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艾力?庫爾班+地力胡馬爾?尼亞孜
摘 ?要:本文對 “能、會、可以”等能愿動詞的意義及功能等方面進行分析并提出這些能愿動詞在維吾爾語中的相應翻譯方法。
關鍵詞: 能愿動詞;維吾爾語;翻譯
作者簡介:
努爾艾力·庫爾班(1986-),男,新疆農業大學中國語言學院教師,碩士,主要從事維吾爾語言文學教學和研究。
地力胡馬爾·尼亞孜(1987-),女,新疆農業大學中國語言學院教師,碩士,主要從事維吾爾語教學和研究。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2--02
漢語的能愿動詞(也稱助動詞)是一個封閉的類,數目有限,但意義復雜,又具有不同于一般動詞的語法特點,能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邊表示主觀意愿和可能、必要性等意義。在句子中,只要意義上允許,能愿動詞可以連用。在實際運用和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還是沒有很好地將漢語的“能、會、可以”等能愿動詞在維語中翻譯好。能愿動詞是現代漢語中的一種用以表達可能、意愿、必要的動詞,又被稱為情態動詞或助動詞。能愿動詞是指現代漢語中的一種用以表達可能、意愿、必要的動詞,又被稱為情態動詞或助動詞。而情態動詞是普通語言學中對世界各地語言中這一類動詞的總的稱呼,也可以特指某一語言中的情態動詞。漢語能愿動詞則是漢語中的情態動詞的特別稱呼。本文將淺談漢語中的“能、會、可以”等能愿動詞在維語中的翻譯。
1. “能,會,可以”等能愿動詞在維語中的翻譯
1.1 ?能愿動詞在維語中的翻譯,運用到維語的情態動詞
漢語能愿動詞在維語中的翻譯,主要是漢語能愿動詞“能、會、可以”在維語句子中的翻譯。在翻譯中,維語中也有與之對應的一些相關詞和詞根。例如:
(1)我們能說維語了。
biz uj?urt?? s?zlij?l?jdi?an bolduq.
(2)她沒想到自己會如此冷靜。
u ?zini? bunt?ilik e?ir- besiq ik?nlikini ?ojlimi?an idi.
(3)可以把他帶到這兒來。
uni bu j?rɡ? ?k?lɡili bolidu.
維吾爾語中“動詞詞干+ la/l?”或“laj/l?j或?ili / qili / ɡili / kili ”表示漢語中的能愿動詞。但值得注意的是,把漢語能愿動詞在維語中的翻譯時,有時會運用到維語的情態動詞。而維吾爾語情態詞是維吾爾語獨有的特殊詞類。雖然它與漢語能愿動詞在語法意義上有相似之處,但在性質上卻完全不同。維吾爾語情態詞主要表示內容同現實的關系,這種關系包括肯定、懷疑、估計、相信、希望和意愿等。例如:
(4)u byɡyn keli?i mumkin.他今天可能來。(估計)
(5)u d?zm?n qajtip kelidu.他一定會回來的。(相信)
(6)bu a?χanida tamaq jes?k m?jli. ? ? ? ? ? ?在這個食堂吃飯也可以(意愿)
漢語能愿動詞是用在一般動詞、形容詞前面,表示可能、必要和意志、愿望的動詞。例如:
(7)她能夠完成任務。(可能)
u w?zipini orunlijalajdu.
(8)為了健康,我會常鍛煉。(必要)
salam?tlikim yt?n, daim t?eniqim?n.
(9)不愿意接受別人的批評是不對的。(意愿)
ba?qilarni? t?nqidini qobul qilmasliq χata.
