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黃珍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改革要求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和綜合能力。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校本課程開發應用走進了高中政治課堂。論文通過對政治校本課程與新課標教材進行對比,來進一步論證校本課程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開發與實施的必要性,并對如何對校本課程評價進行了簡要的介紹。
【關鍵詞】高中政治校本課程新課標教材
為了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高中需要全面開發政治校本課程。學校要在充分使用新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校的學情,主動開發和編寫適合本校使用、體現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并對校本課程的開發進行及時評價和反饋,逐步探索出一條真正適合本校高中政治教學的校本課程開發之路。
一、 開發高中政治校本教材,提高高中政治教學水平
現行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使用的新課標教材與舊教材相比,已經實現了教學內容和模式上的創新。但是面對不同地域和不同層次的學生,新教材仍無法面面俱到、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就迫切需要開發并使用校本課程教材。校本教材從本校的實際出發,結合新課標教材的知識點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校本教材和統編新課標教材不是相互對立的關系,而是互補的關系。校本教材是對新課標教材的補充和延伸,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并充分地考慮學生特點,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為他們提供更好地個性發展平臺,以便有效地提高學習興趣,挖掘學生潛能。教師還應走出教室,結合實際生活,了解社會需求,為教材注入新的時代特征。校本課程教材的實踐活動,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學生的自主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同層次的學校還要做到資源共享,鼓勵有經驗的教師共同開發校本資源,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二、 開展校本課程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高中政治校本課程開發,應該以教育部的指導文件為依據,結合本校的教育理念及現有的課程資源,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課程研發及培訓。校本課程開發在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政治知識的同時,使教師的知識不斷豐富,促進教師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高中政治校本教材的編制,可以通過在網上發布消息的方式,由學生投票決定選修的內容和方向,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教師創設主題情境,通過專題講座的形式研究案例,分析思考。對于校本課程的實施,可以通過選修課程的方式利用課余時間開展活動。如定期開展國際時政熱點討論活動,讓學生模擬外交官進行談判交流,在增強其國際時政的敏感度的同時,訓練學生演講、辯論和對外交流的技巧;學習外交官的風度和禮儀,講授基本的國際關系常識。通過開展這一活動,既有利于激發學生對于學習政治的熱情,又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學校還可以通過電影賞析來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通過播放與課本內容相關的電影,使學生在觀看電影的同時,增加對政治的感性認識,使知識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如組織學生觀看電影《我的1919》。在放映之前先介紹該電影的時代背景:一戰結束后在巴黎召開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的分贓會議,中國是戰勝國,但目的不是獲得他國的領土或賠償,而是希望以戰勝國的身份獲得領土和主權完整。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親歷巴黎和會的資深外交官——顧維鈞的視角來感受國家領土與主權完整的重要性。
三、 評價課程效果,推進校本課程日趨完善
校本課程的開發與應用,突破了課堂時間的束縛,以多種形式取代了單調枯燥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課本之外的廣闊舞臺,促進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在高中學習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讓學生參與校本課程,通過探究、實踐的方式,釋放學習壓力,提高學習效率。在實踐中學生體會團結協作、互助分享的過程,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此外,校本課程為有興趣特長的學生提供了更好的個性發展平臺,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背景評定、輸入評定、過程評定和成果評定是對高中政治課程開發進行評價的四個主要方面。背景評定是教師在開發政治課程時對學生的需求、對教學內容、目標及標準和教學計劃進行分析預測,為更好地實施校本課程提供有利的信息幫助。輸入評定是對校本課程在實施過程中的教學方法、評價機制和教學成果的測試和評定。這種事中評價的方法有助于在實施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糾正方向,以便更好地完成預計目標。過程評定是對課程開發效果進行檢驗測定,獲取信息反饋給課程開發者做策略指導。成果評定是課程開發者對課程總的信息進行總結分析,判定教學效果。校本課程開發的評價體系,一般采用教師、學生共同評課,領導看課,講課比賽來判斷教學效果,通過向學生發放問卷來了解具體情況并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定。
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課程的開發應用是一項長期探索的過程,這是基于教育經驗反思的基礎上進行的。隨著教師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教師專業知識的不斷擴充與深入,師生自主性和創造性的不斷凸顯,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課程一定會不斷地完善和成熟,通過科學的設置課程,提高師資水平,優化學校管理等措施一定能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使學生在各個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