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育剛
摘 要:臺階式教學法是指讓學生通過“泛讀、發疑、釋疑”三個環節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一來能夠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二來能夠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進而也為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做好保障工作。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有效地將臺階式教學法應用到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健全的發展做好基礎性工作。
關鍵詞:臺階式教學法;高中語文;泛讀;發疑;解疑
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我們一直采取的是灌輸式教學模式,導致學生一直處在被動學習狀態。所以,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有效將臺階式教學法應用到語文教學過程中,以確保學生在泛讀、發疑、釋疑中掌握知識,鍛煉能力,進而為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做好保障工作。本文以臺階式教學法以《林黛玉進賈府》這篇文章的教學為例進行論述,以確保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為學生健全發展做好保障工作。
首先,引導學生進行泛讀。所謂的泛讀是指讓學生跳出教材的局限性,自學指定參考書,開闊學生的視野。所以,在臺階式教學法的應用中,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內容,而且還要引導學生閱讀與之相關的課外文本,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因此,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時,除了讓學生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之外,我還組織學生對《紅樓夢》中的其他選段進行閱讀,如《寶玉挨打》《黛玉葬花》《王熙鳳毒設相思局》等等,之后引導學生觀看相關的視頻。這樣的泛讀環節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而且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對文本中“林黛玉”“賈寶玉”“王熙鳳”等人物形象有一個較為準確的理解,引導學生在比較中感受作者對不同人物的不同描寫手法,并在比較中準確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
其次,在結束了泛讀之后,我組織學生進入發疑環節,誘導學生將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反饋出來,目的就是要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同時也是為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以及綜合素質水平的鍛煉做出相應的貢獻。因此,在本環節中,我引導學生自主將遇到的問題提出來,如有學生提出:為什么要對豪華壯麗、庭院軒俊的賈府進行描寫,這對展現人物形象有關系嗎?
有學生提出:為什么賈母和寶玉都問黛玉“是否讀過書”,黛玉前后的回答卻不一樣呢?展示了黛玉怎樣的性格特點?
也有學生提出:借助“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寫作手法來對王熙鳳進行描寫,對人物的性格特點描寫有什么作用?
還有學生提出:黛玉進賈府,為什么要“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
更有學生提出:為什么在王熙鳳見林黛玉之后,只見王熙鳳問,卻不見黛玉回答呢?這樣描寫有什么深意?對表現人物形象有什么關系?
……
組織學生大膽將自己的疑問提出來,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文本中的相關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及閱讀能力的培養,這對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先不要引導學生去立即解答,而要引導學生積極地將自己遇到的問題反饋出來,為下一步的釋疑做出方向性指導,同時也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最后,引導學生進入到釋疑環節。在該環節中,首先,我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發疑”環節中提出的問題進行互相交流思考,并組織每個學生對相關的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比如有學生認為黛玉進賈府后之所以要“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是因為性格的因素導致的;還有學生認為黛玉進賈府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當時的封建階級觀念導致的;還有學生認為:黛玉是因為自尊心太強,在加上有點自卑導致的。之后,我引導學生對下面的幾個問題進行了解疑,如寶玉為什么選擇未聞其聲、先寫其人的方式?總結各主要人物的形象特點?
……
在學生討論結束后,我針對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出現的疑問以及未能解決的問題還有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講解,目的就是要在總結的過程中,促使學生的認識得到提高,同時也確保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最大化實現。切記,在解疑環節,教師不能在像新課教授一樣進行全面講授,要針對問題,對重點問題進行點撥,以確保高效課堂順利實現。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臺階式教學法的應用不僅能夠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問題探究能力,而且也能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認識,對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以及綜合素質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進而也為學生終身學習意識的形成做好基礎性工作。
參考文獻:
[1]戴子艷.討論式教學法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探討[J].中學語文,2015(24).
[2]徐小霞.高中語文自主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研究[J].延邊大學,2011(4).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