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
【摘要】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應用,將英語語言的學習融入生活中,以學生較為熟知的或者較為感興趣的生活為基礎,教師采用生活性英語教學策略,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基礎知識,更靈活地運用英語知識,同時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掌握科學的生活方式,養成健康的生活情趣。本文主要探究了高中英語教學中采用生活性教學策略的意義和實施方式,促進學生通過熟悉的生活知識來學習英語,提高語言掌握能力。
【關鍵詞】高中英語 生活性教學 意義 實施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課程設計的宗 旨是:在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上,提供反映時代發展需要的、多樣化的、可選擇的英語課程。基于此,教師要在教學中聯系生活,通過貼近生活,反映時代的材料來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關注學習內容的意義和價值,調動學生內在的心理活動,通過動手、動腦、想辦法、找資料等方式,獨立自主地去研究探討英語知識,充盈豐富其生活經歷,引導其探索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因此,英語教學在向學生展現科學世界和英語規律的同時,更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世界,以此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社會化的發展。
一、 生活性策略的含義
所謂生活世界是相對與科學世界而言的,是指學生日常生活的現實世界。生活性策略是指教師的教學設計、實施和測評與師生的現實生活相聯系、相貼近,引導學生不斷超越現實生活,改善當下生存狀態,提升生活質量為主旨的策略。生活性教學策略,意在使師生過美好的課堂生活,充盈學生生活經歷,豐富學生情感體驗,為他們以后的幸福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通過熟悉的生活知識來探究未知的英語規律,會促進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探究中,成為學習主體。
二、 英語教學中采用生活性教學策略對學生發展的意義
1.學生在生活世界中能夠獲得大量的緘默知識。現代知識理論研究認為,知識有兩種形式,一種使系統化、體系化的顯性知識,一種是非系統化、非體系化的緘默知識。前者是個體能夠意識到,能夠用語言表達出來的,它主要來自于教科書。而后者往往不能被個體所意識到,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它主要來自于個體的日常生活。緘默知識構成了理解顯性知識的基礎,而顯性知識只有內化為緘默知識才會發揮其作為知識的真正價值。因此,緘默知識有重要的教學價值,而豐富和完善個體的緘默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就是使學生體驗現實生活。例如在學習模塊5“Unit 3 Science and nature”時,在welcome to the unit 部分,教師在課堂設計中,就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地去表達生活中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現象,例如:以轉基因、克隆等話題導入,讓學生談談自己對克隆技術和轉基因的一些看法,在爭論探討中,激發學生求知欲,引導學生主動拓展相關知識。學生在通過生活中學生熟悉的知識來引入話題,促進學生關注課堂,開啟英語學習主動性。
2.生活世界是情感的溫床、創造的源泉、主體性的全面生成的基地。聯系生活、貼近生活的教學活動對情感的培養、創造性的發展以及主體性的全面生成能起到積極作用。聯系生活、貼近生活縮短了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的距離,使之產生親近感,可以激發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引起興趣,使其熱愛學習、主動學習。例如在學習模塊六“Unit 4 Helping people around the world”時,教師可以近期新聞,例如鹽城龍卷風為話題導入,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情,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會促進學生愛心的產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生活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社會化。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促進學生的社會化。教師除了傳授學生文化知識外,還要引導學生學會與人溝通、交流,融入到社會中,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教師通過生活性教學把學生的生活世界納入到教學中,打通教育與日常生活的隔閡。
三、英語教學中采用生活性策略的實施
