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了構建基層精細經營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從把握基層特點,加強精細管理、注重統籌兼顧、完善配套機制等方面入手,持續提升基層經營管理水平,以促進基層經濟健康發展。
【關鍵詞】經營管理,精細管理,基層
當前,油田企業面臨低油價寒冬,經濟發展形勢嚴峻,內需回升緩慢,油田企業經營形勢非常嚴峻。面對新的形勢,基層要更加突出效益觀念,切實增強對市場的敏感性和應對力,進一步強化基層經營管理,把經營壓力傳遞到每一個崗位、每一個節點、每一名員工,全面提升基層經濟運行質量,促進基層經營管理有序運行,健康發展。
一、構建基層精細經營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構建基層精細經營管理模式利于提高市場敏感性,增強效益意識。構建精細經營管理模式的關鍵在于站穩市場、提升經濟效益。對基層來說,當前要把擴大市場、提高效益放在第一位,要通過強化經營管理來進一步提升基層經濟效益。因此,基層要牢固樹立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思想,堅持發展圍繞效益來布局,挖潛圍繞效益來開展,業績圍繞效益來考核,始終把提高效益放在首位,“眼睛向內挖潛力,眼睛向外找機會”。
構建基層精細經營管理模式利于激發基層機制活力,增強質量意識。推動基層經營管理有序運行,實現基層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實現職工群眾的幸福安康、基層的和諧穩定。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對基層的經營管理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挑戰。新形勢下,基層要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適應經濟形勢新變化,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著力激發體制機制創新活力。要牢固樹立“效益至上”的經營理念,完善經營管理辦法,注重探索符合基層發展的經營管理新模式,抓牢經營管理主線不放松,將經營管理的壓力傳遞到每一名職工,全面提升基層經濟運行質量。
構建基層精細經營管理模式利于促進基層有序經營,增強危機意識。構建精細經營管理模式是促進基層化解危機、促進有序經營、確保穩步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油田發展形勢不容樂觀,特別是經濟持續下滑,對基層來說,必須做好長期應對困難和挑戰的充分準備,堅定信心、振奮精神,認清形勢,辯證對待“危”與“機”,學會在危中求機,努力轉危為機,堅持爭先創優、追求卓越,努力造就一流的隊伍,實現一流的管理,創造一流的業績,樹立一流的形象,牢牢掌握促進經濟發展的主動權。
二、構建基層精細經營管理模式的幾點對策
(一)全面提升經營管理運行質量
深化精細管理。要把精細管理作為一種思想、一種意識、一種態度、一種能力、一種習慣,融入到基層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之中。要以成本管理為重點,做到“嚴、細、控”,“嚴”就是嚴格前期預算、過程控制和效益考核;“細”就是細化成本管理,細化考核指標,細化經濟活動分析;“控”就是針對招投標、合同簽訂、結算付款、價格、質量等重點業務和重要環節,強化管控力度,有效防范和控制風險。要堅持“規范、精細、高效”的管理宗旨,進一步加強內控建設,細化成本管理,積極構建適應基層發展需要的全員成本精細管理模式。
強化制度建設。制度如渠,行為如水。渠道怎么設,水就怎么流。制度建設是一個制訂制度、執行制度并在實踐中檢驗和完善制度的動態過程。要建立各層級覆蓋全面、銜接有序、程序嚴密、流程清晰的自上而下的標準化制度體系。加強制度建設,還要對各項制度實行動態化管理,對不適應形勢發展要求的制度,要及時進行修訂,以提高制度的時效性,推動經營管理工作朝著標準化、規范化方向發展。
堅持依法經營。依法經營,依法提供管理和服務,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可以減少基層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同樣也是為基層創造效益。合同管理是基層經營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實現基層經濟利益目標的重要載體,要始終堅持嚴格合同簽訂和履行管理,在健全完善合同簽訂、合同履行和合同檔案管理制度,所有簽訂的合同做到條款清晰、權責明確、程序嚴謹,避免責任條款不清而造成糾紛。
推動挖潛增效。要樹立“節支等同增收,修舊就是創效”的觀念,增強干部員工創新創效、增收節支的意識,培養員工勤儉節約、挖潛增效的習慣,營造全員實踐挖潛、實現節支的良好氛圍。要從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做起,把減支增效、節支減費變為實實在在的行動,滲透到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將生產經營的壓力傳遞到每一名職工。
(二)健全完善精細管理考核體系
要按照“重點突出、綜合考核,核準基數、嚴明獎懲”的基本原則,充分發揮好經營管理考核體系的杠桿作用。在指標體系的設立上,要按照促進基層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的總體要求,將指標體系分為主要責任指標、指導性指標、約束性指標三個級次設立,涵蓋經濟效益、安全環保等多個方面,賦予每個指標級次相應的權重分值,在分值上體現考核的重點導向。在考核兌現上,要據實出發,剔除突發因素和上層調整因素影響的基礎上,嚴考核、硬兌現。
(三)激活基層精細管理運行活力
要優化資源配置。從目前用工現狀來看,用工總量富余和結構性缺員的矛盾依然比較突出,入口狹窄、出口不暢制約了職工隊伍的新老接替和良性循環,同時,單位之間勞動力調劑不暢,限制了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因此,必須堅持一手抓規范,一手抓配置。“規范”就是圍繞貫徹落實新的勞動合同法,下決心清理清退部分臨時用工,規范內聘職工、基層員工的勞動關系,逐步做到依法規范用工。“配置”就是綜合利用行政、經濟等手段,優化勞動力資源配置,建立能進能出、有序流動的良性循環機制,健全完善滿足一線正常用工機制,探索建立促使勞動力結構不斷優化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用好、用活人力資源。
要優化績效考核機制。薪酬激勵雖然不是激勵職工的唯一手段,但卻是一個非常重要、最易被運用的方法。要以績效定收益,以貢獻取報酬,發揮好薪酬分配激勵機制的作用。要圍繞如何充分發揮好薪酬的激勵作用,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薪酬體系,以此充分調動全員工作的積極性,最大限度的挖掘現有人力資源的潛力,激發全員“我要干”的主觀能動性,依靠全員的主動性緩解固井基層結構性缺員對經營管理和經濟發展形成的巨大壓力。
作者簡介:吳國強(1979—),男,大學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基層經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