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的傳統式閱讀教學方式以分析式閱讀教學為主,這一閱讀方式在后續的發展中陸續脫離了掌握基本實用的知識背景的初衷,逐漸成為了對語言技能的機械訓練。在這一背景下,近年的語文新課程改革推崇體驗式閱讀教學,提倡將其成為小學生獲取信息、拓展思維的重要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體驗 閱讀教學 建構
一、小學語文體驗式教學閱讀的基本含義
體驗式閱讀教學即指在小學生閱讀教學過程中應更注重學生的自主參與閱讀、體驗并感悟書本世界與作者的情感世界、在讀書中尋找個人意義的過程,通過體驗將學生生活和書本世界連接在一起,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消化書本內容。這一過程不僅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社會經驗,也使得作品的存在更加具有意義。
在教育學中,體驗式教學閱讀是促進學生個體的社會化過程,可以增加學生的社會經驗,了解社會道德規范和基本行為準則,為學生正確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樹立打下基礎。學生通過閱讀體驗、感悟和反思,逐步穩固自身的價值判斷能力。當前教育過分注重純粹的知識輸送,而忽略了培養學生自主體驗和反思的能力,這一方式使語文的教學過程更加枯燥,閱讀在學生面前更顯乏味,豐富的文本作品成為僵硬的文字,學生更無法在作品中與作者進行心靈溝通和情感體驗。而與純粹的知識運輸相比,體驗式閱讀更能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獲得閱讀的直接經驗,培養情感溝通和理性思考的和諧統一。作為學生理性和感性培養的重要方式,體驗式閱讀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心理學上,體驗式閱讀是促進學生的心理結構對外界進行內化的過程。學生通過閱讀過程中的內心體驗、感悟、思考和想象等,營造出文本的情景,對情節加以自己的想象和價值,調整和豐富自己的心理結構。體驗式閱讀是學生對外部事物形成獨立的判斷和解讀的過程,利于培養自身的知識技能以及道德觀和價值觀等。
二、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的意義詮釋
正確的教育方式的直接受益者是學生,啟蒙階段的小學教育為學生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為學生自主體驗、對文本知識中的情感和價值判斷進行積極內化。教師在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學習需要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在閱讀中體驗生活、豐富情感。體驗式閱讀教學充分尊重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在體驗過程中培養閱讀個性。
其二,體驗式閱讀教學克服了以往分析式閱讀教學的弊端,摒棄將閱讀經驗直接僵硬的灌輸給學生的教育方式,一切以學生的主觀體驗為主,培養學生積極的閱讀情感體驗。小學階段的閱讀教育是學生閱讀發展的啟蒙階段,該階段的學生對作品并不需要完全徹底的解讀,學生對閱讀策略和認知也并不成熟,因此,小學語文的體驗式閱讀教育更容易培養學生的閱讀情感,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并逐漸提升自身的情感表達力?!?】
其三,小學語文的體驗式閱讀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的發展。小學生是形象思維發展的重要階段,體驗式閱讀能培養小學生通過直觀的感知來獲取外部事物,并通過頭腦的加工形成對外界的判斷和認知。在這一直接體驗的過程中,學生逐漸完善其形象思維,為向抽象思維階段的轉化奠定穩固的基礎。
三、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的建構策略
1、創設特定情境,激發學生閱讀體驗
“情境是體驗的誘因”【2】,通過設定特定的情境,使學生快速進入閱讀狀態,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使學生對閱讀文本產生積極的情緒反應。創設情境要根據學生階段和閱讀水平以及文章等情況而定。小學語文的閱讀作品主要是童話、寓言、詩歌等簡單的敘事類文體,教師在創設情境時要因文章而異,例如,詩歌類的體驗閱讀教育應通過簡單通俗的寓言描述始終描繪的情景,寓言類文章可以通過動畫制作生動形象的表達其中情境。多元化的情景設定方式會讓學生對閱讀產更多的興趣和期待,更能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此外,“生活世界是學生產生體驗的源泉”【3】,學生所涉及的世界有限,其所能積累的經驗也僅限于日常生活 因此在進行體驗式閱讀教學時教師創設的情景應更多的為學生日常的生活場景,這樣學生通過聯系日常經驗對文章的記憶力更加深刻,產生的情感體驗更加豐富。
2、欣賞文本語言,豐富情感體驗
語言作為作品敘事和發展的符號工具,對文章思想的作者的情感表達具有重要的意義,是作者表現經驗的符號形式。在閱讀文本時需要仔細品味、欣賞語言,通過表面的語言表現來充分理解作者的內在思想和感情。因此,在建構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育是教師應帶領學生品味文本語言,靈活運用“聽、說、讀、寫”這幾種常用的方法。讀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但不同類型文本的閱讀方法是不一樣的,例如朱自清的《春》,閱讀時應以誦讀為主,在朗誦的優美語境中體驗春天的美麗,豐富其情感體驗。
作為培養學生的初步階段,小學教育的閱讀培養顯得至關重要。體驗式教學閱讀可以通過老師的正確指引,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體驗作者的真情實感,將從作品中獲得的作者的間接經驗轉化為自身的直接經驗,在作品中豐富自身的情感經驗和精神成長,培養健全豐富的人格。
3、組織閱讀討論,深化情感體驗
閱讀是學生、教師、文本和作者之間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在閱讀過程中,學生會不可避免的對文本產生自身的理解和疑問,組織討論可以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對文本的思考和感受,對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向老師提出問題,教師通過討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評判,并根據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體驗程度進行針對性的引導。
參考文獻:
[1]童慶炳:《教育與審美教育》,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3期。
[2]許書明、鄧君:《體驗式閱讀教學的特征及其步驟和策略》,語文教學通訊,2011年第四期。
[3]陳旭遠、劉冬巖:《促進學生體驗的教學策略》,中國教育學刊,2014年第四期。
作者簡介:余福河, 籍貫:浙江天臺,民族:漢族,單位:浙江天臺小學 學歷: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