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茜
摘要:語文學科是小學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小學生通過學習語文來逐漸接觸到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語言文化,語文學科承擔著傳承我國母語的重擔。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一直都是教師開展語文教學的重點教學內容,如何才能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教育者不容忽視的重要工作。本文就對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性
語文這門學科可以說從我們接受教育開始,就已經對這門學科的教學內容有所涉獵了。從一開始的生詞生字的學習,到整句整段語文句子段落的理解,再到最后對文章的閱讀理解和作文寫作,這個過程就是我們在整個小學六年的教育階段接觸到的語文學科學習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對漢字詞句的積累量和文學素養都在不斷提高,這是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過程。在整個這個學習過程中,閱讀教學占了非常重要的比重,是教師開展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提高小學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對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至關重要。
1. 當前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不足
雖然隨著素質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加深,我國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已經意識到了要創新教學方式,用更現代化的教學方法來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但是,現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依然存在很多明顯的不足之處,教師在短時間內還沒有使用更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對閱讀教學進行有效的改進。這使得閱讀教學的教學效果還無法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下面對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具體分析。
1.1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缺乏感染力
小學語文教材里的文章都是在很多教育專家的嚴格篩選之下才決定編排進課本里的,這些文章無一例外的都具有深刻的意境和優美的語言文字,專家們選擇這些文章的初衷也是想它們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心理共鳴,感受到作者筆下營造出來的美好意境。但是,當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并沒有到達預期的教學效果,無法對學生產生感染力。通常教師在閱讀課堂上,都是自己在讀文章或是給學生分析文章,而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比較少。這樣教師就無法給學生營造出良好的閱讀氛圍,無法帶領學生真正的融入到閱讀文章中去。所以,這樣缺乏感染力的教學過程,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是非常不利的。
1.2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過于單調
我們都知道,應試教育已經在我國的教育領域施行了很長的時間,可以說這種思想在很多教育者的心里已經根深蒂固,難以根除。在應試教育的教學理念指導下, 灌輸式教育方法也在教育領域被廣泛的應用。如今在新課改之后,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方法依然存在著過于單調的問題。這與我們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息息相關,很多教師因為對現代化教學方法的使用條件和使用方法都沒有很好的掌握。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依然不夠豐富多樣,使得小學生對閱讀教學的學生興趣和閱讀課堂上的活躍度都沒有長足提升。
1.3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缺乏針對性
我們都知道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都應該有不同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對小學語文的學習也是一樣的,每個不同的年級都應該有不同的教學要求和教學標準。但是,如今的教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是沒有針對性的教學,老師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閱讀文章的內容不同對學生做出不同的閱讀要求和制定不同的教學標準。所以,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的閱讀要求、教學標準、教學目標等方面都沒有做到具有針對性。這樣沒有針對性的教學,導致很多時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感覺無從下手,會降低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2. 切實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建議
2.1 增強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的感染力
小學生本來就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對什么事情都有強烈的好奇心,注意力也很難長時間集中到學習上。所以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具有感染力非常關鍵,因為只有老師的教學內容對學生來講具有感染力才能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的吸引到閱讀文章上,讓學生能夠更好的跟隨老師的思路來與聽課,在老師創設的教學情景中更好的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想要讓閱讀教學具有感染力,教師需要在課程設置上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一方面,老師要有足夠深厚的文學功底,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用優美的語言和對文章深刻的解讀給學生營造閱讀氛圍。另一方面,老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為了增強對學生的感染力,也可以多給學生講解一些與閱讀文章相關的背景知識、創作環境等等知識的拓展。
2.2 采用豐富多樣的閱讀教學方法
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更有利于活躍課堂氛圍,給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而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降低閱讀理解的難度也有很大幫助。所以,小學語文教師也應該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對使用一些比較先進的教學方法,盡量借助合適的教學方法來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領域有很多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比如多媒體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創設情境教學法等等。這些教學方法都有自己的最佳使用條件和使用方法,語文老師在使用這些方法之前,一定要先充分了解閱讀教學的教學內容和目標,在根據不同教學方法的特點來選擇合適學生的教學方法。比如,在閱讀課的導入環節,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出與閱讀文章中形容的場景一致的圖片或短片。這樣在課堂導入環節就可以快速的把學生代入文章意境中去。
2.3 更有針對性的開展語文閱讀教學
有針對性的開展閱讀教學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水平更有作用,同時對幫助學生養成熱愛閱讀的習慣也有很大幫助。所以,小學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之前,應該先對班級同學的年級、文學基礎、對知識的接受水平等等基本情況大致有所了解。之后在根據了解到的學生情況和實際教學內容來有針對性的制定教學方案。比如,當老師講課面對的是一二年級的學生時,應該考慮到他們的接受能力還比較低,而且沒什么基礎。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就應該盡量具有趣味性,而且對文章的分析講解都要簡單易懂。
3. 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非常關鍵,教師一定要積極探究更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 錢春香. 有效的教學評價成就高效的課堂教學——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有效的教學評價[J]. 陜西教育(教學版). 2013(10)
[2] 桂華連.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 教育教學論壇. 2013(28)
[3] 楊愛紅.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探討[J]. 成功(教育). 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