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社會責任下呼喚綠色會計,是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環境問題已經演變成全球化難題。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環境問題,而發展綠色會計有益于環境保護。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發展綠色會計較慢,發展不迅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本文講述在社會責任下呼喚綠色會計、綠色會計與傳統會計的差異、西方綠色會計的發展及我國發展綠色會計的必要性。
關鍵詞:社會責任;綠色會計;差異;必要性
所謂綠色會計,是追溯到1971年比蒙斯(F.A.Beams)的《控制污染的社會成本轉換研究》和馬林(J.T.Marlin)的《污染的會計問題》在英國《會計月刊》(Journal of Accounting)上發表的兩篇文章,從此揭開綠色會計研究和發展的序幕。綠色會計與傳統會計相比較而言,和傳統會計一樣是以貨幣為主的計量單位,確認、記錄、計量環境污染和防治的成本費用等。綠色會計為人們提供可以信賴的信息去有效的治理環境。
一、在社會責任下呼喚綠色會計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總的占地面積約960萬平凡公里,并且根據《全國人口普查條例》,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進行全國普查人口數為1,370,536,875人。我們國家擁有豐富的資源,包括礦產、土地、森林、水資源名列世界前茅。然而,伴隨著的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下而帶來的各種環境污染、利用不合理、開發不合理的生態環境的惡化和破壞。人們肆無忌憚的揮霍著大自然給于的資源,而留給我們后人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將會是多么的貧乏。
現在越來越多人的了解到綠色會計,在這個大數據信息時代,人們有社會責任呼喚綠色會計。李麗君是中國總會計師雜志的社長,并且發表了一篇《肩負媒體責任倡導綠色責任》文章,文中主要是表達了我國創建和諧社會,在和諧社會下我們有責任去呼喚綠色環保,綠色會計能夠更好的創建和諧社會,這樣才能夠多方面的構成環保體系。在中國當前國情上看,大企業抗風險能力強,能夠花資金去環境維護。而中小企業卻很少投資環境維護,以短期利益為重點,不做長遠利潤。雖然政府近幾年發布了許多關于環境保護的法律,但是綠色會計的實施在企業里是占少數。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進步,人們非常重視環境保護,環境問題已經變成了全球化。我國也大力支持環境保護,綠色會計的實施將會逐步趨于完善。
二、綠色會計與傳統會計的差異
綠色會計是在18世紀70年代,隨著人口增加,需求的增加,加大了對大自然資源的耗費,而使資源緊張,環境惡化日趨嚴重時對批判傳統會計基礎上產生的。而傳統會計是早在13世紀商品經濟比較發達的意大利產生的,意大利科學者盧卡.帕喬利在出版的《算術、幾何、比與比例概要》一書中系統介紹了當時流行的“威尼斯賬簿法”為會計學奠定了基礎。
1.會計要素改變
在傳統會計中,會計六要素包括了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利潤、費用,綠色會計的六要素和傳統會計是一樣的。在具體內容上與綠色會計是不相同,首先資產要素中,“資源資產”賬戶、“環境資產損耗準備”賬戶、“環境資產凈值”賬戶確認資源資產價值時,可借記“資源資產”賬戶、貸記“銀行存款”等賬戶;在所有者權益要素中設置“環境資本”,反應收到投資者投入資本時各類資源的價值,收到借記“資源資產”貸記“環境資本”;在收入要素中,綠色會計應設置“環境收入”;在費用要素中,綠色會計應設置“環境費用”。在利潤要素中應設置“環境利潤”,科目反映的是環境獲取的利潤減去環境損失、稅金后的凈利潤。
2.會計假設的改變
綠色會計與傳統會計相比,基本假設基本相同,只是傳統會計的貨幣計量在綠色會計中是多元計量。并且綠色會計核算的內容和傳統會計是有巨大的差別的,綠色會計中的多元計量假設是以貨幣計量為主,同時應以實物、百分數或者指數計量等方式作為輔助計量,并且可以用圖表和文字輔助說明。
3.會計原則的改變
綠色會計具有非常的獨特性,傳統會計有的原則綠色會計也包括,當時還包括了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政策性原則,我國頒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不僅要處理企業和社會之間利益的關系,還要處理企業和環保問題相互平衡的關系;二是社會性原則,企業不僅要提高利潤,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上考慮人人都有責任去守護生態平衡,站在社會的角度去思考環境與企業之間的關系。三是強制性和自愿性相結合的原則,國家相關政府和組織對企業披露的環境資源信息最低限度的做出明確、強制性政策規定,同時鼓勵企業自愿向社會、政府有關部門和組織披露環境資源信息。
4.信息使用者的不同
對于傳統會計而言,信息使用者是投資者和債權人,而綠色會計的使用者不僅僅包括傳統會計的使用者,更重要的是政府和有關部門。相比較而言,綠色會計是通過政府對企業披露的綠色會計信息,對造成的環境污染和取得的環保成績進行評估。而企業投資者也可以了解企業履行環境保護責任的狀況,判斷企業未來的發展潛能,以此來決定是否對企業投資。
5.信息披露的形式的不同
傳統會計的信息披露通常是通過財務報表向外界反映,財務報表中有報表附注,文字加以說明為輔。而綠色會計確認是以非數字化信息
三、西方綠色會計的實施
環境資源問題已經是全世界發展的重要課題,經濟的迅猛發展帶來了后果是環境污染和生態失衡等各種問題。到目前為止,全球變暖,低碳排放量是人們非常關心的熱門話題。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正逐漸被掏空。
1.綠色會計在外國的發展
