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266-01
新課改的實施對傳統課堂教學帶來了沖擊,也為當前的課堂教學指明了新的方向,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在新課改中提出了許多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面對這些改變,數學教學必須面對新的挑戰。由于教學設備和教學手段相對落后,教學資源短缺,教師的整體素質不高,師資力量缺乏等等,這些因素都制約了新課程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深知有些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較差,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做了簡單的闡述。
1.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
在數學教學中,許多地區仍然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課堂的主人應該是學生,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自我學習,不斷充實、更新自我,使自己具有先進的教學理念,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這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先決條件。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的氛圍,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小學生正視處于啟蒙階段,教師要尊重學生,走進兒童的生活世界,學會用兒童的眼光看待問題。總之,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要真正實現"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
在當今的形勢之下,許多家長都外出打工,形成了大批的留守兒童,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由祖輩監護,對學習的重視不夠。另外,學生的見識少,學生認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因此,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幫助學生正確的認識學習的重要性,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教師應該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讓學生發現知識存在于社會,存在于生活,和我們的生產、生活緊密相關,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把"要我學"改變為"我要學"的正確學習觀。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質量的提高,不僅僅是依靠雄厚的師資力量,還要求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良好的學習習慣將促進學生的學習,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學生將受用終生。因此,學習習慣的形成應該從小抓起。小學數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教師要從一年級抓起,培養學生認真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意識,讓學生養成認真仔細、書寫整潔、自覺檢查的習慣。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獨立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3.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學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加上數學本身就是一門枯燥乏味的科目,對于低年級領悟能力還不是很強的小學生來講,更是一件難事。對于那些理解能力欠缺的學生,可能一道簡單的計算題都要好長時間才能得出結果,如果這個時候我們去批評諷刺這些學生,不僅會在學生心理上留下陰影,更會使學生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也沒有了繼續學下去的勇氣和自信。例如,我們班有一個很調皮的小男生,不愛做作業,成績很差,老師批評他還愛跟老師頂嘴。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一味地對他進行批評和譴責。小學生的心理很單純,愛頂嘴可能是在性格上比較頑皮一點,如果我們能靜下心來,用平和的態度跟他進行心靈上的溝通,教導他這樣是不對的,及時完成作業、跟同學和睦相處、當個聽話的學生,老師才會喜歡他。還要告訴他他很聰明,只要好好學習成績一定很優秀。如此一來,不僅能夠幫助他提高數學成績,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4.打造合作平臺,拓寬學生合作空間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是不懂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沉重負擔。"興趣和好奇心來自于教師對教學情境的創設。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適時地打造交流平臺,從而激發學生自主探索問題的積極性。蘇教版五年級數學的"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就可嘗試拿著3根木棒向學生發問:"三根木棒能組成什么圖形?生活中那些物體是三角形的?你們了解它嗎?會計算它的面積嗎?"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研究。反饋時有學生說:"我們小組是通過擺的方法來推導三角形面積的:在三角形上擺一平方厘米的小方格,不滿一格的按半格計算,在此基礎上發現了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的一半。"經過學生的自主探討研究之后,教師應及時肯定學生各自的理由。這樣,學生在充滿自主的學習環境中,運用生活經驗和原有的知識對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進行了深入探討,就會自然地形成"三角形面積"的初步概念。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自覺地進行合作交流,拉近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空間和心理距離,就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廣泛參與的積極性。
總之,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在數學課堂上一定要想辦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讓數學真正成為學生愿學、樂學的學科,只有學生積極參與,才能夠構建出高效的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