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東 柳楠
摘 要:高校黨員發展工作作為高校建設的目標之一,是一項集黨建、教育、管理于一體的系統性工程。高校學生和青年教師作為推進高校建設的主體力量,為加強高校黨員發展工作提供堅實的保障。SWOT分析法是一種利用綜合性的思維方式,客觀分析現實情況,并提出可行性建議的方法,將SWOT分析法引用到高校黨員發展工作中,為高校黨員的發展工作提供一個新的視角和思考模式。
關鍵詞:SWOT分析法;高校黨員;黨建工作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9-0168-02
高校黨建工作為黨的建設和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量優秀的人才,與此同時,在新的歷史發展局勢下,一方面對黨建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也使黨建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本文的撰寫以寧夏師范學院為例,發放《寧夏師范學院學生和青年教師入黨積極分子及黨員發展調查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68份。通過對調查結果的整理、歸納,結合當前高校黨建工作的現狀,運用SWOT分析高校黨員發展的優勢、機遇、存在的問題及面臨的挑戰,提出可行性對策。
一、高校黨員發展的優勢及機遇
高校將學生黨員的發展作為辦學的目標之一,已列入高校黨建的工作體系之中。高校的黨員培育和發展工作能取得顯著成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時代造就的大環境提供的發展機會,也離不開中國共產黨多年來自身積累的優勢。
1.高校規模不斷擴大,黨員人數顯著增加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伴隨著高校規模的擴大,高校學生數量逐年增加,據教育部官方統計:1998年全國高等院校1 022所,在校學生人數達341萬。2014年全國高等院校2 529所,在校學生人數達2 548萬。高校黨員的人數也是逐年增加,《2014年中國共產黨黨內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共發展黨員205.7萬名,其中學生黨員76.7萬名,學生黨員占發展黨員總數的比例達到1/3以上[1]。就寧夏師范學院的黨員發展情況來看,目前學校有教師黨員327人(不包括離退休77人),占教師總人數的62.52%,其中35歲及以下青年教師150人,40歲及以下教師218人,分別占教師黨員人數的45.87%和66.67%;在校學生黨員336人,占學生總人數的5.3%。
2.黨支部建設相繼完善,黨員素質普遍提高
在高校,按照學生發展層次和水平的不同,有以年級、班級、專業、宿舍為單位的黨支部,且各個支部管理范圍明確,相互協調,不斷促進和完善黨支部的建設。高校作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的基地之一,吸納的青年教師和學生,都是經歷層層選拔而進入的,相比同時代的其他人而言,他們的知識水平、文化素養、理性思維能力略高。從問卷結果可以看出:很多同學在選擇“具備哪些條件才可以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時候,73%的同學選擇思想、政治覺悟高,選擇學習成績好、品德良好、工作能力強的學生也不在少數,總體上看,被入選的黨員對象,他們的整體素質要高于一般學生。
3.各級領導高度重視,高校積極貫徹落實
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黨員的發展工作,《關于加強和改進在大學生中發展黨員工作和大學生黨支部建設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發展黨員工作的意見》等政策先后出臺[2]。各級高校在黨員發展工作中,都能夠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相關文件決議,不斷地改進黨建工作,為培養和造就學生黨員建立了多個支部,開設了相關的培訓課程,也激發了學生參與黨組織生活的熱情。從調查結果顯示可知:很多學生從大一開始積極遞交入黨申請書,不斷地向黨組織靠攏,且在不同時期,高校黨組織根據相關政策的要求,不斷地完善黨員發展工作,使其在數量和質量上保持協調發展。
4.網絡資源便利,搭建有效平臺
網絡作為傳播信息的一個重要渠道,已被廣泛應用,且各個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園網,學校網站作為學校工作的一個重要載體,為宣傳學校辦學理念,了解學校工作動態,展示師生風采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也為高校培育和發展黨員工作搭建了更好的平臺。黨建機構作為學校網站的一部分,為宣傳黨建相關會議精神,了解黨建發展工作,展示黨建成果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調查結果顯示,網絡對于學生獲得有關黨史知識,了解時事政治、國家發展動態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高校黨員發展存在的問題及面臨的挑戰
