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要: 教育中的核心問題是教學管理工作,只有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工作,才能讓學校更快、更好地發展。目前,隨著中國社會的不斷發展成熟,農村學校教育改革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然而,出于多種原因,農村小學學校管理面臨著復雜的情況。
關鍵詞: 農村;小學;學校管理;管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024-02
作為一所最基層的農村學校,作為一名基層的農村小學的校長,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必須轉變自己的思想,轉變自己在學校管理中的角色。深刻理解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宏觀背景,運用新課改的理念,結合學校實際,研究實施科學的現代學校管理策略,保證課改的順利實施,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是中小學校長的重要使命。因此新課程改革不是要校長、老師喊喊口號完任務的,而是要切實付出行動的。我談一下小學學校管理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策略談幾點看法。
1.當前農村小學學校管理的現狀
1.1 學校管理班子工作效率低。農村小學學校人員較少,而且工作素質又普遍較低,甚至有一人多責的現象,這也使農村學校在管理上存在著先天的不足。在工作程序上過于重視程序化,使得在具體的管理中往往是墨守成規、生搬硬套,不僅浪費了時間和精力,還降低了工作效率,無法實現預期的目的。這種程序化的工作標準雖然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卻過于細碎,無法讓管理人員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以至于管理上越來越僵化,工作效率越來越低,無法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要求。
1.2 管理中自主性越來越少。一方面,長久以來,我國采取的是中央集權的教育行政體制和計劃經濟模式,導致學校不能自主辦學。另一方面學校管理中無法從實際出發,對學生和社會的需求往往是不甚了解,發揮不出地區學校的本身優勢。
1.3 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常常無法落到實處。由于資金不足,很多農村小學的基礎設施和硬件設施仍比較落后,很多教師對自身利益的重視往往重于學校的發展。另外,過于看重成績,使得農村學校的人文氣息淡薄,育人的軟環境較差。
1.4 缺乏與外界的交流。農村小學學校與社會直接接觸的很少,很少參加社會實踐,對于課本中要求的實踐課甚至漠視,這使得學校對社會課程目標和內容調整中反應遲鈍,更不用說體現出地方特色了,這就使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無法得到鍛煉。
2.堅持以人為本關注師生共同成長
所謂"以人為本",就是以學生和教師的成長和發展為本。新課改背景下的學校管理,必須建立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模式。首先就要尊重師生的意愿,尊重他們成長和發展的規律,按教育教學規律辦事。不能獨斷專行,不可唯我獨尊。其次,在學校管理和教育過程中,要重視人的尊嚴,遵循人性的特點和規律,開發人的潛能,發現人的價值,把學生和教師主體的發展有機地統一起來,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再次,學校管理以人為本,要結合本校實際發展,不能盲從,應讓師生體驗到學習工作的價值和尊嚴,且應多與學校各年級、各科老師進行溝通,切實了解每位老師在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大家共同幫助解決,讓老師們對學校有一種歸屬感,讓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愛學習,從而為學校持續健康發展開拓廣闊的前景。
3.提高農村小學學校管理的幾點建議
3.1 以人為本,管理學校。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與發展,"以人為本"的理念也逐漸成為學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思想。"以人為本"管理學校,首先是把教育管理對象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滿足他們的成長需求,通過多種積極的措施使其都能發揮出自身的潛能與優勢,讓他們更好地發展。這一管理理念不僅是素質教育的體現,更是促進管理對象長遠發展的體現。
3.2 以師為本。師資是教育的脊梁,師資隊伍建設是辦學永恒的主題。然而教師不僅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職責,同時又以普通人的身份參與社會生活。這就要求在學校管理中管理者不僅要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還要關心教師的日常生活,為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提供有力保障。作為學校的管理者,要深入了解教師的需要,在教學上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在日常生活中幫助教師解決一些生活難題,這樣的管理不僅拉進了彼此間的距離,也調動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這為學校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3.3 以生為本。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新的教育改革極力倡導以生為本,促使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初級階段,作為教育者要能夠挖掘出學生的潛能和優勢,從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活、學習態度,促使學生健康的發展。因此,在學校管理中要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不以成績定位學生,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這樣的管理不僅可以促使學生和諧的發展,還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潛能的開發,亦能贏得學生的尊重與信賴,為更好地管理鋪平道路。
4.重建管理常規,重新定位學校管理職能
重建學校管理常規,一方面要堅決改變傳統的落后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對過去常規中違背教育規律的、違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應試教育的、非人性化的、非民主化的內容,要堅決剔除;另一方面要積極研究新課改出現的新情況,提出的新要求,積極探索符合素質教育理念的新辦法,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并逐漸形成新的常規。新課改實行了三級課程管理,學校被賦予了課程管理、開發與實施的職能與任務,因此,為了更好地實施新課改,需要重新定位學校管理職能。一個小學,沒有像中學的學校管理機構那么明確,但作為農村小學校長,一定要聯合各任課老師,促進農村小學新課程改革的發展。
5.軟硬結合,民主管理
學校管理不僅要有"硬"的規章制度,還要有軟的人文精神,既要"管"又要"理",重"管"更重"理",二者有機結合,才是更科學的管理方式,也才是更民主的管理方式,這樣的方式才能引領學校更加健康地發展。.民主化決策權。校長的首要任務就是決策,然而個人的力量終有限,實施民主決策,可以集思廣益,不僅可以讓校長從決策的困境中走出來,而且可以讓決策更加科學、可行。.規范化執行。決策的落實與制度的執行,最重要的就是規范化。因此,每個職能部門必須制定出明確可行且操作性強的工作規范,讓教職員工有章可循,按規范辦事,全體員工一律平等。作為管理領導者更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才能更好地落實各項決策。
總之,作為農村小學校長,要把學校、老師、學生、家長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結合當地教育實際發展,遵循科學的教育發展規律,改革學校管理模式,推動新課程改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永剛.農村小學管理之我見[J].新校園:學習版,2008.
[2] 田麗霞.淺談如何加強和改善農村小學學校管理[J].吉林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