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萍 劉映

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質量管理在消毒供應中心醫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在2011年實施質量管理,選擇2008~2014年消毒供應中心的器械無菌檢查和醫院感染的情況進行統計,按照時間將結果分為兩類,組1顯示的是2008~2010年的統計結果,為質量管理之前的結果;組2則是2011~2014的統計結果,為質量管理之后的結果,對兩組統計結果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實施質量管理之后,無菌檢查合格率達到99.70%,較質量管理之前提高了6個百分點;質量管理之前例次感染率達到4.32%,質量管理之后降為1.05%。結論 消毒供應中心的質量管理可以降低醫院感染率,有效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
關鍵詞:質量管理;消毒供應中心;醫院感染
隨著近年來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醫療技術不斷進步,今日的醫院已經今非昔比。但是時至今日,感染仍是醫院內的嚴重問題[1]。醫院既是各種疾病的終結地,也是各種疾病的發源地,感染失控的最大受害者是每天都在醫院的醫護人員,同時感染失控會危及全社會,大范圍傳染性疾病爆發的風險加劇[2]。為使醫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醫院在消毒供應中心實施了質量管理。現對醫院在消毒供應中心實施質量管理的情況進行調查,并做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在2011年實施質量管理,選擇2008~2014年中每年的任意3個月份消毒供應中心的器械無菌檢查和醫院感染的情況進行統計,按照時間將結果分為兩類,組1顯示的是2008~2010年的統計結果,為質量管理之前的結果;組2則是2011~2014的統計結果,為質量管理之后的結果。質量管理前后的消毒供應中心的儀器設備和手術器械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對比意義。
1.2方法 消毒供應中心在2014年1月實施嚴格的質量管理,包括制定具體工作流程與技術要求、完善設備操作技術管理、人員培訓和教育。工作人員要明確各崗位職責,嚴格按照清洗、包裝和滅菌規范進行操作;建立質量控制專業小組;完善落實各項制度;配合設備科做好準備工作;建立安全防護制度;建立科室聯系制度。
1.3 統計學方法 為保證準確度,本次實驗數據均取三次基于SPSS16.0統計學軟件處理后的平均數值,記數數值行(x±s)表示,組間對比行?字2與t檢驗。結果數值以P差異判據,且以P<0.05表示為具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消毒供應中心實施質量管理前后的無菌檢查情況和醫院感染情況進行統計,得到如下結果,見表1,表2。
通過上表可以看出,消毒供應中心實施質量管理后的情況(組1)明顯好于質量管理前的情況(組2)。
表1顯示的是消毒供應中心實施質量管理前后的無菌檢查合格率的情況比較,可以看出,實施質量管理之后,合格率達到99.70%,較質量管理之前提高了6個百分點。表2顯示的是消毒供應中心實施質量管理前后的醫院感染率的比較,質量管理之前例次感染率達到4.32%,質量管理之后降為1.05%,說明消毒供應中心的質量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醫院感染率,防止醫院感染的發生。
3討論
消毒供應中心室是對各種醫療器械、敷料、一次性物品等進行清洗、消毒、檢查、打包、滅菌、存儲、發放的部門,是醫院感染控制的中心。消毒供應中心實施質量管理,重在落實各項規章制度,保證無菌物品質量安全[3]。工作人員要明確各崗位職責,分工和職責明確,對各崗位工作范圍、責任、應具備的知識能力有明確認識。清洗、包裝和滅菌個工作環節有完備的技術操作規程和消毒滅菌規范,完善和執行設備操作要求,有各項工作流程的質量標準。建立質量控制專業小組,明確質量管理標準,定期對質量問題進行分析、追溯及持續改進,提出整改措施,建立主動報告不良事件制度,有分析問題和改進的措施和效果的實踐。完=善實交接班制度、有效清洗消毒質量監測制度、查對包裝復核制度、滅菌過程及效果監測制度、無菌物品標識復核制度,建立質量追溯制度。配合設備科做好設備管理工作和器械使用的管理,有停電、停水、滅菌器械故障等應急預案;建立安全防護制度;建立科室聯系制度,定期到臨床科室了解各科室使用無菌物品情況,定期進行滿意度調查[4]。
