工作的成效。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教師應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人格個性對學生的深切期望和真誠的愛來觸動、感化學生,促進學生思想轉變、積極進取。
五、養成教育要持之以恒,從小事做起
養成教育要持之以恒。學生的行為具有持續性和反復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成一個好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切不可“一曝十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種良好習慣的養成有一個過程,須經常性的進行誘導、訓練。所以對學生的養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因為“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同時要注重師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