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偉
摘 要:分析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特點,總結經(jīng)驗,反思教學行為,對于提高中專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職業(yè)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思考;人才
中圖分類號:G712;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2-0046-01
在信息網(wǎng)絡時代,企業(yè)和社會對中專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和勞動者的素質要求日趨提高,相應地對中職院校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專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是所有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也是計算機專業(yè)的專業(yè)課。課程開設的目的是讓學生獲得適用的計算機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中職學生運用計算機技術解決生產(chǎn)、生活中的具體問題的能力,實現(xiàn)學生運用計算機進行辦公化和信息搜集、處理和維護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關鍵在于計算機教學的有效性,計算機教學效果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培養(yǎng)。因此,如何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進而提高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計算機教師要深入分析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特點,總結經(jīng)驗,反思教學行為,這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中專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特點分析
計算機專業(yè)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具有實踐性、綜合性、應用性、創(chuàng)造性等特征。計算機課程并不是為了學習計算機技術本身,更主要的是注重學生的計算機實踐操作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與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使他們成為社會需要的實用性人才。然而,由于中專學校學生的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實際操作差,純粹學習計算機技能的多與自己所學專業(yè)聯(lián)系不夠,再加上中專學校一般辦學規(guī)模較小,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也有顯著不足,一名教師、一支粉筆、一張黑板、一個講臺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遠遠滿足不了中專學校計算機教學的要求。在學生對計算機缺少感性認識的情況下,教師在課堂上只顧灌注理論、原理,即使學生在課堂上注意聽講和記筆記,但他們還是會難以理解,實現(xiàn)不了計算機的教學目標。
二、中專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
(1)更新教學內容、完善教學體系。計算機教學必須對長期以來形成的體系進行拓展,在教學實踐中增開實用性、專業(yè)性強,有較寬應用領域的第二層次課程,以滿足那些有強烈求知欲的學生。學生可以按各自的興趣愛好、專業(yè)方向或就業(yè)意向自主選修課程,進一步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提高他們應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調動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2)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進行教學。計算機多媒體以影片、圖像、動畫、聲音、文本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建構各種虛擬情境,教學時生動形象、豐富多彩,具有感染力。并且,發(fā)展?jié)摿o限,在計算機教學中可以廣泛使用。
(3)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鍛煉學生自主性學習。不采用配套的、先進的教學方法,這顯然是不夠的,會難以適應課程的內容多、知識更新快、學時少的特點,教學效果必將大打折扣。因此,計算機教師必須大力改進教學方法和教育技術。要倡導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性學習,創(chuàng)新學習方法,在計算機課堂教學中布置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三、反思中專學校計算機教學行為要做好幾個轉變
(1)教學模式要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計算機教學中,教師在教學方式上要注意集體教學與個性化教學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與學生間的互動性,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調整教學內容,在注重知識傳授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能力及情感的培養(yǎng)。教師要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和學習內容,培養(yǎng)學生應有的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要針對目前學生的情況及學校的安排對教學的進程與內容進行調整和更新,使學生一開始就投入到操作應用中,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中專學校的學生正處于激情的年代,理想遠大、精力充沛,只要予以合理引導,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些學生中必然會涌現(xiàn)出一大批優(yōu)秀的技能型人才。
(3)評價方式從單一到多樣化。評價方式要從單一的筆試向實際操作、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轉變。
四、信息技術教學方法調控的方法
(1)方法要有針對性。要針對學生的準備狀態(tài)、教學內容的特點、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的適用范圍、已有的軟硬件條件和教師自身的素養(yǎng)條件等,綜合權衡,選擇和使用合適的教學方法。
(2)方法應靈活多樣。一是方法的靈活性。根據(jù)教學過程中的各種條件及其變化靈活地選用教學方法。二是方法的多樣性。要選擇和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豐富教學過程,而不是用一種或某幾種教學方法一教到底,長期無變化。
五、結束語
總之,新時期我國的職業(yè)教育面臨著機遇與挑戰(zhàn),對中專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學校培養(yǎng)的學生應該是能夠服務于社會生產(chǎn)第一線的技能型、實用型人才。這就要求計算機基礎教學要更新內容,運用最先進的手段、合理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和創(chuàng)造能力,以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成為合格的技能型專業(yè)人才。
參考文獻:
[1]胡緒英,等.計算機應用基礎[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4.
[2]黃鴻華.“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探討[J].交通職業(yè)教育,2014(01). [3]尤國基.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8(02).
[4]包樂宇.信息化——教育現(xiàn)代化的強勁“助推器”[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