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昭瑜
服務外包是廣東發展現代服務業服務外貿易的新亮點和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總結廣東服務外包核心特色領域在市場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流程創新、產品或服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的探索與實踐,提出下一步服務外包創新發展的提升路徑,旨在推動廣東服務外包在全球新一輪服務外包競爭中,加快從人力成本為基礎的增長轉向以價值創新為驅動的增長,以實現現代服務業和服務貿易跨越式發展。
一、廣東服務外包的創新發展概況
(一) 服務外包總體規模快速擴大
金融危機以來,在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廣東服務外包企業承接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和執行金額分別從2008年的14.8億美元和11.7億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65.7億美元和113.6億美元,年均增幅高達41.2%和38.4%。截至2015年底,廣東承接服務外包合同金額累計616.6億美元,執行金額累計409億美元,其中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金額累計421.3億美元,執行金額累計297.8億美元。
(二) 離岸與在岸服務外包并行發展
近年來,廣東離岸業務平穩增長,在岸業務發展明顯加快,承接離岸和在岸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分別從2013年的72.3億美元和34.2億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08.46億美元和57.2億美元,年均增幅22.5%和29.3%;執行金額分別從2013年的51.3億美元和20億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79.1億美元和34.5億美元,年均增幅24.1%和31.7%。此外,廣東在保持與香港、歐美等傳統市場的服務外包合作的同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服務外包合作不斷深化,2015年廣東承接了140個國家(地區)的服務外包業務,市場多元化趨勢逐步顯現。
(三) 產業價值鏈逐漸向高端延伸
廣東信息技術外包(ITO)、業務流程外包(BPO)和知識流程外包(KPO)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金額分別從2013年的19.5億美元、14.4億美元和17.4億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24.3億美元、22.8億美元和32.1億美元,年均增幅分別為11.5%、25.6%和35.9%,三者在全省占比從38.1%、28.1%和33.8%,轉變為30.7%、28.8%和40.5%,知識流程外包增長迅猛,商務服務外包、知識產權外包服務、數據分析服務、工業研發設計外包、文化創意、生物醫藥等成為新的增長點。
(四) 企業國際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
2015年,企業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合同單筆金額超1000萬美元的有190宗,超5000萬美元的有25宗,超1億美元的有8宗,比2013年的141宗、11宗和2宗大幅提升。近年來大單合同主要集中在通訊、金融服務、交通、商業、醫藥研發、工程設計、供應鏈管理等領域。
(五) 高素質從業人員規模穩步擴大
截至2015年底,廣東累計登記服務外包企業2769家,登記服務外包從業人員累計134.3萬人,比2013年底新增了50萬人,其中大學(含大專)以上學歷72.9萬人,比2013年底新增了26.9萬人,占從業人員總數的54.3%。2015年當年新增服務外包企業521家,同比增長56.5%;新增服務外包從業人員29.9萬人。
(六) 服務外包跨領域融合度加深
