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柳州城市職業學院 廣西柳州 545002)
?
高職院校公共田徑選修課強化核心力量訓練重要性
黃海
(柳州城市職業學院 廣西柳州 545002)
摘 要: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也取得了很好成績。其中在公共田徑選修課上,重點強化了對核心力量的訓練,這和傳統的教學重點完全不同。下面就以某高職院校在公共田徑選修課學習的短跑運動員為例,從運動生物力學,人體解剖學來分析核心力量訓練的重要性。
關鍵詞:高職院校 公共田徑選修課 核心力量訓練
核心力量就是指在田徑運動中,軀干部位、髖關節部位所展現出的力量,軀干就是12胸椎以下到骨盆的位置,這在國際上也被稱之為人體的中心部位。其中運動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可以很好的維持人體的各種動作,在田徑運動中是精確的控制平臺。除此之外,這段部位主要由腹部肌肉、腹腔臟器來支撐,因此是力量最為薄弱的環節,如果沒有很好的力量訓練,非常容易造成腰部損傷。
在田徑選修課中通過解剖學理論知識的學習得知,在腹部中間的肌肉稱之為腹直肌,這部分肌肉從恥骨上緣開始,一直到第5 到7肋軟骨前面,以及胸骨劍突的位置為止。這部分肌肉從上到下逐漸變窄,經過科學研究從上部的15 cm,逐漸減少到底部的8 cm,整體上呈現狹窄的帶狀。這整個肌肉上有3條纖維帶,而在腹部兩側由一個腱鞘來包裹,在腱鞘的中間位置和一個纖維帶連接在一起,腹直肌有一個很大的生理橫斷面,其肌肉力量也很大,在脊柱上是最有力的屈肌。上固過程中,兩側的肌肉會自動收縮,骨盆就會向后傾斜,如果進行下固定時,一側的肌肉就會收縮,而脊柱就會向同一側發生屈伸,脊柱整體就會向前屈。人體要做走、跑和跳動作時,下肢肌在近固定情況下可以做任何動作。活動髖關節肌群過程中,可以讓大腿做外展、屈伸以及旋轉等運動,除此之外,還能做環轉動作,如果進行遠固定,還能讓骨盆隨著運動,因此在做跑跳等運行時,髖關節是最先發力的。通過這些分析得知,在進行田徑運動時,人體的軀干和髖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部分肌肉水平情況將會直接影響田徑運動員技術水平的發揮情況。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實驗前的100 m跑專項成績對比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實驗后的100 m跑專項成績對比
核心力量的訓練就是指對軀干和髖關節肌肉力量的訓練。在田徑項目中短距離跑屬于一種極限強度項目,雖然跑的路程短,但是該項目要求運動員以最大的能力來完成,因此在比賽過程中,運動員的腰腹肌和軀干力量顯得尤為重要。運動員只有擁有強壯的軀干,其腿部力量才能快速有效的傳遞出去。為了得到核心力量對田徑運動員的影響,這次試驗組織了該專業的20名短跑運動員進行對照比賽,每組都是通過隨機的方式選擇運動員,然后進行100 m跑的專項測試,對得到的結果進行 T檢驗分析,試驗結果如表1。
通過T檢驗得知,P=0.47,比0.05的平均水平大,也就是說兩組運動員在100m跑專項水平上沒有明顯的差異,因此可以斷定兩組運動員在實驗前的 100 m跑成績是相同的。
然后進行為期三個月的核心力量訓練,和對照組的訓練相同,唯一的區別在力量訓練上。實驗組所有成員都加強了在核心力量方面的訓練,核心力量訓練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仰臥剪腿、懸垂舉腿、負重體屈伸、行進間正踢腿跑、高抬腿跑、負重高抬腿跑,以及俯臥兩頭起和后拋鉛球等,在此基礎上還保留了對照組的常規性仰臥起坐、仰臥舉腿、腿部力量訓練等,訓練完畢后,對兩組運動員進行專項測試,對比情況見表2。
通過進行t檢驗得知,P=0.03,明顯比0.05水平低,表示兩組運動員在專項成績方面的對比分析有統計學意義,而且差異非常明顯。
從上訴試驗中可以得知,對于田徑運動員而言,進行核心力量的訓練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我國前男子100m跑亞洲紀錄創造者伊東浩司,其創造了亞洲紀錄之后,人們對其跑步的動作進行了分析,和大多數運動員不一樣,伊東浩司在跑步的時候,腰部不是呈現水平狀態向前移,而是利用扭動骨盆的動作向前跨大步移動,在這個過程中,腰部會帶動其下半身一起動作。這一不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通過對其教練的采訪得知,和其之間的比賽進行對比,伊東浩司以前的腰圍為88 cm,現在的腰圍是102 cm,而大腿圍從之前的55 cm上升到現在的63 cm,為了在比賽中得到更好的成績,就必須讓其腰部發揮出最大的力量,因此其在每次的比賽中都系著腰帶,這樣是為了提高腰部的支撐能力,由于其身體核心力量的增加,在髖關節發力的時候可以迅速把力量傳遞給下肢,而軀干還可以提供穩定的支撐,使其上下肢的擺動非常協調。可以更好的利用地面作用其身上的反作用力,這才有在亞洲短跑比賽中的出色表現。
在其他的比賽中也可以看到很多運動員腰部都系著腰帶,例如投擲運動員在比賽中,都系著護腰進行比賽,而跳躍類的比賽,或者徑賽類的比賽,大多數的運動員都系著腰帶比賽,平時訓練中也可以。這樣不僅能預防腰部損傷,同時還可以給腰部一個牢固的支撐。如果觀看徑賽類項目比賽時,很容易發現在跑到后半程后,由于運動員疲勞出現了上體后仰問題,這就是腹部肌肉和髂腰肌力量不足的表現,人體在疲勞的狀態下進行跑步,其大腿上抬的高度肯定不夠,因此就非常難繼續維持之前的快節奏步調[7],而且邁步的幅度也變小,在不得以的情況下上體就會出現后仰的現象,后仰后人體的盆骨就有一定程度的抬高,進而繼續維持這種狀態的跑步。如果出現后仰問題,不僅會嚴重影響運動員的跑步速度,從解剖知識進行分析,中立姿勢是最佳的位置,如果出現后仰,那么脊柱就偏離了中立姿勢,其他位置的壓力就會增加,因此很容易導致運動損傷。
通過上述分析得知,核心力量的訓練不僅對運動員短跑成績有很大的影響,如果核心力量不足,在進行激烈的體育比賽中,很容易出現下體后仰動作,這樣脊柱就偏離了中立姿勢,其周圍軟組織的受力減少,提高了跑步的速度,但是力量會分配到其他位置,在比賽中容易出現腰部損傷,不利于運動員的職業發展。
參考文獻
[1]石玉虎.核心力量訓練提升女子體操運動員專項素質的效果[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4,38(3):90-94.
[2]崔景輝,劉鵬,劉文龍,等.現代核心力量訓練與傳統核心力量訓練的實驗對比研究——以武術套路項目為例[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7(3):311-316.
[3]劉金麗,沙川華,賈奇俠,等.健身氣功競賽功法引入核心力量訓練的實驗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39(7):64-67.
[4]李月,米靖.核心力量訓練在力量訓練課中安排順序的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3,29(6):94-99.
[5]張學領,董偉.核心力量在運動員專項力量訓練中的應用實踐——以女子賽艇項目為例[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2,46(4): 71-75.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3.019
中圖分類號:G80-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1(c)-0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