從上述例句可看出,維吾爾語情態詞在語法意義上似乎與漢語能愿動詞較為相似。但是,本質上它們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語法系統。情態詞的語法系統似乎更為復雜。就情態詞的詞類歸屬問題,語法學界尚未有客觀科學的定論。在這里我們不對維語的情態動詞進行討論。
2. 能愿動詞在維語中的對應關系
漢語“能、會、可以”等能愿動詞在維語句子中的對應關系,有時候做維語句子中的狀語,有時可做維語句子中的謂語。例如:
(10)時間到了,他們會來的。(狀語)
waqit to?ti, ular t?oqum kelidu.(h?w?r)
(11)我自己能走。(狀語)
m?n ?zym ma?alajm?n.(h?w?r)
(12)老師,我們都想參加可以嗎?(halat)
mu?llim, biz h?mmimiz qatni?i?ni ojlajmiz, bolamdu? ? (h?w?r)
3.語法手段
漢語能愿動詞“能、會、可以”在維語的句子中,得用能動式來翻譯,這時的“能、、會、可以”表示有能力或有條件做某事。
3.1 “動詞詞干+ la / l?”或“laj / l?j”或“ala/?l?”表示實現行為動作的能力或可能性,有人稱、數、時、否定、疑問等變化。例如:
(13)我費了半天勁兒,也沒能說服她。
bir haza g?p qilsammu, uni qajil qilalmidim.
(14)我會說維吾爾語。
m?n uj?rt?? s?zlij?l?jm?n.
(15)可以把他帶到這兒來。
uni bu j?rɡ? ?k?lɡili bolidu.
根據以上例子我們看到在維語中翻譯漢語能愿動詞的時候,詞根運用到“人稱、數、時、否定”等。
3.2維語譯作帶 “?ili?qili”的副動詞與助動詞《- bol》連用”,表某種可能性,
或情理上許可。例如:
(16)這項任務能完成。
bu w?zipini orundi?ili bolidu.
(17)可以把他帶到這兒來
uni bu j?rɡ? ?k?lɡili bolidu.
(18)通過這個方法,能更好的學會維吾爾語。
bu usul arqiliq uj?urt?ini teχimu jaχ?i yɡ?nɡili bolidu.
維語中用 “?ili?qili”的副動詞與助動詞《- bol》連用”,表某種可能性,或情理上許可。例(16) “uni bu j?rɡ? ?k?lɡili bolidu.” ? “?k?l+ɡili+bol=?k?lɡili bol”表示某種可能性即為漢語能愿動詞的“可能,能、可以”等意思。
3.3能愿動詞“能、會、可以”一般用維語中的判斷系動詞“idi ,ik?n”與條件式動詞連用來翻譯,表假設以及動作實現的強烈愿望。例如:
(19)我牙齒要是好的話,就能美美地吃一頓肉了。
t?i?im saq bolsidi, ɡ??ni rasa j?jtim.
(20)他來會更好。
u k?ls? teχimu jaχ?i boliti.
(21)他說你給他打電話就可以了。
siz uni??a telfun qilsi?izla bolidik?n.
結語
通過對漢語的能愿動詞在維語中的翻譯做出的分析,探究。我們可以看出漢語的能愿動詞在維語中相應的譯形式較多,漢語的能愿動詞和維語的能愿動詞在互譯時有語法特點和詞匯特點,同時漢維兩種語言在互譯時,相同的意義、功能,表達式不盡相同,維吾爾語有較豐富的形態,漢語能愿動詞有的在維吾爾語中用詞匯手段對應,有些則用能動式翻譯,有的可以用上助動詞等語法手段翻譯,有的要借助維吾爾語的情態動詞來翻譯,才能準確、明晰地表明說話人對言語內容所持的態度,讓學生更清楚牢固的掌握維漢之間的文化知識,讓對維漢文化感興趣的學者,研究的更加透徹。
參考文獻:
[1]高士杰、易坤秀.《維吾爾語語法》,[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8.2
[2]程適良、《現代維語語法》,[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9
[3]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哈米提.鐵木爾、《現代維吾爾語語法》,[M].民族出版社,1987
[5]馬慶株、《漢語動詞和動詞性結構》,[M].北京語言學院出版,1992
[6]朱德熙、《語法講義》,商務印書館,2004.
[7]李慶榮、《現代實用漢語修辭》,[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