高校黨建工作為擴充黨組織實力所做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但也應看到,在新的發展格局下,高校黨員發展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
1.價值取向多元化、入黨動機復雜化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蔓延,西方意識形態多種多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在這種社會風氣的影響下也呈現出多元化的態勢。很多學生在追求政治上進步的同時,動機也摻雜了各種理想性和功利性的因素。問卷結果顯示:85%的學生認為黨員身份對于他們評獎評優存在影響,且91%的學生認為入黨對于今后的求職有幫助,還有56%的學生入黨完全不是自覺使然,而是迫于周圍的環境所致,把入黨看作是一項階段性的任務。此外,很多學生對黨建的認識只是停留在感性階段,只重視組織形式上的入黨,而不重視思想上入黨,表現出入黨前后行為的不一致。這些理想性和功利性的入黨動機,嚴重阻礙了黨建工作水平的提升。
2.黨性觀念不強、先進性體現不充分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復雜化、價值多元化的社會,在這種環境的熏陶下,部分學生黨員雖然在組織上入了黨,但是面對狂轟濫炸的多重信息時,在不同程度上表現出政治信仰不穩定、理想信念不堅定、價值取向不明確的特點。大部分學生黨員和青年教師黨員,由于年齡較小,黨齡有限,面對一些魚龍混雜的信息時,很容易迷失自己,不能明確地堅定自己的政治立場,態度搖擺不定,缺乏黨性觀念。在這種薄弱的黨性觀念引導下,一些學生和青年教師黨員在行為上不免表現出向“自我”傾向的取向,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注重自我利益的實現,缺乏進取和奉獻精神,缺乏帶動廣大同學的能力,也制約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
3.教育形式單一、缺乏后續教育
高校在培養、發展黨員的過程中,組織活動的形式大多數還是停留在傳統的填鴨式教育上。從入黨積極分子的培訓開始,以專業教師的授課或者講座為主,到組織活動的開展,多是停留在課堂上的理論學習,或者借助一些國家各級的報告、文件來展開討論。這樣單一的教育形式,無形中挫傷了學生黨員的積極性,淡化了他們對組織生活的參與熱情,把參與組織生活當作一項任務去完成,并沒有達到開展組織生活的目的。同樣,根據調查可以看到:學生黨員轉正前后的態度是有區別的,一些學生黨員在轉正前,礙于組織的考察,處處表現積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可是轉正后,這種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便蕩然無存了。因此,要杜絕這種“入黨前使勁干,入黨后松一半,轉正后就不干”現象,需進一步提高黨員的后續教育。
4.黨建工作隊伍參差不齊,相對滯后
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離不開黨務工作者的引導和參與。雖然高校黨員的數量在逐年增加,但是黨務工作者的隊伍參差不齊,在數量、質量上與黨員發展的步伐不能實現協調發展,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一些黨支部的支部書記由輔導員來擔任,而輔導員作為學生日常生活直接管理者,他們的精力有限,投入到學生黨建工作的時間受限,自然影響其作用的發揮。盡管在各個學生支部中,選拔出優秀的學生黨員擔任支部書記,協助黨務工作者,從某種程度上緩解了原有支部工作者的壓力,但是學生黨員在處理黨支部日常工作中熟練程度不夠,缺乏相應的經驗,會直接影響到處理支部工作的效率。
三、SWOT分析法在高校黨員發展工作中的運用
始于20世紀80年代的SWOT分析法(Strengths Weak-
ness Opportunity Threats)由美國舊金山大學韋里克H.Weihric 教授提出,是一種用系統的客觀思維、準確分析和研究一個單位現實情況的方法[2]。本文運用SWOT分析法對高校黨員發展工作在宏觀層面進行全面的把握,通過分析高校黨員發展工作存在的優勢、劣勢及面臨的機遇、挑戰,運用系統的思維方法,掌握高校黨員發展工作的態勢,為促進高校黨員發展工作提供切實可行的辦法。
1.轉化黨建優勢,把握發展機遇,實施S—O發展戰略
