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
摘 要:數學作業布置和批改要把握好基本原則,要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數學作業布置要把握層次性、趣味性、實踐性和訓練邏輯性,數學作業批改要具有靈活性。
關鍵詞:初中數學;作業布置;基本原則;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1;G63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1-0040-01
數學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而數學作業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鞏固學生的知識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數學作業布置要把握層次性
數學作業布置要緊扣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年齡、基礎和興趣。在作業布置時要堅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實踐證明,人生來是有差別的,帶有不同的發展智能和遺傳基因。只有承認這種差別,才能科學地安排作業內容,讓每個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高數學能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優生幫助后進生,讓同學們在集體中建立團結友愛的關系,讓學生在融洽的氛圍中共同進步。另外,作業布置方式不能僵化,要堅持與時俱進,與學生的進步和變化相結合,也可以通過布置一些思考題和選做題,供學優生去探索。
二、數學作業布置要把握趣味性
數學來源于生活,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產物。在作業布置中盡量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重要作用,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這樣做的好處可以讓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如果題目不能與生活結合起來,也要讓題目更有趣味性,那樣教師就要在作業形式上下功夫,盡量把數學知識用故事、游戲等形式表達出來,提高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后,讓學生觀察操場、樓房、汽車等實物,讓學生說出他們看到了哪些圖形。這樣就使教學內容變得具體,讓學生感覺到更有趣味。再比如學習軸對稱之后,讓學生觀察樹,教師問學生:“樹是不是軸對稱呢?”這時學生熱情很高,會爭先恐后地回答。然后再讓學生舉更多的例子,展開思維進行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數學作業布置要堅持實踐性
陶行知先生曾經倡導學生的學習要與實踐相結合,結合生活實際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數學問題是與生活緊密相連的,生活中很多情況都是與數學相關的。如計算房貸、計算銀行利息、做年度預算等等。比如測量樓房的高度,不能爬到樓上去測量吧,怎么辦呢?讓學生利用所學的三角函數的知識去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要讓學生分組去解決,根據班級人數情況,每組3名~5名學生,在到現場之前讓他們先討論如何利用三角函數的原理進行測量,提前準備好繩子、尺子和量角器。等各個小組測量完,一起回教室利用三角函數進行計算,看哪個小組最先算出樓房的高度。這樣的數學實踐活動活躍了數學教學方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發現了數學與生活是緊密聯系的,也加深了學生之間的友誼。
四、數學作業布置要訓練邏輯性
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不能讓學生對知識點產生深刻印象,經常是課堂上好像聽懂了,但課后做作業時又忘記了,這就是對問題沒有理解透徹。教師要想破解這個難題,就要在教學過程中故意設置“陷阱”,讓學生加深印象,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幾何證明題能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精神。但很多學生在做證明題時不能從實際出發,結論和條件分不清楚,甚至出現把結論當作條件的現象進行循環證明,還有數學邏輯比較薄弱的學生從想象出發,想當然地創造前提。所以,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鼓勵學生去猜想、推理和反思,然后再根據課堂學習內容去驗證自己的猜想和推理,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代數題也同樣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可以通過題目讓學生發散思維,可以舉這樣一道題:把40%的鹽水30克改變濃度,使濃度增加到50%。怎么實現,有幾種方法可以實現。第二個問題就是鼓勵學生采取發散性思維,讓學生知道解決問題是有多種方法的,也可以往里面加鹽,也可以使鹽水蒸發,這樣思路清晰了,解決問題也就容易了。
五、數學作業批改要具有靈活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批改作業都是循規蹈矩,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效果也并不明顯。其實作業的批改可以采取多種方法,一方面可以減輕老師批改作業的壓力,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學效率。可以隨堂批改,當學生的作業比較簡單時,在課堂上給學生批改完畢,這樣會及時發現學生遇到的問題,教師能及時指導,讓學生產生深刻的印象。還可以采取小組的形式批改作業,讓各個學習小組之間相互批改,把批改中遇到的典型問題提出來,供大家討論解決。還有就是在作業批改中找典型題,把學生在解題中創新的解題思路或一題多解和新穎巧妙的解題方法供全班學習和交流,讓學生開拓視野,鞏固知識,達到提升數學素質的目的。
六、結束語
總之,在數學作業布置中要把握這些基本原則,讓學生在減輕學習壓力的前提下更好地學習數學。教師要精心設計作業,讓學生帶著興趣去做作業,這樣能夠事半功倍,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黃華,顧躍平.構建初中數學作業設計框架,提高作業設計和評價的品質[J].課程·教材·教法,2013(03).
[2]陳德前.數學作業設計和使用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3(11).
[3]高雙雄,謝光智.高中數學作業個性化設計與實施策略[J].現代教育科學,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