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彪
摘 要: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各學科都在探索著如何實施有效的素質教學,就初中語文學科而言,素質教學意味著什么呢?作為一門基礎知識課程,初中語文兼具知識性與人文性,一個學生的語文學習成果表現為內外兩方面,外在表現為知識的積累,而內在則表現為語文綜合素養,因此初中語文素質教學的核心就是語文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素質教學;必要性;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287-01
相比于具體的語文知識,語文素質對于老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如果把語文知識比作一棟建筑的每一塊磚瓦,那么語文素養就是建筑的整體框架結構。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把重心都放在了語文知識的傳授上,對于語文素養這個抽象的概念,我們的認知是不足的。也許或多或少的了解過,但是很少下工夫去研究如何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或者說找不到合適的方法。本文是筆者根據教學的經驗和反思及對素質教學的理解而做出的初步探索。
一、語文素養的重要性
“素養”是指“學識、造詣、技藝、才能、品格”等方面的基本狀況,把它映射到語文素養中則是指語文知識積累、思想情感、審美情趣、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我們都知道素質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可以說人如果不具有素養,就不會有文化。相似的,對于語文學習來說,素養也是這樣不可或缺的存在。它是讓語文知識由“死”到“活”,由機械簡單的復述到靈活的學習吸收、運用甚至創造。語文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追求智慧和真理,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語文素養恰好是達成這一最終目的的橋梁。
首先是語文知識積累,這是語文素養的基礎。由最基礎的字詞到語句段落到文章,每一方面的學習積累都必不可少。事實上,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把重心都放在了這一方面,所以單就語文知識教學而言是不錯在問題的。但是問題在于我們把語文教學理解為了知識傳授,這是不全面的,它只是教學的一方面,所以我們在關注知識的同時也要給予其他幾方面足夠的重視。
思想情感是從主觀的角度反應學生的學習思想,我們從兩方面來探討。一方面,是學生對待學習的思想情感,到底是出于對學習的意義的了解,帶著興趣和求知的欲望,還是被動的僅僅為了考試而學習,這對于學習行為和結果都會產生影響;另一方面,是學生從語文知識中體會到的思想情感和自己產生的思想情感,對作者思想的理解是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體現,而自己的思想情感則會成為創作的源泉。
審美情趣反映了學生欣賞與發現的能力。語文所代表的文學也是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如欣賞創作音樂、美術作品需要審美情趣,欣賞創造文學作品同樣需要審美情趣。知識是無窮無盡的,我們不可能全部傳授給學生,學習是一個終生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培養學生發現、欣賞的能力,也就是審美情趣,透過平凡普通的世間萬象去發現文學的“美”。
常言道:“習慣決定命運”,學習習慣則決定了學生學習的“命運”,學習習慣影響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效果,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語文學習是十分必要的。更長遠的說,學習習慣深刻影響著任何學習行為。
初中階段是教學中一個承上啟下的階段,經過了小學階段的引入,學生知識層面和思維能力都具有了一定基礎。在這一階段,我們采取的教學方式將會對學生的終身學習產生極大的影響,這是塑造學生學習思想、習慣、方法的最佳階段,所以我們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就要把語文素養培養放在首要位置。
二、語文素養培養方法
語文素養是語文知識積累、思想情感、審美情趣、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語文知識教學就是我們平時的教學,這里不作贅述,筆者將就其他三方面提出具體的教學方法。
1、形成正確的思想情感。首先,我們要學生對學習形成正確的思想情感。每個人都有學習求知的欲望,但是在不了解所學知識的前提下是難以以一種主動的、求知的心態去學習,所以除了我們作為教師自己要知道學習語文知識的意義,也要讓學生明白。那么學習語文的意義在哪里呢?簡而言之,就是為了人與人之間更好的交流,為了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能夠把枯燥的文字運用為可以形容刻畫萬事萬物的工具,這就是語文最大的魅力。
其次,是通過閱讀教學發現語文知識的思想情感。主要注意兩點,一是要改變以往只注重探究文章結構技巧的教學方式,多進行思想情感的研究。二是要注重差異性:包括古文、詩歌、現代文,都包含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但是我們作為讀者再去閱讀時所理解到的卻因人而異,“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不能用一個框架去束縛學生的思想,非要分清是非曲直,尊重學生思想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就是最好的教學方式。
2、培養審美情趣。審美情趣的培養的難點在于它面臨著自身的抽象性和學生的主觀性,關于“美”具體是什么,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不同的人對“美”有自己的理解。我們在教學中能做的就是幫助學生學會以欣賞的眼光來看待語文。
對此,教師要起到示范引導作用,即我們在教學是也要帶著一種欣賞的態度,讓語文教學的過程就帶給同學們一種“美”的感受。這對于教師綜合素質的要求是極高的,所以我們也要注意時刻提升自己的素質,在教學的同時也要不斷地學習。例如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我們要要把看似枯燥的文字生動地表現出來,比如聲請并茂的朗誦。這需要我們做好準備工作,自己先深入的理解文章,再把它轉述給學生。如果我們自身都能以欣賞的態度來教學,對學生會產生更加積極的感染力。
3、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需要下意識地去培養,但是越多同學并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沒有注意學習習慣的意識。我們要加以監督引導,一方面要讓同學們充分認識自己的學習情況,找到優缺點,優秀的習慣加以堅持,不良的習慣加以改進;另一方面,以強制的手段加以監督。習慣的養成需要長期堅持,但是先需要一個良好的開端,我們就要給學生制造這樣一個良好的開端。例如,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同學們準備一個記錄本,在閱讀的時候學會記錄,包括字詞、語句、段落或者感想,并且不定期的進行檢查,長期堅持下來,學生自然而然地在閱讀時會進行記錄。人在閱讀時瞬間的感想是無法延續的,但是通過記錄的方法,這可能就能成為自己創作的源泉。
綜上所述,掌握語文知識、把握思想感情、培養審美情趣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是筆者所理解的語文素養,當然四者不是獨立不相關的,正如前文所說,需要有機整合。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老師們要根據自己的教學情況,加以靈活運用,以不斷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