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林凌
【摘 要】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簡稱IT)運用于初中英語課堂中,為學生提供了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信息技術給現代英語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與傳統的教育技術相比,有著更強大的優勢和顯著的功能特點,同時它正帶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英語;學習方式變革
新課標制定的基本理念和實施建議中有這樣一點: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拓寬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我們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英語教學資源,拓寬學生學習的渠道,改進學生學習的方式,提高教學的效果。
一、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前預習環節
(一)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初一新生入學,教師安排學生課前預習生詞,跟著百度語音讀,讓他們感覺模仿語言的樂趣。初二學生渴望收集到盡可能多的信息量,教師鼓勵他們在預習文章和文化背景知識時上網查找,了解所學閱讀文章的相關信息,比起被告知效果更顯著、也更有樂趣。
(二)能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
到了初三,隨著教材的加深、加難以及中考總復習在即,教師要求學生掃描知識點、打包歸納零碎的知識、整理錯題、突破難題、小結學習的方法、積累復習的經驗,在課前預習時借助網絡,這樣既降低了任務難度,又能指導學生從何入手,是一個很好的動腦、動手、動心的過程。
二、信息技術應用于課中練習環節
(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感官
信息技術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多媒體課件使得知識內容可以通過文本、圖片、動畫、聲音、影像等各種形式來表現,從而刺激學生學習的多種感覺器官,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分析、理解、對比和記憶,增加他們進行聯想的線索。
(二)能增加學生學習的容量
教師可以根據網絡教學的需要,通過多媒體教學信息控制平臺,利用計算機、投影儀、大屏幕,調用自己在校園網上的教學站點,引導學生展開研究性、探索性的學習。這樣既可以對知識化繁為簡,又能拓展學生的視野,從而切實減輕了老師和學生的負擔,也提高了教學質量。
(三)能培養學生合作的能力
信息技術的到來使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變得易操作、有成效。這種合作因為虛擬的網絡還可以打破教室學生座位固定的常規,即他們課后可以在班級QQ群里重新分組找搭檔,通過如網上對話、網上論壇、網上個人主頁等方式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分享學習心得、交流學習資料等,也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技能和創新情感。
(四)能提供學生展示的機會
多媒體技術不僅具有模擬性,而且可以生動、直觀地展示原來無法直接展示的東西,這就為學生提供了文本、音頻、視頻、課件等豐富多彩的展示形式。教師利用教學展臺來展示學生的英語作文、錯題等,顯得真實、親切,使學習的內容更容易內化,效果極佳。
三、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后復習環節
(一)能反饋學生學習的效果
通過信息技術,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還可以延伸到課外。家庭作業的布置可以分層,可以由筆頭轉變為口頭。比如安排學生回家讀單詞、讀課文等,教師可要求他們在班級QQ群里語音留言,這就有效地避免了因家長不在家學生無人監督讀書的困難性,也可以讓學生在群里互相聽、互相比較、互相學習和提高。
(二)能豐富學生業余的知識
通過信息技術,學生可以建立個人主頁,創設個性化的學習平臺,有利于相互學習和教師監管。并且,面對網絡上浩如煙海的知識,學生必須進行選擇、分析、加工和整合,鍛煉了他們的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豐富了他們的業余知識,對他們在校的學習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三)能陶冶學生生活的情操
通過信息技術,學生可以在業余時間自主學唱英文歌曲、表演英文劇、欣賞英文電影、結交英文筆友等,這樣極大地豐富了孩子們英語的知識、拓展了英語的課堂、創設了英文交流的語境、陶冶了他們的生活情操。
(四)能延伸學生學習的課堂
通過信息技術,一些難以在課堂上實際體驗的語言情景,教師可以把它們納入課后復習環節。例如,在視聽媒體輔助下,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在國外生活或學習的情景(如商場購物、機場迎接客人、醫院看病等),要求學生與不同環境的外國人進行對話,進行虛擬情景訓練。這種情境性學習無疑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習遷移,使學生在英語交際活動中提高交際能力。
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是課堂教學改革,是教為學服務,是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教師不能以媒體演示替代教材,要注重培養學生系統掌握知識、實現知識“內化”等方面的能力。教師要始終堅持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避免信息技術的應用與其他教育教學活動方式的對立和矛盾。
參考文獻:
[1]王愛慧信息技術與教育創新[J].中小學電教(下).2011(05)
[2]任永生關于“互聯網+”時代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思考(2015-07-15)
[3]“互聯網+”時代教育的發展2015-04-1609:48 來源:常州日報
[4]季婕上海市顧路中學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英語課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