近年來,信息技術、研發設計、供應鏈管理、文化創意、生物醫藥等廣東核心特色服務外包行業加快與制造、金融、批發零售、能源、綠色環保等領域深度融合,低技能要求、高流量、低附加值的業務形態正在被重塑。例如供應鏈管理外包企業整合推出營銷型、解決方案型、系統集成型等新型供應鏈管理服務,研發設計外包企業將產品研發與上下游產業鏈整合,提供一站式系統化產品設計開發解決方案,文化創意服務企業推廣“文化+科技”新型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等。
二、廣東服務外包的創新發展主要做法
(一)融入全球新一輪信息技術變革,傳統IT服務外包商快速轉型為云計算服務提供商
受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IT服務外包產業競爭不斷加劇、業務急速萎縮、利潤大幅壓縮,多家海外上市的中國IT服務外包企業紛紛退市,同時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正顛覆傳統外包業務模式,若不能及時找到自身出路,老牌IT服務外包企業隨時可能在行業洗牌中淘汰滅亡。面對困境,廣東不少IT服務外包商快速反應,精準制定以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為技術服務核心的發展戰略,成功引領行業前沿。例如,佛山浪潮果斷轉型為云計算服務提供商,積極與世界500強企業和杰出IT企業建立了雙贏的戰略合作關系,進行技術、人才與市場合作,其憑借高端服務器、海量存儲、云操作系統、信息安全技術為客戶打造領先的云計算基礎架構平臺,并結合強大的軟硬件綜合實力,重點發展咨詢、整體解決方案等高端業務,逐步放棄部分利潤極低的傳統IT外包業務,努力向價值鏈上游轉移,業已成為中國領先的云計算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和云服務商,在國際IT巨頭業績下滑的同時,其近幾年來業績保持大幅增長。
(二) 搶抓跨界融合發展機遇,傳統物流服務提供商靈活轉型為財務供應鏈服務提供商
供應鏈金融作為一個金融創新業務在我國發展迅速,銀行、電商、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第三方支付公司等加快進軍供應鏈金融服務領域,以拓展發展空間、增強競爭力。廣東尤其是深圳市集聚了全國八成以上物流供應鏈管理公司,理所當然成為全國供應鏈金融服務領域創新和業務轉型的領軍者。例如,深圳年富作為老牌的跨境物流供應鏈服務提供商,根據客戶的上下游價值鏈狀況、業務模式和資信特點,在國內首創一體化財務供應鏈服務,通過整合銀行,保險、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的資源,開展財務供應鏈管理運作和風險控制,其服務平臺銜接原材料供應商、分銷商,制造商,研發設計公司,采購貿易商,代理分銷商,運營商,消費者各個環節,外包業務涵蓋融資、結算、保理、匯總、評估、保險、稅務、票證、供應鏈規劃、采購執行、獨立分銷、虛擬生產、信息服務、商務處理、物流、海關、商檢等,實現供應到需求過程中的商流、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高效暢順,IBM、DELL、SAMSUNG、朗訊、惠普等,及海爾、長虹、TCL、中國電信等國內外品牌企業成為其長期戰略合作伙伴。
(三)以經營模式創新為核心,傳統工業研發設計服務提供商有效轉型為高端綜合設計服務商
傳統工業設計的經營模式是針對設計項目實施一次性收費,定價話語權掌握在制造企業手中,工業設計服務商往往通過打價格戰搶項目,利潤空間非常狹小。近年來一些服務商加強品牌營銷,通過創新經營模式,不斷延伸服務價值鏈。例如,以小家電設計起家的佛山六維空間,利用自身的設計創新能力與海外市場資源進行經營模式創新,通過自主承接境外品牌商設計外包項目并聯合境內制造商實施產業化、與境內制造商合作開發共享銷售利潤、自主研發設計對接配對境外內品牌商和制造商等創新式做法,提供市場需求調研、品牌策劃、產品線設計、精益管理、產品開發、產品投入風險分析、營銷導入、模型制作、設計咨詢與培訓等系統化研發設計服務,從而確保企業獲得長期而連續的收益。
(四)以代工促原創、以原創強外包,文化創意服務提供商加快提升國際接包地位
