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娟
摘 要:新的時代,一切都在進步與發展,教育事業也面臨著新的改革。相信廣大語文教育者都知曉,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模式的好壞影響著整個課程的開展,甚至決定著課堂教育的質量與水平。在新時代的推動下,教師所面臨的教學壓力不斷加大,只有對教育模式進行不斷的創新和發展,才能更好地推動語文教育事業的進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創新
當今的教育界,對于語文課程的教學標準愈加嚴格,尤其是要求大力提升語文知識的教學傳授力度,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現如今的小學語文教學,要想全面地提升語文教學質量,除了優化教學內容以外,廣大教育者一致認為有必要創新課堂的教學模式,拓寬學習渠道,提升學習能力。新課程標準指出,以小學語文為例,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找到有效的教學方法,并要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讓學生在享受學習的過程中全面地將學習興趣融入課堂教學中,從而學到更多的知識。所以,新時代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積極正確地引導學生,逐步改變傳統語文教學思想,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和發展,進而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
一、確立新時代的教學思想和目標
在時代的催化下,傳統的教學模式逐漸失去了原有的效用,不能更好地迎合時代的進步,也不再受到教師和學生的歡迎,而且,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中,大部分老師注重的是課文知識和重點的講解,雖然能夠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但是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法。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思想,因此,語文教師要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語文思考能力作為明確的教學思想,并在教學模式的實踐過程中加以全面的發展和落實。此外,教師還應當確定一定的教學目標,以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在目標的確定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要求、生活興趣和價值取向出發,并以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為核心任務,務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教育。
二、小學語文教學的開展應以學生為主體
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或途徑,語文的教學課程始終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課堂中也不應該扮演操縱一切的角色,而應該以學生以及他們的思想作為課程開展的要點和基礎,并且教師應該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中,秉承著傳道授業的思想,教師一直傾向于把自己的語文思想灌輸給學生,但是效果明顯并不理想。其實教師應該站在輔導員的位置,讓學生擔任課堂的主角,以互動的方式開展語文教學,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比如,在進行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的課文《金色的草地》的講解時,教師首先應當引領學生節奏分明地朗讀課文,并疏通文章的大意,然后讓學生反復朗讀,品味文章的語言,展開想象,并提出自己的不解之處,相互討論探究,體會作者的意境,最后達到學生真正掌握課文知識的目的。語文教學的課程開展要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教師則應該加以引導和提示,積極有效地推動學生語文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前,教師應該給學生準備充分的閱讀和思考時間,使學生能夠對課文內容進行大致的理解,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小學語文教學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
在傳統社會的應試教育下,教育者的教學目標和措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且形成了固定的教學模式。比如,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某一篇課文的講解,老師都是優先關注課文的知識點,并讓學生記住重要的部分以及部分重點詞語和句子的解釋,然后對課文主題內容進行講解,再有就是背誦一些古詩詞。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很容易使學生養成“老師講,學生記”的習慣,長期就會使學生喪失自主理解和學習的興趣,嚴重地阻礙了學生自主能力的成長和發展,也會讓我們的教學模式發生僵化的現象,得不到應有的發展。創新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營造學生主動學習、師生平等交流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融洽的環境中學習和接納豐富多彩的語文知識,同時,教師應積極地引導并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在課堂授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自主對課文進行閱讀理解,也要讓他們講述自己從課文的學習中得出的感想以及自己對課文存在的疑惑,并進行鼓勵和解答,接著再開展教學,雖然時間上的供給未必能盡如人意,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真正地學在其中,樂在其中。
現如今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不能操之過急,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相應的教學目標和計劃,并且要時刻把握“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對教學模式進行及時的創新和發展,極大地重視學生的語文閱讀和學習興趣,并逐步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思想。隨著教學標準的不斷改進和發展,廣大語文教師也應該加以完善和發展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加強小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從而全面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黃宇.小學語文“8助1”課堂教學模式初探[D].四川師范大學,2007.
[2]劉燁.小學語文合作學習初探[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