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安琪 李兆友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金融市場逐漸趨向于開放式發展。在傳統的金融市場中,利率的管理機制是統籌管理,在貨幣當局者逐漸放開政權,對利率的限制減少時,我國利率走向了市場化。此時的貨幣市場中利率變化取決于社會供給與社會需求。利率市場化與商業銀行金融創新之間的關系密切,前者能夠激發商業銀行金融制度、組織以及產品等的創新。基于此,本文對利率市場化與商業銀行金融創新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金融創新;關系
經濟社會發展,利率市場化與金融創新形影不離,為了實現金融改革,利率市場化是第一步。在實際的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環節中,其業務需要創新、不同機構之間需要合作、以及其制度需要改革。在金融機構中的這些變化,同時也促進了利率市場化的改革,二者之間存在著辯證的關系,為了更好的對金融資源進行配置,需要對二者的關系進行研究。
一、利率市場化影響因素
1.貨幣政策調控機制與利率傳導
利率政策對經濟的傳導機制,實際上與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有關。所謂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其中的主導者就是能夠調控國家經濟的活動的中央銀行。中央銀行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下,來兌現國家所期望要達到的經濟目標,傳導機制過程就是在各種工具實施下所產生經濟效果的全過程。一般的,中央銀行根據獲國家的發展需求,有針對性的制定出發展目標,在目標指導下使用各種貨幣政策,同時制定貨幣政策方向、深度等。這些不同貨幣政策中,最為在直接的參與者有:商業銀行、金融機構、公司企業、個人等。這些參與者根據這些不同方向的貨幣政策,作出相應的反應。貨幣政策變化對不同的參與者所產生的影響不同,對商業銀行、金融機構的影響最大。當出現較大的幅度的貨幣政策時,金融機構以及商業銀行需要思考其經營方式,對貸款數的多少進行斟酌等。而企業或者是個人也需要考慮其經濟收入是來消費還是存儲等,以上貨幣政策變化而引起的貨幣管理體系變化就是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2.商業銀行利率對利率政策的敏感性
在進行利率市場化之前,商業的利率由中央銀行統一管理,商業銀行中的存貸款利率不能隨意調動,沒有中央銀行的指示不能更改,在統一化的利率管理下,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其自住型比較低,不能針對市場變化而提出靈活的政策服務。在利率市場化之后,中央銀行只是為商業銀行提供了一個利率變化范圍,具體的利率數值由商業銀行自主定位。這樣的變化,為商業銀行利率調整帶來便利,能夠根據自身所處的市場來進行調節,一方面能更加準確的把握住資本市場動向,另一方面還能夠促進資本市場發展。
二、利率市場化與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關系
1.利率市場化直接推動商業銀行金融創新
利率市場化迫使商業銀行金融體制發生變革,而這些變革對于商業銀行來說是對其原有機制的創新。商業銀行的變革主要有:銀行制度、組織、產品。目前,在我國利率體系中所包含的內容比較多,主要有以下五種:(1)中央銀行基準利率;(2)存貸款利率;(3)同業拆借市場利率;(4)債權市場利率;(5)票據貼現利率。在以上五個利率中,同業拆借市場利率、債券市場利率、票據貼現利率低的市場化程度比較高,其不同的價格由市場來定,同時人民幣的貸款利率浮動范圍比較大。利率市場化的目標要想充分實現,還需要諸多個部門的協同才能夠實現,例如依賴于資本市場監管當局的調控管理、監管能力等,還對商業銀行的自我約束有關。但是針對利率市場化的現狀,可以預言,以利率市場化為基礎的金融創新即將到來。
