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麗霞
摘 要:協同教學是一種教學組織的形式,包括教師和他們所擔任教學的學生,在兩個人乃至更多教師的合作下,負責擔任同一群組學生的全部教學或其主要部分。它能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機會、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達到整合資源的成效。它的形式有:兩位教師的協同教學、多位教師合作的協同教學等。協同團隊指的是專職的英語教師兩人開展的協同教學。
關鍵詞:協同教學;整合;多元化;個別差異
協同教學(Co-teaching),是由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夏普林博士提出的,他是這樣定義的:協同教學是一種教學組織的形式,包括教師和他們所擔任教學的學生,在兩個人乃至更多教師的合作下,負責擔任同一群組學生的全部教學或其主要部分。其特征是:(1)教師在同樣學生群組的共同學習中具有緊密的協同關系。
(2)由兩人或兩人以上的教師所構成。(3)在學生的分配、時間的分配、分組的調配或空間的配置是具有多樣性和多變性的。
本文的協同團隊指的是專職的英語教師兩人開展的協同教學。英語教師彼此分工,各盡其職,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教學活動。
一、協同教學的特點
1.采用協作式的教學團隊
協同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它由教師群體的團隊合作,以兩人或以上的小團隊的方式,根據學生實際、授課內容、課程形式的需要,從事跨單元、班級、跨年級,共同承擔教學工作,強調團隊合作。
2.具有多元的教學模式
為了獲得最大的教學效果,協同教學團隊以不同的教學組合、不同的教學方式、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空間來指導學生學習;同時依據教師個人不同的特長和能力,依據學生的實際,依據教材的特點設計個性化的課程,并提供多元性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有更大的學習空間。
3.注重學生個別差異的教學
協同教學投入更多的教師資源,教學資源,因此,它更能關注到全體學生,能估計到學生的興趣、需要,以及能力,更能配合學生學習的需要,更能關注到學生個體差異而進行教學。
二、實施協同教學的模式
協同教學的實施方式,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教學的主題,可以做多樣的排列組合,在教師專業自主的前提下,參與人員可依據學校的規模、課程的設計等選擇適當的方式,以下是我校在實施協同教學時經常使用的幾種模式:
1.兩位教師的協同教學
(1)分組式協同教學:整合兩個班級的教師、學生資源。依學生能力分組,兩位老師各自任教其中的一組,一位老師負責教授基礎較差的學生比較基礎的知識點,另一位老師對學有余力的學生進行對話、閱讀理解、作文等比較綜合的教學內容;分組式協同教學,讓學生有一個適合自己程度的學習內容和適宜的學習速度,在學習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還可靈活調整組別,學生的學習效果更能顯現。
(2)師徒結對的協同教學:協同教學中,有經驗的老師和經驗相對缺乏的青年教師一起備課,一起上課,一起評課,一起出卷,一起培優輔困,一起進行課后反饋等,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有經驗的老師會傳授先進、有效的教學方法給青年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有經驗的老師會把如何抓住一節課知識點的技巧傳授給青年教師。在某些情況下,協同教學的老師還會進行二次協同上課。根據前一次協同的效果進行一起反思并構思下一節協同課,在不斷完善中幫助青年教師成長。還有協同的兩位老師還會組建社團、興趣班等進行英語興趣教學。在這個不斷反復協同的過程中,兩位老師的教育思想會擦出火花,萌發出更新穎、更吸引人的教學點子,這對青年教師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
(3)骨干教師的協同示范教學:協同相互配合,能更好地進行教學展示,教學方法更靈活,展示更直觀,課堂形式更豐富,課堂教學中相互補充能更關注到學生的知識面。在這種教師學習研修共同體同伴互助中,名師團隊成員強強聯手、精進求學、潛心思考,在彼此影響、相互啟迪中整體提升,共同進步。
