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平
摘要: 流行音樂作為音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音樂體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目前流行音樂高校教育的基本理論體系雖已日趨成熟,但我們還需對一些細致的音樂問題加以探討和研究。本文在分析流行音樂演唱個性化形成的原因的基礎上對其個性化表現形式進行了研究,以期能參透其中的道理,摸清其中的脈絡。
關鍵詞:流行音樂;個性化表現;音樂文化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214-01
探討流行音樂演唱的個性化表現,首先應該先了解什么是個性化的流行音樂演唱。個性是與生俱來的東西,雖然它會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但是總體的發展趨勢是在吸收外來資訊的同時堅持自己,堅持本身。這同樣適用于流行音樂演唱藝術。流行音樂的個性主要表現在演唱者對歌曲的再創作上。流行音樂的歌者在音樂大環境的影響下,從本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和外來優秀音樂文化兩個方面構建自己的歌唱體系,再從體系中展現出個性化的音樂特性。
一、流行音樂演唱方式個性化的形成原因
(一)根植于民族音樂沃土。
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深深根植于中國民族傳統文化。中國音樂藝術,雖有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但是蘊含藝術的本質相同,就是擁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風格。音樂的民族性是發展本國流行音樂發展的基礎,也是彰顯我國流行音樂演唱個性化的根本。雖然近年歐美流行音樂強勢入侵,對我國流行音樂的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但是我們想要突破困境,找到新的發展方向實現自身的破繭成蝶,只有立足于本民族文化,保有自己的民族性,以民族性為根本,才能走向更大的世界舞臺。
(二)借力于外國優秀音樂。
在對民族性保持高度重視的基礎上,我們要對外來優秀音樂文化進行不斷的吸收、借鑒,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以此完善自身音樂文化的內涵和外延。
中國的音樂工作從事者很早就開始接觸外國音樂,并嘗試把外來的音樂元素使用到自己的音樂創作中。其中不乏成功案例,像大上海時期的周旋演唱的《玫瑰玫瑰我愛你》、《夜上海》、《何日君再來》,都是具有歐美流行音樂元素的歌曲。但是這種成功的演繹都是,在熟知外國文化的基礎上,經過謹慎思考后進行再創造的結果。雖然運用了外國的音樂元素,但是歌曲使用的歌詞依舊是我們的母語,歌曲是站在民族性的高度對外國音樂元素進行的選擇和詮釋,是對民族音樂的助力。
二、流行音樂演唱個性化的具體表現
(一)生理因素的差異。
流行音樂的個性化演唱,在民族性的大方向指引下,產生了與別國不同的特征,如我們歌曲的用詞遣句,都極具東方魅力。但是同一國的流行音樂歌者,怎樣發展具有個性化的流行音樂唱歌方式呢?主要是需要歌者在熟悉流行音樂的基礎上,以自身的個性相配合。比如個人的嗓音條件、習慣的表演動作、獨特的演唱方法等,這些不同于別人的部分,使觀眾能在不同的歌曲中,輕而易舉的區別出那些音樂是歌者的,因為這些音樂都攜帶者強烈的歌者氣息。
音色,是觀眾最能直接感受的歌者生理因素的差異,也是流行音樂歌者最具個性化的表達方式。音色在科學上的定義為不同的人,不同的樂器發出的各異的聲音。而每個人發音的不同是由于每個人的共鳴腔各異,音色是我們區別聲音的關鍵。目前大眾選秀的興起,像中國好聲音里面,導師背對歌者,歌者完全評聲音和演唱技巧,來征服導師的耳朵,從而讓導師愿意轉身,把自己收入自己的演唱戰隊。
我們不難看出正是由于歌者的聲音各不相同,這樣才能使大眾更能夠區分不同的歌者,在此基礎上,只要歌者歌曲的傳播方式得當,本身極具才能,就能夠是大眾對他熟悉起來,從而增加知名度。這一點對目前高校里科班學習流行演唱的學生是極具指導意義的,音色是一把利劍,只要使用得宜,會產生意向不到的效果。
(二)演唱方式的差異。
對于當下很多年輕的追星族來說,內地的歌手和港臺的歌手,他們更多的是偏向于喜歡追港臺的歌手,認為港臺歌手演繹歌曲時那有意無意的“港臺腔”都意味著時尚和潮流,以至現在在普通話基本普及的內地,許多歌者也會刻意的在歌曲演繹時添加一些不清晰的咬字、不標準的發音等,希望借此能和時尚、潮流搭上線。這事情初看來雖有點不可思議,但是細想來也是有緣由的。其實港臺地區音樂的發展,較早的接受到歐美、日韓流行音樂的影響,更新速度快,對內地流行音樂的沖擊很大。對內地觀眾和歌者都產生了很大影響,內地的青少年追捧港臺音樂,內地的歌者模仿港臺音樂。
但是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為什么港臺流行音樂更容易占領市場,很可能正是港臺音樂中令人又愛又恨的“港臺腔”,“港臺腔”作為一個明顯的標志把港臺流行音樂和內地音樂分隔開來。從反面想,我們要是需要突出自己演唱的個性化,那么是不是可以通過修改自己的演唱習慣,來達到目的。我們要在自己的個性化特征上,對原有的點加以修飾和夸大,最后強化自身的個性化特征。像楊坤的演唱方式就一直為人津津樂道,很多人癡迷于他的楊氏歌曲演繹,覺得他沙啞的嗓音、獨特的咬字都極具個人魅力。
(三)表演方式的差異。
其實歌曲的演繹,說到底是一場綜合的舞臺表演藝術。除了歌曲演唱以外,還需要歌者的形體演出。經過專業訓練和歌手和自發性歌手最大的不同就在他們的舞臺綜合表演上。韓國流行音樂就很重視歌者的舞臺表演技巧訓練,每一位歌者在出道前,公司都會針對歌者的個人特征,對其進行表揚技巧的訓練,最終形成歌者個性化的舞臺表演方式。有的歌者適合情歌王子的深情路線,有的歌者適合律動感強的歌舞結合,正是這種獨具特色的舞臺表演方式才成就了各式不同的流行音樂演唱方式。
目前被大眾多廣泛接受和喜愛的歌者,都有自己的招牌動作,楊坤的“踩煙頭”、韓磊的“指揮手”、費玉清的“仰首”等,舞臺表揚和流行歌曲的演繹是分割不開的,是流行音樂歌者演唱個性化的外在表現。
結語
在流行音樂快速發展的今天,流行音樂的演唱更加的強調個性化。流行音樂的發展要根植于民族音樂沃土,在把握流行音樂民族性的同時,借力于外國優秀音樂,不斷加深和發展流行音樂的內涵和外延,同時廣大流行音樂歌者要在不斷的學習和訓練中,把自身生理因素、演唱方式、表演方式的個性化進行融合,形成自己獨特的演唱風格。
參考文獻:
[1]袁掌珠. 流行音樂在技校音樂欣賞課中有效運用的策略與研究[J].通俗歌曲.2015(05)
[2]楊兮.簡述音樂劇演唱方法中技術與情感的統一[D].上海音樂學院.2014
[3]蔡鵬娣.淺談大學音樂教學中流行音樂的引入[J].中學時代.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