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前明
摘 要:新課改為我們開展德育教育提供了廣闊平臺。在現代教育理念下,我們必須努力掌握德育教育的方法和對策,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在教學管理工作中講究科學,注重管理藝術,從而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
關鍵詞:多樣化;德育活動;良好品質;培養
新課改強調要面向全體學生,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身體心理素質以及個性特長的培養。培養學生良好情感品質有助于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應該成為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永恒的教育主題和不懈的追求。
一、教師要用自己優良的情感品質去感染和影響學生
中學生的情感變化大,缺乏穩定性,但卻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一定要十分注重自身情感對學生的感染功能,有意識地注意以情動情,用我們積極的情感去感染學生,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情感體驗。這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接受教師的思想教育和知識的傳授。在教育教學中,教師的情感不僅影響著自己的教學思路,而且對學生的思維、想象等認識活動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學習對中學生來說是一種艱苦的勞動,需要教師的巨大熱情給以激勵。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巨大熱情表現為對學生的真誠關愛,對知識的執著追求,對工作強烈的責任意識,以及在工作中生動的講述和表演。所有這些都會使學生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體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愛和幫助,從而更好地接受教育,促進學生更加努力學習,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可見,教師要在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就必須讓師生之間情感共鳴,心靈相通。
二、注重課堂教學,強化德育滲透,突出課程育人
課堂教學是學校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發揮課堂的課程資源優勢,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培養、塑造學生人格的有效途徑。
(一)務本求實的課堂。“務本求實,向45分鐘要質量,重視學生雙基的培養,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是新課改課堂教育教學的實質,更是課堂教學追求的目標。教師用富有魅力的語言啟發學生;用具有農村特色的實例引導學生;用豐富的情感感染學生。帶著問題來,帶著問題走,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教師與學生一起探究、合作,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教師帶領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科學的巔峰,教師的教學是一種樂趣,學生的學習是一種享受。
(二)切入生活的課堂。結合農村實際情況,關注生命發展歷程,運用生態原理,創造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花園式教育主張根據當地情況,開設具有農村特色的校本課程。走進自然、體驗生活、了解農村、認識祖國,這些課程以學生的生活為切入點,從生活中學習,到生活中應用,充分體現“學以致用”的教育思想。通過開展校本實踐活動,讓學生科學地分析和看待問題,對周圍世界充滿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想象、尊重事實、敢于創新的科學態度;在學習人文社會知識、自然科學知識及簡單的生活勞動技能的同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實踐、研究的能力,陶冶情操,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的態度;使學生愛祖國、愛科學、愛勞動、愛父母、愛老師,發展個性特長,促進學生的全面、可持續地發展,以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
(三)淳樸自然的課堂。淳樸自然的課堂,以學生的成長為本,以生命的發展為本,教師結合農村實際,有一定章法地進行教學;在淳樸自然的課堂上,學生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怎么說就怎么說,每一個學生的思維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啟發,學生自由、民主、無拘無束地進行學習。師生間相互尊重、自然融洽,每一個學生都有表現自我的機會,都能體驗成功的快樂。學習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輕松愉悅的事情。
三、結合新課改,突出德育內容的整合性
突出德育內容的整合性是新課改下德育發展的新趨勢。新課改下只有實施“國本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三類課程有機結合,才能使德育內容更全面、更系統、更具體,也更易取得德育實效。因此,德育工作要不斷拓寬德育領域,注重三類課程有機結合,充分挖掘地方和學校的德育資源,調整、充實、增加適應社會發展的德育內容,并做好德育內容的整合,實現德育內容特色化、生活化、系統化、整合化。
一是寓德育內容于國本課程各科教學之中。要使各學科最大限度地根據自身特點為突現德育目標服務。二是寓德育內容于地方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要挖掘地域教育資源,以學生為本,從當地實際、學校實際和學生實際出發,開展具有特色的地方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三是寓德育內容于校本課程中。要充分考慮教育的社會性和現實性,將教育內容與學校的、地域的乃至社會的具體背景相聯系,充實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德育內容。
四、創設優良的活動場景,培養學生良好情感品質
培養中學生良好情感品質的方法和途徑有多種,但創設能引起學生情感體驗的場景,引導學生伴隨情景產生情感體驗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往往會收到意外的效果。具體、生動且形象化的場景具有巨大的感染力。例如:公民道德建設演講活動;教師節引導學生為老師送上一份最有意義的禮物等,都使我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通過創設良好的活動場景,收到了比單純的說服教育更為顯著的效果。又如:課堂上的情景教學法、生動形象的團隊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競賽活動、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等場景的創設,都可以讓學生真切地體驗到實際效果,收到良好情感的教育和熏陶,促進學生情感的升華,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良好情感品質,提高德育實效的目的。
當然,對中學生良好情感品質的培養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當前大力推進新課程改革、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大背景下,針對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進行教育,培養其良好的情感品質是我們不能回避和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我們要拓寬渠道,使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實現整體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