(4)跨年級協同:顧名思義,跨年級協同就是不同年級的英語老師共同到某一個年級協同教學。這樣,兩個不同年段的老師一起協作,在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教學內容上都能起到很好的銜接作用。
(5)循環式協同:每位教師的專長都不同,對于任教的內容也有自己的見解,當然,對于任教的內容也不一定完全勝任,面面俱到,尤其是新老師。比如,有的老師擅長組織游戲教學,因此,在活動部分就可以由這位老師來擔任,某些老師思路特別清晰,語法教學特別有條理,那么語法部分就由該老師來承擔……這時,我們依據教師的專長來分工,采取循環式協同教學,發揮老師所長,讓學生學習各老師的精華。
2.多位教師合作的協同教學
單一學科中多位教師的協同教學,這是指同一年級同一領域的教師一起進行的協同教學。如我校每逢周三、四、五的下午最后一節課開展社團活動,其中,英語老師承擔了一個主題為《英語100FUN》的社團,這個社團的主題就是設計各類活動培養學生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我們把同年級的學生組成4個教學集團,以分組的形式,分主題學習,一組的同學學唱英語歌曲,一組的學生學習英語朗讀,一組的學生學習講英語故事,一組的學生表演英語話劇,各組分別接受不同英語項目的訓練。每個主題學習一個月,循環學習。我們根據教師的專長、特點,兩位一組,負責一個項目。每組負責一個項目。這樣做的好處在于:
(1)教師不會因為項目的繁雜而有過多的負擔,教學準備趨于專、精,對每個學生的訓練更具有針對性。
(2)老師能依據每個學生的特性,共同商討學生輔導策略,師生互動更加多元化。
(3)通過一個學期的循環,學生可以分別學到英語歌曲、英語故事、英語話劇等,學習面更廣,內容更全面,學習形式更多元化。
3.其他形式的協同教學
協同教學的形式還有:跨學科的協同教學、跨年級的協同教學、家長與教師的協同教學、學生與教師的協同教學等,但由于資源有限,我們學校就按照我們的實際需求以同一學科的兩人協同教學形式為主。
三、實施協同教學必須注重的幾項工作
1.協同成員必須有團隊精神
要成功進行協同教學,首先要建立一支完善的教師團隊,他們必須有團隊精神,有責任感,愿意合作與分享,能互相配合,每一位參與者都能建立協同教學的觀念,進而共同商討、策劃協同教學活動。教學團隊目標一致,信念一致,他們懂得合作,靈活設置,既可以是一定時期內的固定組織,也可以根據單元主題教學的活動內容,教學重點、難點而組織起來的臨時團隊。
2.協同團隊要有一定的教研能力
在擬定主題后,協同團隊對教學目標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的研討、解讀教材、備課等,教學團隊成員要共同商討,對每一個教學目標、知識點和學生確定一個比較具體的個別化教學計劃(IEP),以使在教學中能按照學生的不同特點,按照知識的特點安排可行的、明確的學習內容。兩位老師的教育思想會擦出火花,萌發出更新穎、更吸引人的教學點子。
3.擬訂有效的協同教學方式及流程
協同團隊成員共同參與、共同協商、共同研討教學過程,擬訂協同教學的方式與流程時,確定學生學習的內容和組織形式,并分配工作。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充分發揮協同團隊各成員的力量和特長,同時考慮教學目標、教學對象、各項變量和情境設置,讓協同教師清楚如何實施及實施的時間、地點、內容和對象。協同團隊互相幫助和協作,完成一個課時或單元的教學時進行共同備課,共同研究教學環節、方法、步驟、表達方式等。
4.開展協同教學
這是最關鍵的一環,協同團隊進入課堂,教學過程中,兩個教師在同一個課堂中就能照顧個別學生的差異。在活動完成過程中增加了生參與活動的機會,也能讓后進生得到及時的關顧和輔導。教學團隊中的教師間也能適時調整和補充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優化解決課堂問題。
5.及時評估與反饋,調整、改進教學策略
協同教學后兩位老師要馬上進行評估,開展反思,反思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
(1)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評估: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認知、技能、情感等方面,以多元評價的方式,評估學生的發展狀況。
