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建偉(寧波大紅鷹學院公共體育部 浙江寧波 315175)
?
團隊考核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①
樓建偉
(寧波大紅鷹學院公共體育部 浙江寧波 315175)
摘 要:該文主要對“團隊考核”的評價模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團隊考核有利于學生掌握和鞏固運動技能,提高對技術動作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能力,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對于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團隊考核 高校體育 教學評價 實驗研究
如何更好地在獨特的學科領域內,進一步豐富大學體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促進學生各方面綜合素質的提高,成為更多研究關注的視覺。為此,該研究試圖對“團隊考核”評價機制在高校健美操教學實踐中的運用進行研究,旨在完善現代高等教育體育教學評價機制改革和發展,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做出有益的嘗試。
1.1 研究對象
該文以高校體育教學,團隊考核,教學評價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該文采用實驗法,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對研究對象進行處理和分析。
2.1 實驗對象
從大紅鷹學院2014級學生中選取2個健美操俱樂部教學班,共76名女生,實驗班對照班各38人。
2.2 實驗時間
從2015年3月開始到2015年6月結束,共17周課,34學時。其中前7周為實驗前期階段,實驗班與對照班同步同期,學習內容一致。后8周為實驗階段,教學班仍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實驗班教師指導學生以團隊合作形式完成教學內容。最后2周完成考核及調查問卷的發放、回收。
2.3 實驗程序
表1 兩組學生實驗前、后身體素質和專項技能成績比較(±s)

表1 兩組學生實驗前、后身體素質和專項技能成績比較(±s)
項目 組別 實驗班(n=38)對照班(n=38)t P身體素質分 76.82±0.44 76.51±0.39 0.24 >0.05健美操專項分實驗前66.89±0.45 64.97±0.34 1.48 >0.05身體素質分 78.18±0.45 77.21±0.35 0.75 >0.05健美操專項分實驗后82.32±0.93 76.32±0.75 4.16 <0.05
表2 實驗后兩組學生各項能力比較(±s)

表2 實驗后兩組學生各項能力比較(±s)
組別 人數 自學能力 人際交往能力 團隊合作能力 創新能力實驗班 38 4.65±0.45 4.58±0.45 4.58±0.50 4.60±0.45對照班 38 3.64±0.82 3.71±0.76 3.76±0.82 3.66±0.94 t 6.32 5.78 5.34 5.51 P <0.05 <0.05 <0.05 <0.05
表3 兩組學生對健美操興趣及參與意識的比較(±s)

表3 兩組學生對健美操興趣及參與意識的比較(±s)
組別 實驗前 實驗后實驗班 5.15±5.22 8.19±4.45對照班 5.63±5.07 6.66±4.75 t -0.39 2.03 P >0.05 <0.05
(1)實驗前測試階段:實驗中對兩個教學班采用同一教材、同一位教師授課,兩班學生在實驗前對身體素質(50 m、800 m、立定跳遠)和健美操專項技術(7種基本步伐、基本手型)等方面進行比較(表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實驗階段:對照班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仍以教師教授,學生學習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實驗班學生自由組合分成4~6人的7個小組,根據教師下發的學習資料通過團隊合作學習完成教學任務。對照組成績考核為5人一組各自完成所授套路,實驗組考核實行團隊考核法,其中每位同學的技術成績由兩部分組成,個人技術占40%,團體表現占60%,技術成績評定由藝體教研室的相關健美操教師按照健美操評分規則集體評分,取平均分作為學生的最后成績。
3.1 團隊考核評價模式對學生身體素質及專項技能的影響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體現在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成果兩方面,合理地改進考核機制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品質。
從表1可以看出實驗后,兩班學生的身體素質成績無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兩種考核機制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方面差異不大。而在專項技能成績的比較上,實驗組成績高于對照組,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了團隊考核評價模式的教學效果明顯好于傳統的考核方法,原因在于:采用團隊考核機制,能有效地反復地刺激學生學習的欲望,為了團隊的整體利益,督促每一位學生加強學習和訓練,通過團隊成員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不斷克服自身的不足,提高體育運動技能。而傳統的個人考核評價機制,學生往往是單兵作戰,在平時的學習訓練中,以自我為中心,缺少同學間的交流與溝通,對問題的存在不能及時地發現與處理,從而影響運動技能的提高。
3.2 團隊考核對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影響
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對學生人生發展、社會發展及民族進步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實驗過程中,把學生各方面能力作為調查指標。
由表2可知,實驗結果均表明,實驗班學生的綜合能力較對照班有明顯提高。原因在于:團隊考核法具有較強的集體性,強調“任務引領,做學一體”。要求小組成員在規定時間內按教師的要求運用所學知識共同完成教學任務,這就需要每位同學在課后開展自主學習,繼而在團隊成員之間相互溝通交流,交換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在教師的點撥幫助下,最終達成團隊意見的統一。這種考核機制更好地為學生提供了互動空間,增加了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因此,學生的各方面綜合能力就會在無形中得到或多或少的提高。
3.3 團隊考核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方面的影響
實驗中,通過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技能掌握情況,運動參與態度進行相關評定。實驗后,兩組學生對參與健美操運動興趣評定結果差異顯著(表3),主要原因在于捆綁式的團隊考核機制有效地克制了大學生的惰性,激發學生在共同利益驅動下開展體育學習和訓練,讓學生在運動中看到自己的進步和提高,體驗到運動帶給自己的快樂和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
3.4 團隊考核模式對課堂氛圍的影響
團隊考核模式旨在營造一種自主、合作、互動性的探究學習氛圍。在教學活動中我們發現,實驗班課堂氣氛活躍表現在小組內部的交流與學習頻繁了,學生練習密度增強了,專項技能進步明顯了,特別是在階段性的復習課中,實驗班采用小組輪流上臺練習動作的形式, 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團隊之間相互學習和交流的機會。而對照班學生采用個人考核機制,在教學活動中,大都采用“各自為營”的學習策略,在填鴨式的教學氛圍中,大部分同學出于羞澀感,缺乏相互的交流與學習,在集體練習過程中,多采用班級集體練習的形式,即使是按照教學隊形,分排或分片進行練習,大多只能作壁上觀,很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1)高校體育教學中團隊考核法有效地規避了傳統體育教學中個人考核機制的諸多弊端,有利于學生掌握和提高運動技術技能,增強學習主動性和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2)團隊考核的內容設置與改革,使學生明確自己在團隊中的角色和職責,促使學生為了團隊的利益主動學習,學會合作與交流,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3)團隊考核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學習交流平臺,進一步促進了人際交往,提高了學生的社交能力和協作精神,這符合社會的需求和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符合體育教學改革的趨勢,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智慧,劉書元,劉金鳳.大學體育課程評價體系與成績評定模式的創新研究[J].體育與科學,2008(4):91-94.
[2]方哲紅.“小團體”學習法在健美操教學中的應用[J].四川體育科學,2002(3):70-73.
[3]馬永紅,翁穎.團隊考核納入大學生體育課成績評價的探索與實踐[J].少林與太極:中州體育,2013(10):6-10.
作者簡介:①樓建偉(1978,1—),女,漢,諸暨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6.048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2(c)-00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