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
【摘要】近些年來,國家多方位鼓勵大學生創業,隨之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創業團隊和創業項目,成就了一大批年輕的學生企業家。本文將從大學生創業能力入手,探索大學生成功創業必備的能力素質。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能力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報告中提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并親自到北京中關村走訪大學生創業項目,自此,大學生創業開啟了新的時代。然而,在大學生創業一度熱鬧之后,我們在看到創業成功典型的同時,不得不理性思考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各種現象。大學生創業關乎社會的發展、關乎學生家庭的安穩,更關乎學生自身的發展,因此,我們有必要從大學生創業能力入手梳理大學生創業必備的能力素質。
一、強烈的創業動力和競爭意識
一個真正的創業者一定是強烈的欲望者、目標明確的實踐者。作為創業者,都想擁有財富,想出人頭地,想獲得社會地位,想得到別人的尊重。然而更重要的是必須有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斗的思想準備和不畏艱難曲折面對競爭的勇氣。競爭是市場經濟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是一個立足社會不可缺乏的一種精神。人生即競爭,競爭本身就是提高,競爭的目的只有一個——取勝。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競爭愈來愈激烈。從小規模的分散競爭,發展到大集團集中競爭;從國內競爭發展到國際競爭;從單純產品競爭,發展到綜合實力的競爭。因此,創業者只有敢于競爭,善于競爭,才能取得成功。
二、良好的創業心理品質
創業之路,是充滿艱險與曲折的,自主創業就等于是一個人去面對變化莫測的激烈競爭以及隨時出現的需要迅速正確解決的問題和矛盾,這需要創業者具有非常強的心理調控能力,能夠持續保持一種積極、沉穩的心態,即有良好的創業心理品質。“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對大學生來說,創業并非坦途。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品格。“吃得菜根,百事可做”,大學生創業者要學會吃苦,要培養自己的忍耐力、冒險精神和旺盛的斗志,笑對人生,正視失敗,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三、自信、自強、自主、自立的創業精神
自信就是對自己充滿信心。自信心能賦予人主動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進取精神。不依賴、不等待。信念是生命的力量,是創立事業之本,信念是創業的原動力。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條件去開創自己未來的事業,相信自己能夠主宰自己的命運,成為創業的成功者。自強就是在自信的基礎上,不貪圖眼前的利益,不依戀平淡的生活,敢于實踐,不斷增長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與才干,勇于使自己成為生活與事業的強者。自主就是具有獨立的人格,具有獨立性思維能力,不受傳統和世俗偏見的束縛,不受輿論和環境的影響,能自己選擇自己的道路,善于設計和規劃自己的未來,并采取相應的行動。21世紀的青年人應該早立、快立志向,自謀職業,勤勞致富,建立起自己的事業。
四、全面綜合的創業能力
1、決策能力。決策能力是創業者根據主客觀條件,因地制宜,正確地確定創業的發展方向、目標、戰略以及具體選擇實施方案的能力。決策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表現,一個創業者首先要成為一個決策者。創業者的決策能力通常包括:分析、判斷能力和創新能力。大學生要創業,首先要從眾多的創業目標以及方向中進行分析比較,選擇最適合發揮自己特長與優勢的創業方向和途徑、方法。在創業的過程中,能從錯綜復雜的現象中發現事物的本質,找出存在的真正問題,分析原因,從而正確處理問題,這就要求創業者具有良好的分析能力。
2、經營管理能力。經營管理能力是指對人員、資金的管理能力。它涉及到人員的選擇、使用、組合和優化;也涉及到資金聚集、核算、分配、使用、流動。經營管理能力是一種較高層次的綜合能力,是運籌性能力。經營管理能力的形成要從學會經營、學會管理、學會用人、學會理財幾個方面去努力。
(1)學會經營。創業者一旦確定了創業目標,就要組織實施,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必須學會經營。(2)學會管理。要學會質量管理,始終堅持效益最佳原則。可以說,無效益的管理是失敗的管理,無效益的創業是失敗的創業。做到效益最佳要求在創業活動中人、物、資金、場地、時間的使用,都要選擇最佳方案運作。做到不閑人員和資金、不空設備和場地、不浪費原料和材料,使創業活動有條不紊的運轉。(3)學會用人。市場經濟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誰擁有人才,誰就擁有市場、擁有顧客。一個企業沒有優秀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這個企業就不會有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個創業者不吸納德才兼備、志同道合的人共創事業,創業就難以成功。因此,必須學會用人。要善于吸納比自己強或有某種專長的人共同創業。(4)學會理財。學會理財首先要學會開源節流。其次,要學會管理資金。一是要把握好資金的預決算,做到心中有數;二是要把握好資金的進出和周轉,每筆資金的來源和支出都要記賬,做到有帳可查;三是把握好資金投入的論證,每投入一筆資金都要進行可行性論證,有利可圖才投入,大利大投入、小利小投入,保證使用好每一筆資金。總之,創業者心中時刻裝有一把算盤,每做一件事、每用一筆錢,都要掂量一下是否有利于事業的發展,有沒有效益,會不會使資金增值。
(5)要講誠信。就大學生個人而言,誠信乃立身之本,“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如不講信譽,就無法開創出自己的事業;失去信譽,就會寸步難行。誠信,一是要言出即從;二是要講質量;三是要以誠信動人。
3、交往協調能力。交往協調能力是指能夠妥善的處理與公眾(政府部門、新聞媒體、客戶等)之間的關系,以及能夠協調下屬個部門成員之間關系的能力。創業者應該做到妥當的處理與外界的關系,尤其要爭取政府部門、工商以及稅務部門的支持與理解,同時要善于“利用”一切有用之人,求同存異共同協調的發展,做到不失原則、靈活有度,善于巧妙的將原則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總之,創業者搞好內外團結,處理好人際關系,才能建立一個有利于自己創業的和諧環境,為成功創業打好基礎。
4、創新能力。創新是知識經濟的主旋律,是企業化解外界風險和取得競爭優勢的有效途徑,創新能力是創業能力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兩方面的涵義,一是大腦活動的能力,即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想象、獨立性思維和捕捉靈感的能力;二是創新實踐的能力,即人在創新活動中完成創新任務的具體工作的能力。創新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與人們的知識、技能、經驗、心態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具有廣博的知識、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熟練的專業技能、豐富的實踐經驗、良好的心態的人容易形成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