動漫設計和制作外包服務是廣東文化創意服務的支柱,目前接包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離岸接包,主要為臺資和港資企業,專門承接歐美動漫公司的業務外包項目;二是共享服務中心,主要為日資動漫企業,專門承接母公司加工制作業務;三是在岸接包,近年來本土原創動漫制作數量快速增加,代工業務也隨之發展起來。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注重原創設計與海外代工相互促進提升。例如,廣州達力傳媒以代工促原創、以原創強外包,動漫制作采取以短期養長期、海內外市場并行發展的策略,其重視人才培訓,積極開發和引進國際動漫服務外包培訓課程,并在開拓海內外動漫外包市場中,經常與其它小型的本地工作室合作,實施項目分包、資源共享,帶動行業企業共同提高。達力現已成為國內能承接“劇本、設定、分鏡、原畫、動畫、后期、營運”全程動畫加工方案的領先企業,當前正重點打造動畫產業基地,致力成為華南地區乃至全國動畫項目的策劃中心、動畫衍生產品研發中心、卡通形象授權中心、動畫人才培育中心,實現動畫“產學研”一條龍。
(五)定位小眾市場,生物醫藥服務提供商致力搭建全球服務網絡
當前國內生物醫藥外包企業處于全球產業鏈條低端,競爭異常激烈,若想突圍,市場創新是其中一條重要途徑。由于國內快速檢測市場起步較晚、市場集中度較低、企業研發能力和市場競爭力較弱,且缺乏強勢的品牌領導者,廣州萬孚生物把經營重心精準定位在快速診斷市場,以美、歐等發達國家市場監管標準為研發動力,通過提高企業管理水平、質量管理體系、市場分析能力,形成開拓海外市場的先發優勢,產品和服務銷往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萬孚設立了國際營銷中心、美國分公司、德國辦事處、肯尼亞辦事處等海外多個國家和地區分支機構,設有產品服務、策劃、公關、市場分析等多個職能小組,不斷向新的業務、地區拓展,暢通服務渠道,完善整個服務網絡,致力打造成快速診斷領域內技術領先、營銷創新、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快速診斷產品和服務提供商。
三、廣東服務外包的創新發展提升路徑
第一,以技術創新推動商業模式創新,發展高端環節服務。當前以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傳感器、虛擬現實等為代表的新興技術領域與各行各業相互交融,企業應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滲透至傳統外包業務,以技術創新為核心,促進服務模式、交付模式等創新,大力發展高端環節服務,提供信息技術外包(ITO)、業務流程外包(BPO)、知識流程外包(KPO)和業務流程管理(BPM)等相結合的綜合性解決方案服務。同時加強跨界合作,通過兼并收購、戰略聯盟等方式整合上下游產業鏈條和垂直細分領域資源,重塑合作模式和優化業務流程,提升國際接包能力。
第二,重塑人才結構,加強中高端和復合型人才培育。能否加快向全球服務外包價值鏈上游轉移,關鍵之一在于廣東如何彌補中高端人才缺口。在人才結構上,企業必須培育出能提供更先進管理理念、制定垂直化戰略、能帶領公司團隊承接大型國際性外包業務訂單的行業領袖和復合型管理人才;具備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新興技術應用能力的高級技術人才;懂得國際規則和文化、擅于挖掘新型營銷渠道的國際營銷人才等。在培育方式上,企業可通過與國內外知名院校、專業培訓機構或跨國企業合作,開設服務外包中高端人才培育課程,更要創新境外人才引進渠道和激勵機制,大力引進國際服務外包高層次人才及海外留學人員等。
第三,開展國際合作交流,提升國際資源整合能力。國際合作交流是參與方共擔風險、共同創新、共享轉型發展帶來效益的有效途徑。廣東企業一方面可充分利用港澳在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方面的經驗和渠道優勢,通過兼并收購,或與成熟服務商、研發商、運營商、渠道商等組成戰略合作同盟,建立研發技術平臺、離岸服務中心、接單中心等分支機構,聯手承接國際市場的高端服務外包項目,爭取第一手業務,提升市場議價權和國際化運作能力;另一方面應加強與歐美日等國際領先的專業機構或重點發包商合作,在資質認證、人才培訓、流程管理等方面接軌國際標準。
第四,實施內外并舉,開拓個性化市場。推動服務外包從從外資驅動轉向由民營資本、本土“走出去”驅動,從離岸外包驅動向在岸與離岸并行發展轉變,是市場創新的有利途徑之一。一方面,廣東接包企業應積極承接本土跨國集團的境內境外發包項目,加快開拓國內市場,實施服務的在岸離岸雙軌模式;另一方面,成熟的制造產業和優秀企業應加快推動自身轉型升級,通過主動對外業務發包,引入更多新興業務模式及服務產品。此外,廣東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應積極開發以個性化和精細化服務為特征的小眾市場、長尾市場,通過提供小、精、專的服務,避開大型企業壟斷的傳統市場,突圍新興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