1.把英語知識的來源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從根本上講,任何教學內容都來自現實生活,來源于社會,同時又服務于生活,服務于社會。英語教學中的許多問題,很多教學情境和話題都可以抽象或轉化為生活中的現象,或者是教學中的許多例句、短文、故事的來源和現實生活相聯系,通過生活實例和實際情況讓學生體驗到“知識產生于社會生活中的實際需要和實際問題”,讓學生把所學內容與生活經驗中的實際問題聯系起來。變傳統演繹式教學為歸納式教學,讓學生了解知識產生、發展的過程,參與知識的獲得過程,體驗知識間的“內部聯系”這一知識獲得過程要遠比接受知識理論有意義得多。例如,模塊7“Unit 4 Public transport”就是一個與生活密不可分的話題。任何人的出行都離不開公共交通,這個話題學生再熟悉不過了。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可以把單元學習話題和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討論生活中常見的公共交通方式有哪些?他們給學生的生活帶來了哪些便利?生活化的話題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探究中,思維活躍,運用自己已知的語法規律和知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2.英語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一些學生雖然在生活中還不怎么習慣用英語在生活中交流,但是英語在生活中卻是隨處可見的。通過在日常社會生活中應用英語,或用英語在日常生活的什么地方、什么時間,解決什么問題,使英語的學習密切地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已有經驗聯系起來,使學生深刻地理解所學內容的生活意義。例如到了圣誕節到處都會張貼著圣誕老人的圖片,并且寫著“Merry Christmas”;停車場也會有“Parking”的標志牌;超市或商店的大門上也通常貼有“entrance 或 exit”的標志……通過學生直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會增加學生的課堂學習動力,給學生帶來成就感。生活中只要學生認真觀察,隨處都可以看到英語知識,有時英語的應用并不一定是說,而是用眼睛看,用心去閱讀,感受英語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英語學習的快樂。
3.用英語解決日常生活問題來實現與現實生活聯系。學生要學會用英語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通過把所學的英語知識運用于現實生活,可以內化、優化、重組學生的英語知識結構,加大知識間聯系的強度,變“死學習”為“活學活用”。例如為了使校園的英語文化氣息更加濃厚,教師組織學生給學校的各個部門以及事物做一個英語標志牌,或者路標。學生雖然學了很多英語知識,可是真正到使用時還是非常困惑的,他們不知道表達對不對。如在制作“小心滑到”這個標志牌時,學生之間就出現了爭論,有的學生用“carefully slide”,有的學生用“Caution! Wet Floor!”有的學生用“mind the slippery floor”,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說說自己的觀點和原因,在討論中深化認識,提升理解,實現正確的使用英語知識。這樣通過學生直接運用英語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來實現和生活世界的聯系,提高了學生靈活應用英語知識的能力。
4.教學活動中營造生活氛圍與現實生活聯系。師生進入學校、進入課堂都帶著自己特殊的生活和態度,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情感和意志特征。這些生活知識會成為師生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成為學生探索問題的動機和起點,他們也會體現在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在教學組織形式上開展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可以拓寬學生的認知渠道,把學生引向社會、引向生活,走出課堂,走出學校,把所學知識與所見所聞、酸甜苦辣、喜怒哀樂結合起來,體驗生活的豐富性、多面性,同時也把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在具體的教法上可以為學生營造類似生活的氛圍,場景,如通過角色扮演、游戲、語言描繪、圖畫表現等各種具體方式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并在其中體驗和理解知識的意義,使學生的生活活動質量不斷得到提高。
例如,在學習模塊4“Unit 3 Tomorrow's world”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對話表演,學生把他們想象的未來世界通過對話的方式展示出來。在編造對話的過程中,學生會通過你一言,我一語的方式來探究英語知識要點和用法,分析語法規則和句型,從而實現在課堂情境中掌握語言知識,提高語言應用技能,實現學生綜合素的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情境把學生仿佛帶入到了未來世界中,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活躍和能力的提高,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可以充分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總之,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聯系生活、貼近生活有助于學生創造性的培養,會幫助建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可以通過生活來獲取知識,在生活中應用英語知識,把現實生活和學習緊密聯系。通過生活性的英語教學,學生會學會過美好的生活,完成由單純的自然人向熱愛生活、懂得生活、能夠為社會服務的社會人的轉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松.淺談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學法指導[J].教學月刊(中學版),2005,(11).
[2]梁紅梅,何安平.高中英語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07,(02).
[3]鄭文穎.讓合作學習走進高中英語課堂[J].教育前沿(理論版),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