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麗
摘 要:群眾文化是一種以群眾為主體,由群眾直接或者間接參與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文化是社會和自然都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可以看作社會集體意識的形象的反映,社會成員思想和精神情況的表現。因此研究群眾文化建設管理創新的新思路有著極強的戰略意義。
關鍵詞:文化創新;管理思路;群眾文化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政府各個部門的高度重視,文化建設迎來了新的局面。雖然與過去相比我國的文化建設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但是,我們要理性的看待這個情況。因為,與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和程度比,我國文化建設是遠遠跟不上的,也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我國的文化建設的基礎比較薄弱,結構上也不那么均勻,當前的群眾文化建設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進行群眾文化建設的創新,這是我們作為基層文化工作者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對群眾文化建設的管理新思路,筆者就自身的相關經驗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在此與廣大群眾文化工作者分享。
1 群眾文化資源的配置結構不合理
在國家和各地市州的高度支持下,我國的文化建設的確有了一定的起色。但是它仍然遠遠落后于經濟建設的原因在于資金投入的不到位。文化投入在整個財政支出的比例是不大的。文化經費的增長幅度也低于財政增長的幅度。這意味著事實上每年對文化的投入在數值上是增加了,但在整個財政收入的比重卻一直在下降。政府在對文化的投資上不增反減。這樣的現狀使得在有些地區尤其是一些邊緣的地區得不到應得的資金,而不能進行正常的文化活動。而且與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相似,在群眾文化資源的配置上,也存在著地區之間嚴重不均衡的情況。特別需要發展群眾文化的地區得到了文化投入一般來說還低于一些發展較好的地區,這樣的發展現狀使得地區之間的文化差距也越來越大。
2 群眾文化管理創新應該強調民族民間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事實上,群眾文化就是民間活動。所以,群眾文化在進行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涉及到民間文化和民族文化。但不是一個壞的現象,因為民間和民族文化本就是中華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是應該對其進行發展的文化。另一方面,民間文化和民族文化有著自身的魅力和吸引力,是進行群眾文化發展的很豐富的素材與原料。群眾文化生活通過民間文藝的形式進行開展是發展群眾文化一種可行的形式,也容易被群眾所接受和接納,受到群眾的歡迎。在此同時,中華民族文化的到了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一些內容和形式都可以通過群眾文化的形式重回公眾的視野,把文化進行傳承,使它們不至于失傳。而對于群眾而言,他們通過廣泛的參與,無論是從內心還是形式上都得到了放松和享受,群眾的才藝和興趣都得到了發展和展示,使得參與的群眾滿意。因此,加強對民間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是一種創新而且有效的方式,可以進行大力的推廣。
3 群眾文化管理創新要針對群眾道德修養的提高
群眾文化可以豐富群眾的業余生活。事實上,進行發展群眾文化的核心目的是為了提高公民的文化素養和道德水平,是為了群眾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群眾文化活動是一種反映著公民文化素養和道德水平的實踐活動,是量度社會思想文化水平的一個標尺。根據群眾文化的內容,我們可以清楚的看清社會公眾的實際水平。同時,群眾文化的開展活動可以當作宣傳社會核心價值觀和優秀文化的主戰場。用愛國和集體主義道德社會主義先進思想來引導人民群眾進行自娛活動,讓群眾在進行文化活動時得到優秀知識和正確價值觀等的影響,會提高公民的文化素養和道德水平。只有通過用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和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形式來對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傳統技藝進行宣揚,才能被人們廣泛的支持和接受。使群眾文化建設的管理創新方式獲得真正的影響。
4 加強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使群眾文化建設形成規模
現代的群眾文化管理要適應當代的實際情況,改變傳統模式,轉變管理思路,進一步完善群眾文化的機制。首先,我們可以通過樹立群眾文化發展的標桿,對群眾文化開展較好的社會團隊等進行鼓勵,找出優秀典型,并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大力的宣傳和傳播,讓其發揮榜樣的作用,帶領一個地區群眾文化的發展。在樹立優秀典型的過程中,可以挖掘和發揚民間的文藝,促進其健康發展。其次,文化廣場的出現既是群眾文化需求增長的表現,又可以作為發展群眾文化的基地。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在廣場上有著大量的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這是群眾自發組織的活動。但作為群眾文化的相關人員,我們可以充分的利用這一點,把文化廣場發展為群眾文化的根據地。通過文化廣場來凝聚更多的群眾在此開展文化活動,把文化廣場打造成群眾文化活動的一張名片,使更多的社會團體和民間文藝工作者參與群眾文化活動,使文化建設形成規模,讓更多的參與進來。
5 增強群眾的參與度,滿足群眾的文化需要
群眾文化的內涵,通過相關的資料,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群眾文化的最根本的屬性就是人民群眾的參與,并使群眾獲得娛樂和發展的時間活動。群眾文化首先就是要群眾參與、娛樂和發展來滿足群眾的精神需求,讓群眾獲得精神上的收獲,豐富群眾的精神生活。群眾文化是一個很大的范疇,其涉及的主體數量極大,因此具有廣泛性的特征。而由于參與主體的數量大,主體的差異性也顯現出來。參與群眾文化的人們的興趣、經歷、知識水平都有很大的差距,每一個人的需求是不同的,需求的差異性也非常的大。要做好群眾文化工作,進行管理的創新是一條必經之路。而進行文化建設管理創新的根本原因就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群眾的文化水平。
綜上所述,群眾文化建設只有進行管理方面的創新,才能適宜當今群眾的文化需求,才能夠使得群眾文化得到全面而健康的發展。群眾文化建設同經濟建設擁有同樣的重要地位,在接下來的發展中,我們要在重視經濟發展的同時,把群眾文化建設提高一個與之相同的地位。畢竟,物質的富裕和發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富有,只有在精神同物質一樣的富有,才是能真正的達到社會主義意義上的富有。
參考文獻
[1]張喆.淺談加強和改進鄉鎮文化站文化建設的舉措[J].大眾文藝.2015(24)
[2]李妍.加強群眾文化建設的思考[J].戲劇之家.2016(02)
[3]鄒永仙.新時期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發展創新[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6(02)
[4]羅曉輝.社區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黃河之聲.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