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璐
摘 要:提高課堂教率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方面,也是教師應當關注的話題。在教學過程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本文就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250-01
新課程改革實行以來,初中語文教學與以往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各種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被實踐,教師也更加注重學生主體性作用的發揮,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引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縱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低這個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大多數教師過于注重課堂氣氛的活躍,而教師的主導作用相對降低,雖然課堂討論不斷,學生也積極參與,但是一節課的收獲確是甚微的,教學效率亟待提高。因此,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應該得到更多的重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語文教學進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從學生的情感態度入手,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筆者認為,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用以下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轉變觀念,做學生的引路人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和推進,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已經不適應當前的語文教學,因此,教師要順應改革要求,轉變教學觀念,不做課堂的主導者和掌控者,而是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傳統的教師的角色是傳道、授業、解惑,語文學科涉及的知識面廣,知識點多,以往的教師都過于注重知識講解,過多的講解不僅會使課堂變得沉悶,并且會造成學生思維的滯后,學生不愿主動思考,只是會被動接受。因此,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在課堂教學中要懂得引導學生去學習,而不是把知識全盤托出。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啟發性原則的運用,在課堂上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知識交流者,教師要轉變自身角色,與學生平等交流,注意啟發,才能促進學生勇敢質疑和發言?!秾W記》云:“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边@句話的意思是說,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不能教師講什么、學生聽什么,教師講到哪里,學生就聽到哪里,教師要讓學生自己主動學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新課開始前,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進行獨立學習和探索,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誘導和啟發。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處于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教師要做好備課工作
教師備課是否充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課堂教學的高低,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學科更加復雜,因此更加需要教師認真備課。備課是教師根據自身的專業水平和業務水平對文本的再創造,除了需要教師根據課程設計教學目標,更加需要教師對教材進行深入鉆研,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
首先,教師要整體把握教材。教師吃透教材是教學的根本,離開教材教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根之木,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深入而全面地鉆研,整體把握教材要求教師對全套教材的把握,對每一學年教材的整體把握,對每一冊教材的把握以及對每一個單元的把握,甚至于對每篇課文的把握。這樣能夠讓教師明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能夠做到有的放矢,根據教學時間和教學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做到教學效率的最大化。
其次,教師基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教師要研讀教材本身,形成自己的理解,同時又要走出教材,以教材為中心進行拓展和延伸,這樣能夠增加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一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詳細介紹作者經歷、文章寫作背景等,教師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聯系實際生活,將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滲透,開拓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知識??傊?,教師在備課時要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照本宣科,將知識灌注給學生,教師只有形成自己的見解,才能使課堂變得生動,學生才樂于聽課。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教師要了解學生,備課時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更是教師教學的對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對學生有足夠的了解,才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安排教學。因此,了解學生也是教師備課的重要工作,教師要多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優缺點和心理狀態,才能針對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工作。
教師要改變那種教師高高在上的觀念,認為教師要有一定的威嚴,這樣不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教師要走近學生,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平等對待每個學生。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全面了解學生的認識水平和語文水平,這樣在教學中才有針對性,進行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教學中有所收獲和進步。例如對那些語文水平不高的學生,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幫助他們提高成績,促進班級的進步。
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想使課堂教學效率提高,需要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著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關注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更要關注學生的思維水平,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在基本訓練中,最重要的還是思維訓練。各門功課都和思維訓練有關,特別是語文課是著重訓練思維的,所以教授語文的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訓練思維?!苯處熞匾晫W生的思維特點,在授課過程中創造一定的條件,讓學生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例如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不限定作文的題目,只是給出一個范圍,如“我最敬佩的人”,打破常規的作文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寫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在文中表露最真實的情緒,讓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
培養學生質疑精神也是發展學生思維的重要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斷發現問題,不斷提出疑問,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隨時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思維處于活躍狀態,啟發學生去解決問題,同時也要讓學生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每堂課的最后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反思,“今天我收獲了什么”“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不足等”,“對某個問題是否還有更好的表達方法”在下次課堂學習中要避免這類問題,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不斷進步,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課堂教學效率一直是教育界關注的問題,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語文教師應該探索的問題。作為語文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做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