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順兵
摘要: 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構成了地理學科的版圖,相對于自然地理較強的規律性而言,人文地理貌似一看即懂,甚至很多教師感覺沒有內容可講,但其實不然,人文地理由于人的介入,變得更加復雜。要教授好人文地理,必須調整教學方法,認真研究,從學生、教師、教學工具等多方面下功夫。本文作者結合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對人文地理在高中地理中的教學進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 人文地理;教學策略;情感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297-01
1.學習人文地理的重要性
地理學科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具有一定的文理科交叉性。人文地理也可以具體的包括歷史人文地理、文化人文地理以及社會人文地理。隨著近些年來國家對社會科學方面的越來越重視,人文地理也越來也受重視,國家的西部大開發政策,東北老工業區振興的政策,還有中部地區崛起政策無不聯系著人文地理,西氣東輸工程、西電東送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等無不穿插著人文地理知識。在高考中主要反映在人文地理的考題數量在逐年增加,占文綜總分的比重也是逐年增長,尤其是近兩年來,高考中人文地理考題分數已經占到地理學科的60%強。所以我們必須加大對人文地理這塊的關注度,引導學生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培養出地理全局觀,在這基礎上能夠更好的運用人文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最終起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能力。
2.人文地理教學的困惑和難點
目前,高中地理教材中人文地理的內容主要涉及到行政區劃、人口、經濟、聚落、文化、種族和民族、宗教、法律、語言區劃以及區域經濟等內容。這就決定了高中人文地理的特點:內容多,學科知識體系不明顯,以區域特征的形式表述,不易建成體系化學習模式,也不利于教師進行體系化教學。但是,針對人文地理的復雜性,筆者認為,人文地理現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個區域的人文地理因素都與自然地理各要素有著緊密的相連關系,都是在自然地理的基礎上形成的,所以對自然地理知識的熟練掌握是學好人文地理的基礎。與此同時,人文地理各要素也有著相互依存和制約的關系。
對于高中人文地理的這些特點,高中地理教師面臨著很多的困惑和教學誤區,例如對教學內容、教學難度、教學方法等方面有些教師就不好掌握;再有有些教師(以新教師為主)認為人文地理知識沒有什么可講的,學生們自己看看就行了,這是一種不夠負責任的態度;還有些教師對教材就是以照本宣科的手段將教材給學生們復述一遍,缺少必要的分析和講解;或者還有一種教學方式就是對教材給的案例內容進行孤立的講解,不進行全局性掌握和對自然地理知識的鏈接。以上這些教學方式對于知識量龐大的人文地理來說肯定是不行的,這只會讓學生更多的陷入一知半解之中。
3.人文地理教學的創新與改革
3.1 建立人文地理教學新模式。傳統的教育觀念總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現代化的教育把學生發展看作是教育的一個基本內容和理念。這種教育目標,即是以學生發展為本。其根本目的是要實施素質教育,把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和價值取向,更好地適應學生個性的發展和自身需要,并使之得以充分的發展和展現,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過去的教學是一種單向的灌輸學習行為,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和學生思維的培養,學生在此教學模式下大多表現為對知識理解不靈活,不會靈活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種教學模式甚至影響到學生的創新思維,這種教學模式可以說和中國學生創新性較差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所以人文地理的教學要處理好傳承與創新的關系,要在傳授知識的情況下讓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從而使學生真正"操控"課堂。
3.2 提高學生人文地理知識的全局觀。對于人文地理的教學,我們不能孤立的去學習每個章節,一個區域一個區域的學習,而應該從整體上去把握知識的宏觀性,從而做到點-線-面的結合,進而形成全局的人文地理學習思維。地理教育要培養高尚的人文素養,涵養人文精神,關注人的生命祈向和價值取向,使學生理順科學、自然、社會和人類的關系,理解并重視人生的意義,并給社會、給自然多一份人文關懷。所以,對人文地理的全局觀點培養就尤為重要。人文地理教學目的在某些方面來說是運用策略就區域性問題可以給出不破壞全局性的針對解決措施。這就對全局觀的掌握有一定的要求,對此給出的區域解決措施不可以破壞全局性。
3.3 重視案例教學的作用。在人文地理教學中,教材一般喜歡以案例的形式展開對區域問題的分析。教師不應當就教材進行復述式講解,而應該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進而對相關性問題進行舉一反三,從而起到觸類旁通的效果。例如,鞍鋼和寶鋼的區位選擇學習本章工業區位選擇時,筆者利用該案例采用問題解決式的教學方式,注意培養學生的區位分析能力在設計的一系列問題中有如下問題:(1)你能分析出鞍山工業基地的區位因素嗎?該基地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是什么?今后的發展方向是什么?(2)從環境資源水源角度考慮,上海寶鋼為什么布局在城市的北部,且瀕臨長江?從市場資源這兩個區位因素考慮,你認為寶鋼今后的發展方向是什么?對于此類問題提出的同時,還可以引出"新首鋼遷址曹妃甸,主導區位因素有什么變化?"這一個最近比較有新聞性的問題,吸引學生關于國家宏觀調控對人文地理因素的重視之類問題的關注。要知道案例是實現三維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而借助的一個載體或者切入點,其本身并不是教學重點,教學重點應該是案例所詮釋的原理,以及運用案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中的開放性問題設計,就是為了培養學生工業區位選擇的決策能力,解決現實的鞍鋼寶鋼到新首鋼區位選擇問題選擇學生熟悉的案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從而讓學生更好的聯系實際,解決人文地理區域性相關因素的問題。
3.4 人文地理教學需緊密聯系國家政策。人文地理教學與國家政策是密不可分的,像"西部大開發"政策,"中部崛起"政策,以及"東北老工業區振興"政策一般都是每年高考文科綜合命題的重點區域,考試的形式一般都是給出一個地圖,讓學生就地圖地區給以判斷和定位,進而回答相關問題,這就要求在平時教學中教師多對國家政策給予重視。另外人文地理的教學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通過人文地理的教學環節,將挖掘出來的科學發展觀思想通過多媒體手段、案例教學、專題討論和實踐環節積極向學生進行滲透,引導學生通過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反思,使學生擁有獨立的人文地理思考能力,從而實現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最終目標。
總之,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高中人文地理的地位變得更加重要。人文地理教學也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教學中要把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有效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陳爾壽.在曲折道路上前進的學校地理教育[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1994,(11):4.
[2] 邵瑞珍主編.學與教的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
[3] M.D.Merrill et al.Second Generation Instructional Design[M].Educational Technology, 1990.2(30):43-46.
[4] 黃莉敏.基于地理知識分類的具體教學策略[J]. 科教文匯,2008,(11):167-168.
[5] 陳澄.地理教學研究與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