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玲
摘要:素質教育 是著眼于發展、打基礎、培養能力的教育,它以學生為主體,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潛能,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為根本目的。數學素質教育應緊抓數學知識與素質教育相結合,從而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數學 素質教育 思想教育
一、關于初中數學教學中素質教育的三個強調
1.課堂教學課堂教育是學科教學的基本形式
不管是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不管是重點實驗學校還是普通初中,課堂都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素質的優劣。因此,加強初中數學的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點就是優化課堂教學。
2.結合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滲透數學思維和基本技能
數學的教育功能體現在多方面。在教學中結合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既要讓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要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使自身素質得以完善和提高。數學思維方法能夠增強學生對數學的了解,提高獲取知識、開拓思維的能力,使學生在閱讀教材時能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舉一反三”。
3.思想品德教育是學科教學的重要任務
在對學科內容講解的同時,教師可列舉中國古今著名數學成就和優秀學生成功事例,引起學生共鳴,增加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提高思想品德修養。可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起學生的愛國熱情,講述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等,激發他們建設祖國、為國出力的愛國情結。
二、優化課堂教學結構,重點注意訓練的過程
1.訓練應該有目的性。訓練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在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在學好概念基礎上掌握數學規律,并著重培養學生能力。
2.訓練要有針對性。訓練要突出重點,符合教材和學生實際。教學中,對于基本技能訓練和能力培養,要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結合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有目的、有計劃、有要求分階段地進行。時間多少、分量多大都要因教材內容要求視學生情況而異,并要隨著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不斷加深,逐步提高對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培養學生獨立獲取新知識和正確運用數學的能力。
3.訓練要有層次性。訓練應該環環相扣,習題難度要適中,布置作業要區別對待,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給予必要的輔導,而且要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
4.訓練應該有系統性。學生在不同階段獲得知識往往是分散的,局部的,只有在整體中才能看清局部知識的意義和作用,以及局部知識與其他知識的區別和聯系。把各個局部知識按照某種觀點和方法組織成整體,才便于存儲、提取和應用。
5.要注重訓練學生思考和歸納總結的能力。教師講過的題目不能僅僅是聽懂,還要思考為什么要這么做?還可以怎么做?這道題目用了哪些知識點,是如何運用的?堅持思考一定可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對于某些問題要歸納其規律性,善于歸類,這樣就不只是掌握了一個題目,而是一類題目。
6.要訓練學生的復習意識。人不是機器,不可能不遺忘。學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堅持一段時間把前面的作業復習一遍會有好的效果。學生要根據自己的情況總結不足,有針對性地調整學習方法。總之,只要有了認真的學習態度,有了學習的決心,再加上正確務實的學習方法,數學學習不是難事。
三、提高思想教育
提高思想教育是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首先,通過思想性的題目,反映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改革開放的正確性,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其次,是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中學數學本身蘊含著豐富的對立統一、運動變化、相互制約等辯證唯物主義因素。在教學中,如果能挖掘這些因素,并用唯物辯證法觀點闡述教學內容,就能更深刻地讓學生領悟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學好數學知識,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第三,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數學教育的目的不僅在于傳授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數學學習和實踐,使學生逐步掌握良好的學習習慣,并用這些習慣來規范自己,以致一生受用。
綜上所述,數學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師應在教學中,創設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氣氛。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善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樹立學生具有創造力的個性品質。才能較好地發展學生的創造力,為國家培養出跨世紀的一代新人。同時,教師還要注意自身的知識和能力儲備。只有當教師自己能夠打破傳統定勢,提高自身的認知水平,才能更加靈活地去引導學生的發展,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陳晨.提高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國西部科技,2010,(21).
[2]林尤通.讓數學教學成為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J].新課程,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