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肖肖
摘 要:古箏在很多音樂學院的課程體系中的重要性逐漸增強,每年選修古箏的學生人數逐漸增加。但由于大學生手指的協調性和靈活性都遠不如處于學習古箏最佳時期的兒童,使其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存在諸多困難。在分析高校古箏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高校古箏教學的創新對策,以期為高校古箏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古箏教學;創新對策;教學模式
一、我國高校古箏教學的現狀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培養專業技能高的人才是我國高校古箏教學中的主要目標。因此,為了能夠取得立竿見影的教學效果,很多教師常常采用一對一的教學方法,非常重視對學生演奏技巧的培養,局限在對古箏演奏技巧的訓練上,盲目地追求古箏演奏曲目的難度與技巧,卻忽略了古箏藝術有助于學生高尚情操、藝術鑒賞力的培養這一功能,使學生缺乏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這不僅對其學習古箏產生了一定的阻礙,而且限制了其音樂鑒賞力和創造力的發揮。同時,在這種培養方式下,很多古箏人才往往重視個人單項技能的發揮而輕視團隊合作,在合作表演中時常會出現演奏者手忙腳亂的情況,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演奏狀態與他人配合。
2.教學模式和目標有待豐富
在我國大多數高校中,古箏教學還是采用以前老舊的教學方法,很多高校都以培養專業的古箏人才作為首要目標,這使得古箏人才的培養過于單調、專業,很難與當前社會對全能型人才的需求相契合,對高校的古箏教學產生了一些不利影響。
3.只在乎教,沒有對學生本身有足夠的重視
在我國的傳統教學觀念下,教師主要從“教”的角度去設計、實施教案,因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很多教師沒有為學生設計有效且有序的活動板塊,往往是根據自己的想法來開展教學活動,即使偶爾請某個學生回答一下問題,也僅僅對課堂教學進行點綴,學生缺乏可以進入的“教學情境”,只能消極地跟隨教師“被學習”,嚴重地制約了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揮。
二、高校古箏教學創新辦法
1.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作為一門藝術形式,既需要演奏者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又需要其具有嫻熟、高超的演奏技巧,二者不可偏廢。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大膽走出傳統的重視理論學習和演奏技巧掌握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活動,比如豐富多彩的各類演出活動等。在演出活動中,學生不僅需要自己具有獨立演奏的能力,還需要與其他人配合,這能促使其體會到集體演奏的和諧與平衡。當然,在學生真正參與這種具有較強實踐性的舞臺演出活動之前,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積極開展模擬式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使其不斷適應并參與集體演奏,進而提升其實踐能力。
2.把傳統教學向藝術教學轉變
在我國經濟形勢大好的形勢,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需要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因此,高校古箏教學應當加強教學內容的整合,將古箏課程的目標逐漸從單一性向多元化、多層次等方向轉變,在重視學生演奏技巧的學習與掌握的同時,更要注重其在古箏理論知識與相關音樂知識方面的學習。此外,還要加強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使其具備良好的演奏技巧和團隊合作能力。教師也要認識到古箏是一門藝術,在教學中應更加注重其“藝術”性而非“技術”性。因此,教師要以審美教育為核心,以美育人,使古箏教學能夠更多地在感染、凈化、熏陶、頓悟等層面上有所體現,進而實現從技術教學向藝術教學的真正轉變。
3.采取先進的古箏教學模式
在我國大部分高校古箏教學中,教師往往是通過自己的經驗來教授學生,重視自己在古箏教學中的主導地位,使學生常處于被動地位,進而致使古箏教學過于單調,課堂教學缺乏生機。對此,教師應加強學習,掌握最新的、先進的教學模式,并大膽將其融入課堂教學中,如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古箏課堂教學中。當然,在具體應用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將古箏曲目中的情景展現在學生面前,還可以根據曲目的內容與風格來創造并設計新的情景,將學生帶入其中。這種包含視頻、圖片、音樂、情景等豐富內容的教學活動,對于更好地調動學生內心的感知,讓單調、枯燥的課堂變得更加活潑、富有生機,乃至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都極為有益。
參考文獻:
[1]王宇航,王虎寧,李盼盼,等.云南曲靖雅韻名校舉辦龍鳳古箏音樂會在云南曲靖龍鳳古箏音樂會上的講話[J].樂器,2015(9).
[2]沙梅林.試論古箏教學中的內心聽覺培養[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14.
[3]張維.譚清宇,胡月鵬,等.從《古琴重奏曲集》看古琴演奏在室內樂作品中的應用[D].上海音樂學院,2014.
[4]吳慧菁.盧冰華,孫志浩,等.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箏樂的傳承、創新及其表現特點[D].南京藝術學院,2007.
[5]賈曉莉.胡月川,秦世科,等.探析《琴訣》的古琴音樂美學思想及其與當代琴樂實踐之觀照[D].中國音樂學院,201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度欽州學院一般教改項目,音樂教育專業《古箏》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5QYJGB39。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