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蘭
摘 要:當前正處于新課改的關鍵時期,通過什么樣的方式改革小學音樂教學,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的真正全面發展,一直以來都是身處教學一線崗位的教師關心和重視的問題,也是一直以來教育改革所面臨的重點和難點。當前,為了更好地實現教育理念的革新,給學生營造一個更好的學習氛圍,針對這一方面的改革內容展開詳細的論述,全面地分析小學音樂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對小學音樂教學改革研究進行深入探討,為的是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改革;研究
當前,我國的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在我們的實踐教學中應當將態度和情感進行有機結合,通過小學音樂教學提升學生的價值觀和思想觀,教學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情感體驗,這也將是今后我們的教學工作者工作的重心。總的來說,小學音樂教學改革對于小學生今后的發展十分重大,所以,其改革也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
一、當前小學音樂教學發展的現狀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普通人對于音樂的認識相對來說較為膚淺,許多人認為我們學不學音樂無關緊要,一個人的音樂素質好,與他自身的天賦有著極大的關系。在小學里,音樂課作為一門副課,許多時候待遇比體育課還要差,往往一個星期只有一節,許多教師認為音樂也不用參加升學考試,有時候它還被其他科目給占據。
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上學生能學到的音樂知識十分有限,教學效率嚴重低下。另外,老師在課堂上采用的教學模式大多較為傳統,灌輸給學生的多數是理論知識,往往會忽視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情趣。這樣的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扼殺了學生去發現音樂之美的創造力,使學生覺得音樂課可有可無,學習的興趣也不大。
二、小學音樂教師改革的措施
1.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在我們傳統的教學觀念中,教師往往會有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自己就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就像一個裝滿水的水壺,而學生是需要水的水杯,教師的責任就是將一個個空杯給灌滿。介于這樣的原因,教師在教學時多采用“灌輸式”的方法,這種方法相對于音樂這門較為活潑生動的課程而言,難以讓學生對課堂產生興趣。
因此,要改革音樂教學首當其沖的就是要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師應摒棄傳統教學觀念里不合適的教學觀念,試著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根據每個學生自身所具備的不同的音樂素質,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制訂不同的教學方案,使學生在學習中找準自己的位置,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
2.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多時候一個學生學習一門課程成績的好壞,往往取決于學生對這一門課是否有興趣,良好的興趣是成功的開始。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教學時可以嘗試著營造一種和諧、自然、輕松的學習氛圍,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習,邊玩邊學,對小學音樂這門課程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欲望。
此外,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還應該多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在展示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給予表現優秀的學生以表揚,鼓勵表現不好的學生不要氣餒等。教師還可以在課下布置作業,讓學生參加一些音樂文化活動,了解與音樂文化相關的故事等,通過這些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愛上音樂課。
3.拓展教學內容
在傳統教學中,課堂內容僅為課本上的一些知識,老師教授給學生的音樂知識多是課本上的知識,局限性較強,再加上學生的教材有一些會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需要,教師講課多喜歡照本宣科,因此,課堂上毫無生氣,十分沉悶,學生學起來也沒有動力。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氣息濃厚、生動活潑的課程,教師在課堂上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結合學生的自身發展,制訂出一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不能僅僅將音樂課上成一堂只是教學生唱歌的課,而是應該讓學生增長知識,例如,在教授學生音符、五線譜時,可以讓學生去聽一聽二胡、鋼琴、吉他等不同樂器演奏同一首歌時所產生的效果差異。這樣學生學到的知識多了,也陶冶了他們的情操,感受到了音樂的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有所提高。
4.進行實踐教學
在學習過程中,大多數知識都可以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將教學與實踐將結合,對于學生的學習事半功倍。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例如,在平時,學校里可多舉行一些歌唱、樂器比賽,讓學生能夠有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我們追求的并不是學生取得了多么優秀的名次,而是為了讓學生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會有極大的提高。
總之,小學音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這是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個人情操的陶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小學音樂教學改革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們的教師不斷地去摸索,尋找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只有找到了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學生才能學有所得,改革也才能體現出它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陳孝余.中小學音樂欣賞有效聆聽教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4.
[2]王萌.小學音樂教學改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