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有華
摘要:在我國教育事業逐漸發展和創新的大背景下,傳統的物理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的教學要求。為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其與現代教育相結合,也為滿足高中物理教學目標的需求,我們逐漸意識到將STS教育方式應用于高中物理教學中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新時代發展的訴求。如何將STS教育更大限度的與物理教學相結合,推動物理教學與生活中的實際應用聯系越來越緊密,是目前高中物理教學研究的重點。本文試圖通過對STS教育方式進行簡要的論述,并根據新課改的形勢,提出一些將STS教育應用于高中物理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STS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086-01
STS教育能使物理學更大限度地發揮它的科學價值和教育功能。它重視科學知識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強調知識的實用性和社會價值。在一線教學過程中,具有深遠的實踐意義和理論意義。
一、STS教育的科學內涵
STS教育始于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西方發達國家。技術革命帶來了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繁榮的社會環境,同時也引發了諸多社會問題。為有效解決這些負面影響,STS教育應運而生。我國在80年代中葉引進了有關STS教育的先進理論,并對在高校、基礎教育中滲透STS進行了理論與實踐上的雙重研究。
STS=science(科學) technology(技術) society(社會)。它深入的地研究和揭示了科學、技術和社會三者之間復雜而緊密的聯系。STS教育具有綜合性與社會實踐性,所以在以實踐和應用為目標的新課改中,在高中物理一線教學中滲透STS教育顯得意義深遠。通過滲透STS教育,可以把課堂上枯燥的物理理論知識與鮮活的社會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在日常生活中尋找物理技術與科學手段,培養高中生在乏味的學習生活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動手的能力。
二、高中物理教學與STS教育
(一)注重高中物理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廣泛聯系。
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很多物理知識都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傳統的教師在傳授物理知識時十分抽象化與概念化,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有效的理解教師所教授的理論知識,逐漸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但是STS教育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將抽象的概念、理論具體化。在課堂上對教材中的物理知識進行講解,結合新課改的標準,將最前沿的科學技術推薦給學生,例如最新的航空航天技術、GPS技術、激光攝影等等現實生活中的熱點問題,推動物理教學與時代同步。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STS教育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對科技生活的關注度,還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增強學生探索科學的能力。這樣就達到了STS教育的目的。比如在學習慣性的時候,可以和公交車上的乘客聯系在一起,既能讓學生學習到慣性的科學概念,也能讓學生了解為什么在乘坐公交車時,車上的乘客會隨著車速的變化而出現身體晃動的情況。了解慣性在生活中的廣泛作用,怎樣設置安全裝置,能及時避免因車突然變速而產生的身體傷害。讓學生了解科學的原理,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
(二)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體會物理知識。
雖然高中生面臨著高考的壓力,很多家長會反對學生過多的參與社會實踐。但是,一切的物理活動都是從實踐中發現的,最后也會反哺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所以說社會實踐對于物理學習來說是非常必要的。高中物理教師應該了解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積極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物理現象,鍛煉學生懂思考、會思考、能思考的能力。將學生分成不同興趣的調研小組,結合自己感興趣的方向,調研各種社會上與物理相關的問題,例如綠色能源問題、風力發電問題、霧霾污染等科學熱點問題。還可以聯合當地物理研究所、相關科研單位、建筑工地等進行參觀、調研、實驗等一系列實踐活動,并在思考后給出認為的合理化建議。這樣就擴大了STS教育的實踐空間,鍛煉了高中生的社會能力,同時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因材施教,開發學生的潛能。
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有差異的,這是一線教學老師不可避免會遇到的棘手問題。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重視個體的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利用學生的特長,調動學生的物理興趣,不能一概而論。例如有的學生對資源污染感興趣,有的學生對直線運動感興趣,有的學生對重力加速度感興趣,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方向,給學生設置不同的作業。雖然高考的壓力時刻存在于高中三年的學習生活中,致使學生在題海中不斷重復著相同類型的題目,逐漸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物理的興趣,將STS教育滲透到高中物理教學中,能使題目中枯燥的物理現象蛻變成鮮活的生活現象,使學生在緊張的考試中,迅速找到自己擅長的防線,提高答題速度與質量,將更多的時間用在相對難解的題目上,提高考生的分數。
三、STS教育與高中物理教學相結合的策略
高中物理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是復雜而廣泛的,STS教育對于高中物理教學的實踐具有整體的帶動作用,也可以推廣至其他學科,注意物理與數學、化學、生物等學科之間的交叉聯系,協調發展,實現教育改革的全面開花結果。
首先,提高一線教師自身物理知識素質,從廣泛的日常生活中尋找豐富的物理知識,以提高學生在物理課堂上的積極性。
其次,改進傳統教學模式,促進教學方式多元化,突破死學書的教育方式。
最后,加強學科之間的配合。各學科知識不是各個獨立的,而是相互交叉,緊密聯系的系統,在教學過程中使各學科知識融匯貫通,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結語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STS教育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本人只是試圖通過對STS教育的科學內涵進行理論與實踐上的分析,研究出了高中物理與STS教育之間的關鍵性聯系,并給出了一些基礎性的建議,目的在于將STS教育更好的應用于高中物理教學,使兩者結合地更緊密,培養出高水平,高能力物理人才,有效地推動當代社會的建設。
參考文獻:
[1]周漢東.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STS教育的探討[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11)
[2]郭延生,鄭春,曲直,等.滲透STS教育——改革大學物理教學[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1).
[3]劉兵.科學史的專業化研究與科學史教育的應用——基礎教育引入科學史的目標與“少兒不宜”問題[J].美育學刊,2011(05).
[4]陳艷賢.在高中物理新課程中滲透STS教育淺探[J].教育導刊,2005(1).
[5]邢紅軍.高中物理教材編寫中應進一步滲透STS[J].課程教材教法,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