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梅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興趣;多媒體;
創設情境;巧設疑問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08—0040—01
培養小學生閱讀興趣是提升閱讀品質的鑰匙,學生有了閱讀的興趣,閱讀品質才會有生長的肥沃土壤。在長期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筆者探索出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三種方法,大大提升了閱讀教學的效率。現總結如下。
一、使用多媒體,激發閱讀興趣
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在色彩、動畫及表現手段上比其他教學手段更加形象、生動,立體感強,特別是聲音、圖像能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吸引力,利用軟件制作多媒體課件,產生生動有趣的畫面,再配上音樂,視聽感覺新,使學生大開眼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良好的視聽效果。
小學語文課本一般提供的至多是一幅彩色的畫面,這個畫面一方面是靜態,另一方面顯得太單調,產生的視覺效果差,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目前小學的多媒體設備和其他信息技術教學資源都基本夠用,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勤動手、勤動腦,把多媒體手段引入教學,運用到語文教學課堂上,巧妙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授四年級上冊第17課《長城》一文時,使用信息技術設計課件,在學生面前展示出氣魄雄偉的長城,配上雄壯的音樂、有感情的朗誦,圖文并茂,這樣能給學生帶來一種心靈的震撼,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能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這樣所產生的教學效果生動有趣,讓學生在美中享受,在興奮中全身心投入學習,大大地提高了學習效果。再如,在教授《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一上課就出示到處是殘垣斷壁的圓明園園景錄像,讓學生說說園中的景色怎樣,然后告訴學生,圓明園曾是我國的一座皇家園林,曾經被譽為萬園之園。你想知道它本來的樣子嗎?那你就去認真讀一讀《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這樣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激發起來了,都爭先恐后地翻開課文去自主尋找答案。
二、精心創設情境,培養閱讀興趣
創設情境的方法和手段很多。我們最常用的或者最方便的,莫過于通過導語創設情境。好的導語可以奠定整堂課的基調,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激昂、幽默、淡雅、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在指導學生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時,記得是上午最后一節課,學生十分疲倦,教室里死氣沉沉。在這種情況下,我沒有指責學生,而是因勢利導地指著窗外說:“現在已是初夏,山上的景色一定很迷人,我們不妨趁著大好時光,跟隨葉圣陶先生一起去游覽著名的風景區——金華的雙龍洞,好不好?”“好!”同學們異口同聲地歡呼起來。“我們雖然不能親眼目睹金華雙龍洞圣地,但葉老先生優美的文筆,使我們讀了仿佛身臨其境一般。”簡單的幾句導入語,學生的情緒由低沉轉入高漲,奠定了整堂課的基調,創設了輕松愉快的情境,使學生產生了學習興趣。
另外,運用實物演示情境,也是我們在課堂上常用的方法,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這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一條規律。運用實物演示情境,正是從這一認識規律出發的。一般知識性課文中涉及的物體,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實物一出示,學生便豁然領悟。實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師展示,也可以由學生自己展示。如,在教授《爬山虎的腳》一文時,老師拿了在校園里摘的一枝爬山虎,問“大家認識嗎?”雖然學生在校園里經常見爬山虎,沒想到老師會拿到教室里來,一下子來了興趣,本課的學習就是在熱烈的氣氛中進行的。
三、巧妙設計疑問,強化閱讀興趣
問題是思維的向導。教師要善于營造質疑環境,使學生“敢問”。 除了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外,教師還要學會保護和尊重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學中,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視他;當學生提出的問題比較離奇時,教師要給予積極的肯定,贊揚敢于提問的勇氣。另外,教師還要努力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的注意、記憶、思維凝聚在一起,達到探索活動的最佳狀態。課堂上,教師態度要和藹,語氣要親切,多鼓勵孩子們敢于發表意見,筆者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發現,在課堂上采用設疑引讀的辦法,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不僅能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還能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去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答案。如,在教授《蟋蟀的住宅》一文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初讀課文后,就應適時引導學生提出“隨遇而安是什么意思?”“課文是在什么地方提出這個詞語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它的住宅為什么可以算得是一個偉大的工程?”等問題,并且和學生一同查字典,閱讀課文。這樣一環扣一環,讓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亢奮狀態,學習興趣也一步一步強化,很自然地達到了學習目標。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