工作人員要明確操作規范,提高清洗、消毒及滅菌質量。①清洗質量:?訩設檢查臺,備照明放大鏡,每天每批檢查清洗質量并登記;?訪每月隨機抽查3~5個待滅菌器械包內全部器械清洗質量并登記。②消毒質量:?訩熱力消毒(濕熱、干熱),記錄次消毒的溫度與時間;?訪每年應檢測設備的主要性能參數;?訫新安裝或大修后的設備應檢測主要性能參數。③滅菌質量:?訩壓力蒸汽滅菌。物理監測,每次應記錄滅菌時的溫度、力和時間;化學監測,包外化學指示膠帶(每包),包內化學指示卡(高危險性物品),化學監測未達標者不得發放和使用;生物監測,每一次,將生物指示劑(嗜熱脂肪芽孢桿菌)放在標準生物測試包內,標準測試包應放在排氣口上方,時設陽性對照,滅菌植入型器械應每批進行生物監測,用新的包裝材料和方法進行滅菌時應做生物監測,滅菌失敗后均應做生物監測(要求空負荷連續三次合格)。?訪快速壓力蒸汽滅菌,開展物理、化學、生物監測,待滅菌物品應裸露放置。?訫干熱滅菌,開展物理、化學、生物監測(用枯草桿菌黑色變種)[5]。
建立可追溯制度:①質量管理記錄的保存時間,消毒資料至少保存半年,菌資料至少保存3年;②械包外信息卡內容包括滅菌日期滅菌器編號批次號、物品名稱、滅菌程序號、操作員簽名或代號、失效日期,使用者確認包內化學指示卡,合格后,將信息卡留存于手術護理記錄卡上;③物品召回制度。物監測不合格時,召回上次生物監測合格以來的全部滅菌物品并做好記錄;書面報告護理部,院感監控科,說明召回原因,并通知使用部門停止使用;護理部通知使用部門對已使用該期間滅菌物品者進行追蹤觀察并做好記錄;找生物監測不合格原因并進行改進措施,重新進行生物監測,三次合格后才能正常使用;消毒供應中心總結處理情況,向有關部門匯報[6]。
醫院要注重人員培訓,開設培訓課程,讓所有工作人員都有機會參與培訓。主要開設設備操作及維護培訓、崗位規范及操作規程培訓、供應室集中供應模式及相關科室培訓。在培訓過程中,可以采取分層培訓,按照能力進行分層,基本專科層,具有執行、操作的能力,骨干專業層,具有改進、指導的能力,獲悉專家層,具有研究、傳授能力,針對不同層次的人開展不同的課程,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培訓方法多樣化,可以自行選擇,有理論小講課、案例討論和操作示范,也可以參加業務學習、學術交流、外出進修和參觀學習,還可以采用手術室輪轉學習的方式。培訓內容主要是環境流程、規章制度和崗位職責、專科理論和技術操作、相關法律法規和服務理念。
而就本次研究中消毒供應中心實施的質量管理效果來看,無論是無菌檢查合格率還是醫院例數感染率均有所降低,說明質量管理在消毒供應中心醫院感染上的確有控制作用,因此可以在消毒供應中心繼續實施質量管理,并且繼續加以完善,更好地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鄭淑明,蔣慧紅,姜友芬.消毒供應中心集中管理對醫院感染控制的成效[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001):224-225.
[2]王曉春,李麗華,姚洪娟.消毒供應中心集中管理的實施與效果評價[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014):3472-3473.
[3]惠雅君,劉洪艷,韓平平.實施消毒供應中心集中管理, 促進手術室專業發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1):1124-1125.
[4]陳義連,廖玲麗.心理契約管理對消毒供應中心護士工作滿意度的影響[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21):5264-5265.
[5]郝桂娥,王悅.消毒供應中心與手術室集中式管理實施效果與體會[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3):15-16.
[6]邵如宏,許秀麗.采用不同方法清潔消毒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對導管室手術間空氣質量的影響[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2,1(9): 998-999.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