利率的波動性比較大,受到國際經濟市場的影響也比較大,除了這些客觀的因素之外,還存在著很多人為因素。雖然商業銀行在利率信息掌握上比較超前,但是也不能夠判斷出利率的走勢,同理,商業銀行的大客戶也不能夠對利率走勢進行判斷。在利率變化不定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客戶的金融資產難免會受到一些損失,這些客戶為了實現自身資本的保值、增值,強烈呼吁商業銀行作出改革。商業銀行在此基礎上推出多樣化的保值金融產品,根據經濟市場環境的變化,而推出風險防范金融產品,以滿足客戶的需求。商業銀行在不斷地推出產品環節中,占據了市場的大份額,獲得了較高的經濟收益,提升了銀行在經濟市場中的地位。
由此可見在利率市場化之后,對商業銀行的影響是徹底性的,金融產品得以創新,同時在將我國的金融資源進行利用之后,又向國外延伸,很多國外同行的保值手段以及方式,如,債券期貨、債券期權、利率掉期、利率期權等產品,逐漸在我國的商業銀行中得以應用。
2.商業銀行金融創新加速利率市場化進程
利率市場化之后,商業銀行逐漸加大了其內部業務的創新,以新的業務領域來提升其利率增長點。被創新與改革的商業銀行在組織創新、產品創新、以及制度創新三管齊下的模式下,推動了利率市場化發展。在歐美國家的利率市場化改革經營中,發現這樣的一個問題,當實行利率市場化之后,商業銀行內部的業務獲利空間縮小。對其原因進行研究,首先是由于金融業的競爭逐漸加劇,商業銀行為了保留客戶,拓寬資金來源,將存款利率提升。為了吸引更多的優質客戶,將貸款利率降低,在這樣的基礎上,商業銀存貸款的收益大幅度下降。為了謀求發展,商業銀行需要開發新的業務。而這些業務都是在傳統的經營模式之外的拓展型業務。
目前,在我國的商業銀行金融管理中,主要的采取的模式是分業經營、分業管理。大部分的商業銀行利潤都來自傳統業務,在當今的經濟市場模式下,其獲利比較低。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傳統的經營模式帶來打擊,為了實現經濟發展,如今的商業銀行需要在穩定存貸款業務的同時,將創新點放在開拓業務與中間業務上。
利率波動性比較大,在利率市場化之后,商業銀行需要將信貸資金定價方式改變,對定價方式進行創新。在中央銀行統一管理利率的背景下,利率變化不大,信貸資金一般采取固定值的定價方式,借貸雙方能夠比較準確的計算出成本、估價等。而在利率市場化之后,市場利率變動幅度增加,并且難以預測,這為債權人以及債務人帶來較大的風險。為了緩解這樣的問題,在我國商業銀行金融業務中采取浮動利率計算方式,該種浮動的利率計算方式實際上是指,在貸款期限內,根據經濟市場中的利率變化而進行變動與調整。利率變動,那么定價方式也變。在這樣雙向變動的模式中,能夠降低由于利率難預料而為債權人和債務人帶來風險。改造模式推出之后,越來越多的國家相繼使用。實現了利率市場化之后,商業銀行借貸資金的定價方式,能夠更多的考慮,采用浮動利率的定價方式,以降低利率波動帶來的經濟風險。
三、結論
綜上所述,在傳統的資本市場中,利率變化受到中央銀行的統一調配,商業銀行金融業務靈活性低。而推行了利率市場化之后,利率變化難以預料,商業銀行為了滿足客戶需要求,降低利率變化而帶來的經濟損失,進行商業銀行金融的創新,無論是在制度上、產品上以及組織上都得以創新。
參考文獻:
[1]萬荃.推進中國利率市場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3.
[2]劉歡.利率市場化與商業銀行服務創新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
[3]王鵬.利率市場化與商業銀行公司金融業務轉型[J].金融論壇,2012,12:73-78.
[4]張玲.利率市場化與商業銀行危機的關系研究[D].復旦大學,2013.
[5]黃湃.論利率市場化與商業銀行金融創新[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1,01:26-27.
[6]陳繼榮.利率市場化與金融國際化背景下國有商業銀行的對策研究[D].河海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