(2)對協同教學工作的評估:對于教學團隊教學準備的規劃、教學過程中的流程、內容安排、資源運用以及分工和教學后的實施效果等,進行建設性的回顧與檢討,成為日后實施的修正依據。
(3)根據評估的結果得出改進方案,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四、協同教學的優點
1.協同教學能提供多元的學習機會
協同教學最大化地利用教學資源,透過協同教學實施多樣的教學形態,在教學中綜合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擁有多元化的學習機會,另外,發揮教師所長,整合不同風格、不同專長的教師,能規劃出更多元的教學策略。相互補充能關注到學生的知識面,兩個教師在同一個課堂中就更能照顧個別學生的差異。在活動完成過程中增加了學生參與活動的機會,也能讓后進生得到及時的關顧和輔導。教學團隊中的教師也能適時調整和補充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優化解決課堂問題。協同相互配合,能更好地進行教學展示,教學方法更靈活,展示更直觀,課堂形式更豐富。課堂教學中相互補充能更關注到學生的知識面。
2.協同教學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協同教學要求教師相互合作,協同期間老師彼此學習、互相幫助,不但提高了個人的專業知識和才能,也培養了合作處理的教學目標、教學對象的默契。教師不再孤軍作戰,而是與團隊積極交流與溝通,并以此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兩位教師通過協同備課、協同上課、協同評課、協同出習題、協同課后反饋等形式,快速促進兩人專業化的成長,對課題研討更深入,理解更深刻。以協同模式開展共讀,共同學習,加強交流,快速提高教育理論水平。發揮團隊效應,團隊研討的作用,在彼此影響、相互啟迪中整體提升,共同進步,實現多贏的目標。
3.協同教學能達到整合資源的效果
協同教學的落實,由一位教師的教學轉移到多人、多維度的教學。它的關注面更大、更全面,能讓學生全方位地吸取知識,培養學生統整的能力。它整合教師資源、教材資源、教學形式靈活,促使教師間得以互助合作教學,讓學生擁有更多樣化、更彈性的學習環境。
五、實施協同教學后的反思
協同教學打破了以往傳統教學集體授課的教學模式,從單一的教授學生知識走向合作的模式,進行互動教學,讓教師發揮個人所長,讓學生接受更有效、更多元化的教育。但是,方式的改變也需要各方面的改變與支持,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覺得存在一定的問題。
1.發揮教師的團隊精神
協同教學強調教學的合作與分工,因此,要求大家同心協力,貢獻自己的才能,這樣才能做到互相搭配,合力完成教學活動,充分發揮教學的團隊精神。
2.提升教師的教研能力
協同教學是團隊的合作,至少兩人,所有相關的教學人員均需自我角色的重新調整,觀念的更新,它并不是任課老師和輔助教學人員之分的協同教學,它是兩位專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共同合作。教師必須發揮自己最大的作用,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達到1+1>2的效果,否則,只會事倍功半、浪費資源。
3.需要運用大量的教學資源
協同教學需要準備的時間,運用的教育資源比以前更多:就人員來說就兩位以上,一個課時需要兩位老師合作完成,排課及調課較為困難。因此,要求學校有足夠的人力,否則就會加大老師工作的強度,增加老師的課時數。
協同教學是一種多元組合的教學方式,它使教學成為開放的、雙向的、多渠道的、立體的信息傳遞和交換過程。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保持終身學習的觀念,協同發展的理念,不斷充實,隨時修正,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能力,發揮協同教學的作用,成為現今教育的新風貌!
參考文獻:
[1][美]大衛·W·約翰遜.合作性學習的原理與技巧[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
[2]陳亞蘭.原始性創新的協同理論觀[J].科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5(1):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