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少榮
摘 要:全社會都在呼喚加強法制教育和法制建設的今天,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生力軍,法律素質的高低是衡量全民法律素質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就成為法制宣傳教育的重要陣地。如何增強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的實效性,對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素質,有效維護合法權益,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4C-0008-02
從中國共產黨的十五大把“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確定為治國的基本方略,到中國共產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全社會呼吁加強法制教育和法制建設。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生力軍,其法律素質的高低是衡量全民法律素質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成為法制宣傳教育的重要陣地。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在《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及其實施方案中,明確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列為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必修課之一。
然而,在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深入開展的過程中,大學生違法犯罪的現象仍時有發生,從馬加爵殺人事件、劉海洋硫酸潑熊事件,到藥家鑫故意殺人案、“我爸是李剛”事件等,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對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的實效性探究尤為重要。這不僅有利于大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對大學生全面了解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質,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也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這里我們首先就要明確兩個概念,一個就是什么是法律素質。素質有先天素質和后天素質兩種,法律素質錯認為是在對法律知識的學習、掌握和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屬于后天素質,既然是后天素質就有很大的培育和提升空間;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的實效性又如何理解呢?簡言之,就是在大學生法制教育的過程中,按照大學生法制教育的目標,教育主體運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其教育結果即大學生法律素養達到的真實有效的程度。所以,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的實效性,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征:(1)要服務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大局;(2)要與時俱進,在社會主義發展的不同階段,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的目標、側重點也在發生變化,從基本法律知識的掌握到注重法律素質的培養,再到法律信仰、法律精神的形成,最后與國際化接軌;(3)理論要聯系實際,大學生在生活中要知法、守法、用法,運用法律解決實際問題。
目前,高校針對大學生開設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以及其他各種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動,使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在不斷進步。比如,對基本法律知識的掌握,對法律的認識更為深刻,尤其對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了更科學的認識,法律覺悟不斷提高,法律信仰逐漸樹立。然而,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過程中的問題也較為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學生法律知識相對缺乏
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主要在于部分大學生學習法律的動力不足,主動性較差。而且文理不同學科專業的學生表現差別較大,除了部分法律專業的學生,大多數高校學生更為重視專業課,對于法律這類公共課缺乏興趣;其次,目前我國高校法律素質教育的主要課程就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內容上更側重從宏觀、整體和法律精神的角度把握法律知識,而對法律部門、法規法條、法律實踐涉及有限。
二、專業師資隊伍不足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作為基礎課,從事教學的一線教師中以德育教師為主,大部分人主修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專業背景相對缺乏,在授課過程中對于專業的法律知識講解不夠深入,法律要點把握不夠精準,課堂教學顯得枯燥乏味,學生理解法律知識不透徹,學生出現疑惑的法律問題時,無法得到有益的答復。
三、學校管理機制不夠完善,課程設置單一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比重大,法制教育相對少一些,在有限的篇幅中涵蓋了大量知識點,每個內容點到即止,學生只能了解最基礎的法律知識,加之基礎課學時有限,完成學校教學任務已很緊張,不可能增加課本以外的法律知識,所以當大學生在生活中遇到法律問題,需要運用法律知識保護自己的時候,這些法律知識顯然是不夠的。同時,與我們的現實生活聯系也不夠緊密,我們給學生講授法律知識的最終目的是要運用到實踐當中,提高運用法律的能力。但在大多數高校,法律素質的培養更多依賴于法律基礎知識的灌輸,很少有法律方面的實踐,在考核方式上多為書面考試,考過了學生不會再看,學過的東西后來忘得差不多,這也是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的實效性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綜合以上分析,在提升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的實效性的路徑方面,我們從客觀實際出發。
學校要加強對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的重視,營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環境。針對目前學校法律素質教育形式化、投入不足的現象,以及在課程設置方面存在的問題,學校應該轉變認識,重視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避免其流于形式,積極采取如下措施:
1.避免將法律素質教育邊緣化,妥善安排法律素質教育與其他學科教育間的關系;為開展豐富的法制教育實踐活動創設條件;加大對法律素質教育的研究和科研經費的投入,鼓勵教師進行教學創新、課程創新;結合教育活動開展各項考核,反思工作中的不足。
2.建設一支專業化更強的法律素質教育師資隊伍。法律素質教育工作是由高校法制教師直接實施的,法制教師的專業性在大學生法律素質教育過程中至關重要。在法律素質教育實踐中,應該有一支專業的師資隊伍,高校應當聘請具備專業法律知識的教師作為專職教師,從而形成一支高素質、高品質的師資隊伍,還可以聘請一些司法實務工作者或者司法研究學者作為兼職教師,以保障師資隊伍的高水平。同時,要對這些專職教師進行培訓,增強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完善定期考核制度。
3.豐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增強法律素質教育的實效性。課堂上要注重啟發式教學,準備有針對性的典型案例,讓學生參與討論,從而深刻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同時,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組織學生參觀、參與模擬法庭,組織法律知識競賽、辯論賽等豐富的課外法律素質教育活動; 充分利用校園網絡、廣播、電視、宣傳欄、標語。完善課程設置,如以選修課的形式,開設多門法律課程,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或者專業需要自由選擇,解決基礎課課時不足、法律講不透的問題。
(內蒙古醫科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項科研項目 項目編號:NYSZZX201503)
參考文獻:
[1]彭美,張莉.我國高校法制教育實效性欠缺的原因及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7).
[2]高芳.大學生法制教育實效性的研究與探析[D].南昌大學,2010.
[3]魏芳,胡神松.對加強當代大學生法制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9).
[4]王洪葉.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內容探析[J].教育探索,2010,(12).
[5]王慧馨.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