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全球化的加快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很有必要與世界接軌,加強與國際友人之間的交流,因此要求學生要掌握英語應用能力。目前,很多高職英語教師學習狀況不容樂觀,英語水平較為低下,很有必要進行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文章結合教學實際,從多個方面提出了高職英語改革措施。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學模式;英語教學
通過了解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實際情況,發現很多學生學習英語就是為了應付考試,沒有感覺到自己的英語有多大提高,沒有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很多學生都是被動地學習英語,所以成績低下,學習效率不高。其實,很多學生都希望說一口流利英語,希望學到的英語能夠用上,能夠進行書面交流和口頭交流,體驗了英語學習的樂趣。因此,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外交流的不斷加強,對各類人才的英語水平有著一定的要求。傳統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很難解決社會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要求,也不能滿足學生主觀學習的需要。
一、高職英語教學現狀
目前,高職教育正在進行改革,高職英語教育為了更好地發展,也需要進行改革,逐漸形成高職英語教育的特色與優勢。如何實現這一任務是擺在廣大高職英語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
(一)高職英語實用性不強,特色不突出
高職英語應當注重實用性,要加強能力的培養,知識系統不求完整,只求夠用,設置課程體系應當圍繞“應用”進行。目前,高職英語教學還存在著重考試、重閱讀的現象,學生的實際英語應用能力和交際能力沒有得到培養。
(二)忽視對學生英語實際交際技能,過分重視大學英語等級考試
高職學生的培養方向是高級實用型技術人才。如果過于重視英語考級,就會失去對工作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英語考級沒有體現出高職學生專業英語應用能力強的特色。因此,高職英語教學不能走“考級之路”,因為它會將高職英語教學引入歧途。
(三)高職英語缺乏具有特色的教學模式
很多高職英語教學都是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錯誤地認為高職英語教學是普通本科英語教學模式的“翻版”或學科體系的“壓縮”,沒有建立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教學模式。高職英語教學沒有處理好語言基礎和實用能力的關系,沒有體現“邊學邊用、學用結合”的原則,不應該片面強調學科體系的“完整性”。
(四)現行的高職英語教材還不能適應高職教學需要
目前,高職英語教育,英語教材還不能完全適應高職教育特點。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只能在很多英語教材中,挑選出符合培養方向和適應學生基礎的教材,因此,現行的高職英語教材,教學實用性不強,還不能完全適應教學需要。
(五)信息技術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還有待加強
隨著網絡技術和教育技術的快速發展,高職英語教學也等到了快速發展。多媒體教學環境為高職英語教學提供了發展空間。這種教學環境使高職英語教學內容形象直觀、豐富多彩。高職網絡英語課堂的開發有利于推動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針對高職英語教學現狀應采取的一些措施
(一)建立現代化教學需要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
高職英語教學要結合實際情況,對于高職生,英語是以后工作必備的職業技能,因此,高職英語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應用出發。英語作為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技能,這樣就要求開設的英語課應當采取小班教學的方式,并將這種模式在多個專業進行推廣,建立符合現代化教學的教學模式。高職院校要結合學校專業實際情況購置教材,使學生學到的內容對以后的工作有幫助。
要結合高職院校學生實際情況,對教學方法進行完善,針對學生英語學習短板采取多樣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符合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多通道要求。以英語聽說教學為例,單純的聽說材料練習和學生配對分組練習是不夠的,高職英語教師可以將英文原版影視資料引入課堂,給學生營造一個相對真實的學習環境;高職英語教師還可以多采用任務教學法等相對復雜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從學習者的角色直接轉化成工作者的角色,刺激他們進行聽說學習的動機。
(二)加強高職英語師資隊伍建設
高職英語的重點在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及聽說技能,這樣就要求老師要有扎實的英語基礎,較強的聽說能力和英語應用能力。在課堂上,高職英語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利用一些技巧解決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高職院校培養的是實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相應高職英語教師注重自己的英語實用水平和教學水平,然后是研究水平。在高職英語教師的選擇上不能一味地追求應聘者的高文憑和高研究水平,而應該注重教師的英語實用水平和教學水平。高職英語教學應該有自己的特色與優勢。通過幾年的高職教育,在學術水平方面高職學生可能不能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學生相比,但是在實際的應用能力方面要力求高職學生比其他類型的學生強。即高職英語教學應著眼于實用型與職業化,筆者認為這才是高職教育的特色與優勢所在。
(三)開發并強化第二課堂
高職英語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作為重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好第一課題,并且積極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要認真組織和策劃各類活動,盡量邀請外籍教師參與,為學生創造全方位的校內英語語言交流環境,通過各種辦法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第一課堂主要是語言輸入的過程, 語言輸出的部分很少,只有通過第二課堂的課外活動學生才有更多的語言輸出機會,才能提高實際應用技能,尤其是訓練聽說技能。第二課堂可以彌補第一課堂教學中難以實施實踐活動的缺憾,滿足學生學習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
(四)加強校本教材開發
校本教材開發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充分考慮所處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學校辦學條件、學生的認知和需求、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凸顯學校自身特色為主要特征。高職英語校本課程的開發的核心就是在于如何處理人面臨的特殊問題、如何使課程符合特定學校情境中的人的需求與興趣。但是,現行的高職教材很難完全符合學校實際需要。一線英語教師編寫校本教材已經刻不容緩。要貫徹“以英語應用為目的,以職場交際為目標,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使學生在日常生活和未來工作中能進行一定的口頭和書面表達,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為培養其具有終身學習能力打好基礎”的編寫理念。同時貫徹全新的教學理念,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法,體現職業性和實用性,尤其是學生的自主實踐。職業性:高職英語教材應服務于高職教育目標,針對其教育特點,具有鮮明的職業屬性,把學習英語知識和技能融合在職業教育中。實用性:加強聽說技能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學一點,會一點,用一點”,真正做到學以致用。自主性:通過精講多練,凸顯學生的語言實踐環節,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專項任務,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參與到語言技能的實際操練中,在自主實踐中達到復習、鞏固和提高的目的。
三、結語
高職英語教育要體現其針對性、實用性、特色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轉變觀念,創新教學模式,加大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力度,堅持以實用為主的教學方針,重點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要對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不合理因素進行改革,從而改變高職學生英語運用能力較差的現狀,為社會培養優質的技術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石冉.淺論高職英語教學改革[J].教育探索,2008(6).
[2]郭麗麗.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策略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20).
[3]韓恩娟.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探析[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16(4).
作者簡介:
岳麗娜,1984年6月出生,周口職業技術學院研究生。
2015年省教育廳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項目(2016-JSJYYB-216),課題名稱:“互聯網+”時代,河南省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