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利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220-01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培養興趣是都學中不可忽視的一項工作,一旦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不僅能更好地學習文化知識,取得優異成績,而且往往會為他未來的定向打下基礎。而教師的態度和方法,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十分重要的。就我個人的見解,下面進行粗淺的談談。
1.一個好的課堂引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課的引入要引人入勝,以激起學生的好奇心,進而環環想扣,引導學生發現問題,了解知識聯系,解決問題,獲取和項固知識。
在教學"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2"一課時,我拿了一塊只有兩角夾邊的破損三角形玻璃皮,問同學們用什么方法可以再裁一塊與破損前的玻璃一模一樣的三角形?同學位先是感到驚奇,繼而引發了興趣,于是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最后大家一致認為,只要剪出的三角形的兩角及夾邊與原破損玻璃片中殘留的兩角夾邊對應相等就可以了,于是我們就一起得出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2。
2. 創設寬松環境,優選教學方法,由淺入深,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的環境,讓他們更好拓展自己的想象空間,同時,教師要提高教學技藝,變灌輸式為啟發、誘導式,使用幽默風趣的語言進行愉快教學。
在教學難點的突破中,教師設計從易到難,由簡對繁的層層階梯,以降低難度,使學生感到難者不難,克服學習上的最畏難情緒。
3.利用直觀教具,進行形象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直觀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事物的印象,使所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便于學生透徹理解并掌握知識。
在講授"圓柱、圓錐及它們的側面展開圖面積"時,我都在課前布置學生用紙做好圓柱、圓錐,上課時,當講到他們的側面積及表面積計算時,就讓學生用剪刀展開幾何體,這樣,不須多加解釋,學生就能迅速地求出它們的面積了,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增強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讓學生編題出題
教師編題考查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便于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或采取某種合適的補救措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經常對學生布置一些編題出卷的任務,并分層次,用不同標準要求他們,可以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學生有種新鮮感,以此增加學習興趣。
5.講有趣的數學故事
利用課外興趣活動,給學生講一些科學家。如,阿基米德、高期等人的事故事,以及歷史上有趣的數學故事等,培養他們熱愛科學、熱愛國家的情感,樹立遠大的理想。同時,也可以增進他們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數學史上,畢達哥拉斯最偉大的貢獻就是發現了"勾股定理"。所以直到現在,西方人仍然稱勾股定理為"畢達哥拉斯定理"。據傳說,當勾股定理被發現之后,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成員們曾經殺了99頭牛來大擺筵席,以示慶賀。
其后不久,希巴斯通過勾股定理,發現邊長為1的正方形,其對角線長度并不是有理數。這下可惹禍了。因為畢達哥拉斯一向認為"萬物兼數",而他所說的"數",僅僅是整數與整數之比,也就是現代意義上的"有理數"(整數和分數的統稱)。也就是說,他認為除了有理數以外,不可能存在另類的數。當希巴斯提出他的發現之后,畢達哥拉斯大吃一驚,原來世界上真的有"另類數"存在。
6.開展知識競賽活動
當學生的學習提高到一個相當水平以后,為了進一步保持和發展他們的學習興趣,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學科知識競賽。教師可以輔導等手段,進一步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同時,教師可以通過評價,給學生以激勵,使他們學有所長,學有所用。
在講解"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關系時"在課前把本節知識的結論提前告知了一個學生,在上課時,叫這名學生和班內的一個大家公認的數學尖子比賽解方程(只說出該方程的兩根之和、兩根之積)結果可想而知尖子學生雖然解題速度很快,但沒有巧妙的方法,始終輸給該生,筆者及時說道:同學們,知道為什么出現這種結果嗎?同學們一致認為該同學有好的方法。教師跟道:對,該同學學會了一種很方便的方法,今天我們也來學習這種方法……
7.做實驗
通過觀察實驗或學生的動手操作,把抽象的理論直觀化,這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而且能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如"點的軌跡"的引入:筆者事先準備好一小段線繩和一個彩色小球,將彩球栓在線繩的另一端。教師從一進教室就邊走邊演示——彩色小球不停的旋轉。這樣,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然后教師要求學生解釋剛才的現象……
興趣的力量是巨大的,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非常重要,它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成績,關系到今后的發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非常多,只要教師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通過創造性的勞動,就一定可以培養好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更加喜愛這個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