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瑛
摘 要:興趣是學習的內動力,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內外教學活動,使學習變得輕松快樂。
關鍵詞:新課改;興趣;培養
新課程實施以來,課堂上仍會出現這樣的尷尬局面:言者滔滔不絕、神采飛揚,聽者昏昏欲睡、不勝其煩。大多數語文教師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長期僵化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對語文產生了輕視厭煩心理:學不學一個樣。
要想真正改變這種局面,把新課程進行到底,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加強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呢?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膚淺認識:
一、加強教師自身語文水平和教學藝術的提高,是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基礎
著名的語文教育家、特級教師于漪說:“學生的向師性很強,哪個學科的老師教得好,學生的興趣就趨向哪門學科。”人常說,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課堂教學成功與否,其實,學生的學習跟老師的水平關系很緊密。所以,我認為,一名博學的語文教師,必須要有精湛的專業知識、幽默風趣的語言、扎實的基本功等,要有更深入的理解,并逐步達到“藝術相通”的境界。要做到這一點,就應該在平時付出很多的時間、精力來學習、“充電”,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除此之外,語文教師應該是一個雜家,還應該具備廣博的學科知識和社會生活知識,應該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在設計教學時左右逢源,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學生熟知的情景,從而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調動學生學習本學科的濃厚興趣。教學是一門藝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是一個充滿情感、有表達欲望的藝術家,借助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然后用繪聲繪色的語言、表情感染學生,渲染氣氛,使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因此,語文教師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做信息的采集者,不斷吸收各種知識,引入知識活水,才能在語文教學中旁征博引,左右逢源,加強對學生的熏陶,誘發學生學好語文。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化教學手段逐漸進入課堂,錄音、幻燈及多媒體等現代電化教學能打破時空的限制,展現宏大與細微,“觀古今于一瞬,撫四海于須臾”,讓教學內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等活起來,動起來。語文中有許多優美的、令人心馳神往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篇目,就可以借助多媒體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妙趣橫生的動畫、形象直觀的插圖、優美動聽的音樂,為學生的口語表達創設了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在教學《美麗的西沙群島》一課時,借助課件所展示的生動畫面,使學生很快理解了西沙群島的美麗與富饒,并對“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留下了深刻印象,激發起去西沙群島一游的濃厚興趣。現在的孩子,少有對文字直接感興趣的。教師要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布置好學生看電視、電影的作業,比如:堅持收看《三國演義》《西游記》等等,使他們被名著中離奇的情節精彩場面吸引住,再引導他們閱讀文本。運用多媒體教學給學生創設愉悅有趣的情境,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三、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語文學習,必須讓學生自己動起來。
所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是必要的。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多樣的語文教學小活動,比如,穿插一些學生自編自演的課本劇,或者舉行課前三分鐘的“每日一句,每日一讀,每月一事”活動進行朗讀、聽說和寫作的訓練。語文教師要多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
四、樹立學生學習自信心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
良好的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語文學習尤其是這樣。那么該怎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呢?教師的熱情鼓勵和真切關懷很重要。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講求民主,允許學生無拘無束、暢所欲言,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悟,杜絕教師的“言語霸權”,讓學生享受到“自由”的快樂,這樣才能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才能使學生繃緊的神經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他們的思維也將處于最活躍的狀態,精辟見解也可能由此而出。
教師要時刻關注弱勢群體,發現每個孩子的亮點。教師毫不吝嗇的一句贊美的語言,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真心,使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力量,讓學生能經常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以逐漸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真正拉近師生的距離,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己憑借舊有的知識摸索新的知識,探索解題的方法,在探索中得到領悟,當學生對學習方法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時,教師適時加以點撥,幫助學生將實踐中領悟到的方法加以鞏固,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就會明顯增強。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成功的語文教育,首先要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多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因材施教,積極探索教學捷徑,努力發掘有利因素,重視培養、激發學生對文化課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輕松學習,真正做到“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是一個當代教師的基本職責。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