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竟笛
摘 要:文化作為第三產業,對一個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的作用越來越大。中國作為擁有上千年歷史文化底蘊的大國,其文化產業的發展對國家各領域的發展更有巨大的意義。這種“以點帶面、以面推動整體”的文化產業發展模式是未來的主流,如何把握正確的發展方向、怎樣突破困難是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人類進入大數據時代,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也面臨巨大的挑戰,本文將通過分析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和解決策略,保證文化產業朝著正確方向更好、更快發展。
關鍵詞:文化產業;現狀;趨勢分析
“2016年江蘇文化產業領域引進海外高端人才暨跨境項目合作洽談會”近日在意大利羅馬開幕。參加此次洽談會的意大利文化領域高端人才紛紛表示,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改革突破,第三產業取得飛速發展,已經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但中國的文化產品在數量上和質量上與歐美等大國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文化創新作為文化產業的核心,發展文化產業實際就是不斷創新。中國作為經濟大國、人口大國,發展好文化產業,不僅可以帶動經濟增長、提高就業、促進政治經濟發展,還可以提升普通民眾的思想境界,豐富業余生活。
1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結構系統不夠完善,產量和質量相對較低
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國的文化產業正在迅速發展,其問題也日益體現。中國文化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發展模式沒有突破傳統,結構系統不完善,缺失一些相應的法律條文和管理機構,不僅結構不完善,還受到傳統思想的束縛[1]。一些落后的理念在文化創造過程、生產過程、宣傳過程等處處體現,導致中國文化產品產量低,其中高質量的產品更是少之又少,老百姓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滿足。
(二)文化產業發展技術和人才缺失,依靠國外
對于高科技的文化產業技術,制作和后續操作等階段,中國這方面在技術上和人才上都相對缺失。比如一些影視作品場景合成、特技制作,還有一些道具和拍攝手段,國內也有這方面的技術和人才,但相對落后,人員也不專業,制作效果不盡人意,還是要花大價錢聘請國外團隊。還有中國的一些綜藝節目,制作團隊全部使用外國人,給文化創新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三)文化產品“吃舊”現象嚴重,浪費資源,且創新度不高
文化產業發展成果是全民共享的,無論是國外的創造還是國內的成果,但近些年報紙網絡等媒體上到處出現“抄襲”字樣,中國的文化創新程度低,思維突破困難,一些文化產品看似新穎,其實是在用國外已經不流行的“舊東西”。而目前文化產業發展“吃自己舊”的現象更是普遍,經典名著、傳統神話等翻拍成影視作品,年年都有,《西游記》電視作品就三四部,更不提電影作品了,除了人員的更換和技術的進步外,不僅情節重復,還褻瀆經典,高投入低回報,質量不好影響小,浪費資源。
2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趨勢和意義
據統計,2015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已經超過55萬億元。根據這個目標進行測算,2015年我國的文化產業增加值是2.75萬億元。文化產業年增率在20%以上,文化產業將進入高速增長的“黃金年代”。但是全世界文化創意產業每日創造值為220億美元,并以5%的速度遞增。盡管我國現在和國外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但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趨勢是非常可觀的[2]。
文化產業專業化是未來的主要趨勢。中國文化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跟上大數據發展的步伐,拋棄傳統模式的糟粕,保留優秀文化,并吸取國外的先進成果,根據國情改革創新,建立文化發展區域,使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逐步實現專業化,形成中國特色。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首先,文化產業發展的現實意義。不僅可以加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好的文化作品還可以推動廣大民眾樹立正確的“三觀”,提升全民綜合素質。其次,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的經濟意義。發展文化產業,可以促進經濟、政治的發展,提升中國國際地位。最后,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可以推動文化產業格局調整,增加就業,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
3 如何發展實現中國文化產業
(一)調整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增加產量和質量
根據本國國情,合理規劃中國文化產業的模式,制定相關法律法規,規范其發展。同時增加審查的活躍性和嚴格程度,使中國產業早日實現專業化,生產出更多高品質的產品,滿足受眾需求。這需要國家、文化產業人員和老百姓共同努力。
(二)改進教育模式,促進技術突破和人員進步
改進傳統教育模式,提高教師資源的專業水平,增進教學質量,實現教學和實踐有效結合,創造更多先進的技術,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技術人員。目前從事文化產業的人士也要多查閱資料,不斷提高自身知識、技術水平,勇于創新,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做貢獻[3]。
(三)突破傳統,貼近現實,加大創新
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弘揚社會主義優秀文化,拋棄糟粕,勇于創新,積極推進中國文化產業的先進性。這要求各方都要突破傳統思維,不斷努力學習,在創造文化作品的過程中,貼近現實,反映民生,創造出優秀的文化作品。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強調創新需要標準,應杜絕為吸引眼球而褻瀆經典、無節操搞笑,更要規范用語,一些流行詞并不是時髦,而是不尊重的體現,有關部門要加強監管。另外還要防止過度宣傳,保證文化產業有序健康發展。
4 結論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需要多方努力,以實際情況為出發點,深入探討,在發展中找到新發向,在挫折中總結經驗,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貢獻力量。文化軟實力在國際地位影響越來越大,我們不僅要立足眼前,改變現狀,還要有長遠計劃,從教育做起,從日常宣傳等各項工作做起,增強核心創造力,為我國經濟發展做貢獻。
參考文獻
[1]梁賢軍,周國強,馬仁鋒.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研究熱點與趨勢分析[J].科技與管理,2015,02:1-6.
[2]周巖,湯建民.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理論研究現狀分析:2005—2011[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3:42-47.
[3]張薔.中國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現狀、布局及發展對策[J].地理科學進展,2013,08:1227-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