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
【關鍵詞】 師生關系;信任;形象;溝通;目的
【中圖分類號】 G63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9—0027—01
如果教師能夠把學生當作朋友一樣對待,尊重學生的個性與人格尊嚴,多給學生一份關愛,一份溫暖,那么師生關系肯定會多一份融洽和諧。在不斷發展變化的育人系統中,和諧是相對的,不和諧是絕對的。作為教育者,我們應不斷地分析教育的現狀,發現其中不和諧的因素,有針對性地進行修正,決不能固步自封,裹足不前,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探索適合于教育教學實際的新方法,以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
一、信任理解,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必由之路
1. 要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形成高度負責的工作作風。首先,要言行一致,在行為上做學生的模范。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如教師應堅持提前到達教室,及時批改作業、試卷,帶頭參加勞動,甚至老師自己有過失時,也要勇于承認錯誤。其次,責任心強的老師總是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學藝術水平。為促使每一個學生不斷進步,堅持以自己對所教學科的熱愛激發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熱愛,以自己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去影響學生,事實表明,責任心強的老師,學生總是歡迎的。教師盡力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定會使學生感到教師是最可信賴的人。最后,在處理班上事務時或批評學生時,要盡量做到公平、合理,讓學生心服口服。
2. 為人師表,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一個具有良好外在形象的人,不管在什么地方,總能獲得別人的好感,別人總喜歡接近他,愿意同他交往。教師做的是育人的工作,所以要特別注意這個問題。在學生面前,教師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語言上,做到談吐文雅,幽默風趣,感情真摯,條理性強;行為上,要舉止莊重、大方,表情豐富,富有感染力;在妝扮上,要大方得體,恰如其分。
3. 善于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高素質的教師,不僅在教學中反應快,判斷準確,不容易發生知識性錯誤或判斷上的錯誤,對學生有很強的說服力,易獲得學生的信任,而且在教學中,課堂信息量大,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多才多藝的老師,能發揮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多方面的興趣,也往往會成為學生崇拜的對象。
二、走近學生,加強溝通,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內涵
1. 讓學生當家做主,有發言權。我經常對學生說:“班級不是班主任一個人的,也不是班干部幾個人的,而是老師和每個同學共同的家。班里發生的任何事情都和我們相聯系,并影響到大家,因此,每個同學都要為班集體出力,積極向老師反映情況,提出意見或建議。”采用班干部輪流制、值日班長制,讓學生參與民主管理。“人人為班級,班級是我家”已是同學們的共識。同時,我建議設置了“意見箱”,找機會和學生交流,合理的意見采納,合理的要求給予滿足。若不合理的,則給予適當的解釋,以理服人。實踐表明,廣開言路,勤于溝通,可以使教師及時地進行心理疏導工作,有利于溝通師生感情,促進師生關系和諧發展。
2. 課堂上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在師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形成的。在學校中,師生交流主要是在課堂上進行的,所以,如何借助這種交流來發展師生關系就值得研究了。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做到熱愛、尊重、關心每一個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在課堂上展示風采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尤其要善待后進生,我特別注意給他們創設成功的機會,課堂上總是把適合后進生層次的問題留給他們解決。這樣既增強了后進生的自信心,又使他們逐步走近老師。反之,如果老師在課堂上只注意優生,久而久之,后進生對教師產生偏見,認為教師只喜歡成績好的學生,討厭后進生。這樣的想法一旦形成,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就會產生隔閡。這樣,教師的工作就很難開展。
三、發展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目的
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而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逐步認識到:只有了解每個學生的社會家庭背景、個性差異、興趣愛好、心理變化等特點,才能具備與學生相處的基礎,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才是真正幫助學生,真正做他們的引路人。多給學生鼓勵和尊重,他們就會獲得向上的動力源泉,學會自信、自立、自強。“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創造機會,讓學生當家作主,積極參與,是學生展示自己、提高能力、全面發展的關鍵所在;教學相長,善于做“學生”的老師往往能適應學生,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