高校的擴招,學生數量的劇增,為黨組織培養發展對象提供了史無前例的機遇,黨中央就高校發展黨員先后出臺了相關引導政策,因此,高校應該積極響應中央關于發展黨員的號召,抓住擴招的機遇,在龐大的優秀群體中,培養發展對象。同時也應該認識到黨員的數量是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而黨員的質量是發展的保障和動力,為了保持數量與質量的協調,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進性和先鋒模范作用,應該積極發展政治理想堅定、思想覺悟高、綜合素質強的學生作為培養的對象。此外,高校黨組織建設在培養、發展黨員工作過程中,其組織優勢和宣傳優勢是一脈相承的,高校黨組織應借助這一優勢,在培養黨員的過程中,借助黨支部力量,通過理論灌輸及專題培訓,幫助發展對象樹立堅定的政治立場和理想信念,增強支部黨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整合黨建資源,扭轉黨建困境,實施W—O發展戰略
黨組織在其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積累的資源日益豐富,可是也面臨著諸多困境,針對當前黨組織發展所面臨的內外困境,首先,要增強端正入黨動機教育。大部分學生自入校就遞交入黨申請書,且不斷地向黨組織靠攏,鑒于他們入黨的積極性,黨組織可以在學生入校時對其進行基礎教育,讓其了解黨的相關理論知識,待其入選為入黨積極分子時,再進行專題教育,深化對黨組織的認識,時刻以優秀黨員的標準要求他們,從而達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其次,提高黨建隊伍建設,對于高校而言,建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勢在必行。黨務工作者除了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外,還應具有相應的管理能力,熟悉學生黨建工作,熱愛學生黨建工作。最后,還應完善黨員發展流程。黨員發展的過程并非一步到位,其中涉及選拔、發展、培養等過程。完善選拔制度,是發展黨員的首要之舉,嚴把發展關口是保證黨員質量的關鍵舉措,加強后續教育,是培養黨員的必要環節,無論是前期還是后期,完整的流程和環節必不可少。
3.加快改革進程,沉著應對挑戰,構建S—T發展戰略
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內外部環境的急劇變化,對黨組織的發展也構成了新的威脅,在高校青年教師和學生黨員的政治立場和理想信念上,表現較為明顯。面對這些新問題、新情況,只有不斷地加快改革的進程,才能應對這些挑戰。首先,應積極關注他們的思想動態,通過專業的培育、管理,鼓勵他們樹立堅定的政治理想信念;通過更好地發揮黨組織的先鋒模范作用,引導他們由“他律”向“自律”轉化,提高黨性修養;通過加快黨組織改革的進程,增強他們對黨組織的認可。其次,應該注重內外部環境的優化,進一步完善高校網絡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對網絡不良信息的監管力度,抵御外界各種錯誤思潮對高校學生的負面影響。最后,還應加強黨組織自身建設,不斷提高其執政能力,增強黨的活力和凝聚力,讓廣大的黨員同志從內心信任和支持黨組織。
4.突破管理常規,創新發展理念,制定W—T發展戰略
在新的發展時期,黨組織的發展與管理也應與時俱進。首先,完善相應的制度,高校黨委要從宏觀上做好制度建設,這樣黨建才有章可循,可根據時代的發展需要,不斷地完善黨的工作、組織、生活等各項制度,同時還要完善黨的監督制度,以規范和引導黨組織的工作。其次,豐富管理載體。在形式方面,在沿用傳統的灌輸、討論、報告等的基礎上,結合高校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選取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校內外黨組織活動。在內容方面,要應力求貼近實際、貼近學習、貼近生活,將他們關心的熱點問題,引入黨支部活動中,避免搞一些大而空的“形式主義”,提高他們的參與熱情,真正實現活動的目的。最后,還應創新發展理念。在黨中央倡導的“五大發展”理念指引下,黨建工作也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黨建發展理念。高校應將黨建工作與學生全面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堅持以人為本,將德智體美勞與“五大發展”統一起來,引導學生全面發展,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力爭做到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
高校黨建是推進黨的建設的關鍵之舉,是完成學校辦學目標的任務之一,是實現“五大發展”的重要保證。運用SWOT分析法掌握高校黨員發展工作的態勢,以期為促進高校黨員發展工作提供切實可行的辦法,力爭為高校黨員發展工作開創新局面[3]。
參考文獻:
[1]盧英,孫巍.大學生黨建工作隊伍建設模式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11).
[2]王雪,農春仕,楊祖平.大學生黨建工作SWOT分析及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0(31).
[3]吳劍珊.基于SWOT分析法的高校黨建工作路徑初探[J].經濟與管理,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