19世紀70年代,美國發布了一系列的相關法律規定,創建了環保機構,專門處理各項環境案件,在環保機構成立的初期,各類案件成千件的需要處理,處罰金額高于900多萬美元,隨之而來的是許多污染嚴重的企業倒閉,迫使環境會計的核算進入各個企業中實行,這樣,綠色會計正式拉開了帷幕。美國政府不僅制定了許多相關的法律法規,并且有嚴厲的懲罰制度,這就促使了綠色會計在美國受到了重視,進行了飛速的發展,并且逐漸處于領先地位;20世紀90年代初,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便提出了致力于環境保護的理念,該會計師協會提出了《環境成本與負債:會計于財務報告問題》、《環境審計與會計界的作用》等,并且不斷的提出新的理念,關注于環保對人類的重大影響。90年代后期,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提出了在完全成本法下評估環境的新課題,隨后公布了《完全成本環境會計》。綠色會計在加拿大的演變中,特許會計師協會有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僅提出非常多新的理念,促進了綠色會計滲入加拿大各個階層及企業中,使企業普遍接受了綠色會計新的理念,并且加拿大綠色會計已經完全計入到財務報告中;20世紀60年代,日本就開始處理環境問題,1993年3月環境部門頒布了《關于環境保全成本公司環境》,提高了民眾對環保意識的重視,,幾年后,政府頒布了《面向環境會計2000年報告》、《環境會計指南》、《引進環境會計系統指南》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規。而到了2001年,經過調查報告顯示已經有350多家企業將綠色會計加入到了日常核算中。綠色會計在日本的推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政府的大力支持,頒布了許多相關的法律法規,促進和完善綠色會計。
2.綠色會計在我國的發展
近幾年來,我國也逐漸意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先后制定了《環境保護法》、《水資源防治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規,這樣對于環境保護的刻不容緩就慢慢的滲入人民的心中。1998年-2001年,我國開始有了綠色會計,呈現一種平和穩定而又少量的狀態;2001年-2004年,綠色會計逐漸被許多人所知,開始有了一定量的探討和研究;2004到如今,綠色會計論文數逐漸攀升。我國綠色會計的發展應該多吸取國外綠色會計實施的優點,首先要讓各個社會階層和企業了解到綠色會計的理念,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發展,其次政府要加大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制定,并有一系列的懲罰制度,最后是在各企業進行綠色會計的實施。
四、綠色會計的必要性
1.綠色會計的實施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我國企業一直是一種高消耗、高排放的模式。高消耗低效率造成過度消耗資源,破壞生態環境,從而阻礙了企業自身的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人的需求也逐漸多元化,環境保護已經成了一個熱門話題。而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必須要注意環境污染,在確立經營利潤的同時,也要把環境治理、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等目標考慮進來。這樣,從長遠的利益來看,才是適合企業發展,使企業更具有競爭力,實現自身的價值。
2.經濟可持續的發展需要
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滿足了人們的需要,為子子孫孫留下更多寶貴的自然資源。引領綠色會計進入社會已經迫在眉睫,要改變經濟模式,大力提倡可持續發展。要認識到企業發展的根基是環境保護,提高各個階層對綠色會計的認知,明確生態平衡是經濟可持續的結果。
3.全球化的需要
當前,各個國家將環境資源的損耗計入核算中,環境保護已經在全球廣范的進行。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全球討論的重點話題,我國對環境的也是較重視的,綠色會計的出現是全球化對環境保護的很好防治。而我國推行綠色會計有利于國際發展,從而更加全面快速地發展經濟。
4.正確衡量國民生產總值的需要
GNP是要扣除環保支出才能如實的反映經濟的發展,這是正確衡量國民生產總值。我國長期以來忽視環境損失,在傳統會計下不能正確的衡量GNP,沒有將環境損失扣除。為了保護環境資源,促進國民生產總值,必須將環境資源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來。并且環境經濟學也認為,在生產成本中,要把廢物處置費用計入到其中這樣才不會增加公共費用的支出,或者破壞生態環境。所以實行綠色會計,是正確衡量國民生產總值等宏觀經濟指標的需要。
五、我國綠色會計的障礙
現如今,我國的綠色會計發展還僅僅停留在理論研究階段。現有的會計體系并沒有真正的計量環境資源,目前的會計體系忽略了環境污染,忽略了未來資源全面匱乏。我國在稅收方面沒有設置專門保護稅種,沒有將環境破壞加入到稅收保護中。我國發展綠色會計僅10年,在這期間,2001年成立環境會計專業委員會,推進綠色會計進入企業。然而在這期間,我國的財政部門、稅務部門、環保部門都是各司其職,沒有對綠色會計做出推動性的貢獻。社會對綠色會計的認知并沒有大眾化,沒有迫切的需要,導致企業對綠色會計的實施也沒有很迫切。大多數都停留在“紙上談兵”的狀態,沒有在社會上進行實踐。
六、結論
基于社會責任下的綠色會計,是現在必須要重視的問題,不僅是要考慮企業自身,還要考慮可持續發展。綠色會計是一個新興,邊緣性的科學。經過十多年的推行,雖然取得了一些發展和進步,但是也有許多不足。我國要結合自身的特點,具體的國情去探索出屬于自身的綠色會計之路。
參考文獻:
[1]啜華,馬靳東.發達國家綠色會計發展與啟示[J].財會通訊,2014,(10).
[2]李玲.關于綠色會計在我國未來發展的兩點思考[J].財會研究,1999,(1).
[3]徐純.綠色會計與傳統會計差異分析[J].財會通訊,2010,(7).
作者簡介:廖洋(1994.05- ),女,漢族,重慶市潼南人,長江師范學院財經學院在讀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