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彥智
摘 要:小學數學是教育的基礎,數學教育是小學基礎教育中一門重要的學科,小學數學教育能否實施素質教育,和教學質量有著密切的關系,也和基礎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也與培養新世紀的人才素質密切相連。所以,實施小學素質教育是必然,就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進行了分析和論述,希望有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素質教育
要實施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是有效的途徑之一。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課程,在義務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小學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基本學習方法的掌握,都是通過課堂教學完成的。小學數學素質的提高,是素質教育的要求,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的整體數學素質提高上來,這是小學教學的關鍵所在。數學素質教育一方面包括智力因素,另一方面包括非智力因素,即心理素質、美育素質、潛能開發等。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模式中,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能夠自主了解和探究數學知識,且有能力學習數學。根據教學經驗,筆者就如何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提出一些建議,希望有助于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實施。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使其得以全面發展,這也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要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首先要做出表率,身教大于言傳,在教師的感染、熏陶和影響下,學生自然會去模仿,好的學習習慣會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在平時的學習中,教師要從小事情上抓起,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培養和訓練,要持久而有耐心,日積月累,學生的好習慣就漸漸養成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口算、筆算能力和積極發言動腦思考的能力。在教授加減法運算時,可以采用比賽的形式,比哪個學生口算最快、最準;比哪個學生在課堂上聽課最集中精力、積極發言,而準確率最高。在做課堂練習作業時,還可以比哪個學生書寫得最規范、工整、認真。對于優秀和表現突出的學生,教師要及時提出表揚和鼓勵,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積極的因素得到認可,便會自覺地按照學習的良好習慣去做[1]。
二、培養學生手、口、腦全面發展
素質教育就是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把課堂讓給學生,使其發揮主觀能動性,想盡各種辦法讓學生自主聽、做、想、說、讀、寫,在其過程中,使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在“100以內的進位加法”教學中,讓學生計算26+7這道題的過程中,教師在教授完“數小棒的方法”后,可以讓學生自己演習這道數學題。學生就會動腦思考教師的教學過程,兩捆粗的木棒代表兩個整數10,細的木棒代表單數1到7,通過數木棒,學生完成了這道數學題。教師可以將數學融入實際生活,通過場景預設、再提出問題,一步步引導學生完成數學題的計算。假如用兩個班級植樹的生活場景描繪這道數學題,一班植樹26棵,二班植樹7棵,老師提問:“根據這些請同學們提出問題?!庇械膶W生提問:“一共植樹多少棵?”這個提問顯然是對的,教師要對此給予表揚。接下來,教師問:“那么這道數學題怎么做呢?請把計算方法寫在練習本上?!庇械膶W生列出了“整10數相加”的方法,有的學生畫出了“數小棒”的方法,有的學生將兩種方法同時寫了出來。之后教師讓學生把自己的方法分享給全班同學。通過這種教學方法,主動去想了,親自動手去做了,動口去講了,學生主動去聽了[2]。通過這一系列的過程,學生理解了,并掌握了知識,發現了規律。通過提問,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學生的思路開闊了;某一學生的講解,可以促進學生相互交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取長補短。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小學生具有了創新能力,便會獨立思考和設想,是為將來成為有意志、不放棄自己的理想的人打下基礎。創新能力的培養要在教師的不斷引導和啟發下,逐漸培養起來。課堂上,教師可以設置各種問題,激發學生獨立思考,逐步探索,尋找問題的答案。比如在教授“圓的周長計算”時,列出大小不同的圓,讓學生測量出其周長。有的學生通過圓的滾動,測量出了其周長。為引導學生思考,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迫使學生開發思維去創新。教師可以提出:“如果是生活中的水池呢?它無法滾動,怎么測量出它的周長呢?”學生覺得確實有道理,水池是固定的,“滾動法”不切實際。想測出它的周長,就要另想辦法。通過認真深思,有的學生就會想到用繩子圍繞水池一周,再測出繩子的長度,水池的周長即可得出。教師進一步提出疑問:“如果是一個小球,系在繩子的一端,而繩子的另一端懸掛在空中,小球也被吊在半空中,不停地旋轉,這種情況用‘繩測法還行嗎?”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認識到,“滾動法”和“繩測法”都有局限,這就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出計算圓周長的規律。通過以上遞進式的科學提問,可以有效培養學生對新知的主動探求、開創思維、大膽想象,對開發學生潛能有積極的作用。
四、質疑式提問培養學生的自信
如在教“長方形的周長”課上,教師引導學生將備好的長方形紙拿出來,先量出邊長,再計算出周長。教師會發現,一些學生量了四條邊,而一些學生只量了兩條邊。于是,教師可以故作驚訝地問:“長方形有四條邊,有的學生就量了兩條邊的長,為什么呢?”教師可以單獨問幾名量兩邊的學生,也可以讓學生一起回答。學生自然會答:“長方形對邊相等啊。”在計算周長方法上,教師也會發現有所不同,對其讓學生討論,最后得出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通過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的經歷,有些學生意識到了不足,而更多的則是培養了自信[3]。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學的方法不止本文所列,故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要不斷研究、實踐、總結,提高知識素養、增加知識結構,既注重基礎知識,又將素質教育加以滲透,培養小學生的多方面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宇.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2,7(20):140.
[2]魏巍.論素質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施[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8):32.
[3]張曉麗.試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J].學周刊,2014,11(4):74.
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