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情境性學習興趣的創設,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自主學習的質量。教育的宗旨在于培養自主的學習者,也就是能夠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并養成終身愛好學習的學習者。作為教師,更應該注意在教學中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習心理保持一致,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自主學習;學習興趣;情境創設
所謂“興趣導引與評價驅動下的小學數學自主學習”,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在恰當的興趣情境導引下,在適當的學生學習行為評價中,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方式,得到進步和發展的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情境性學習興趣的創設,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自主學習的質量。如果教學中我們注重學習興趣情境的創設,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經過多年教學經驗的積累,我覺得以下方法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
數學教學的根本是為了讓學生學會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為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設置情境,使情境教學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情境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尤為重要,兒童的天性就是好奇,特別是開課通過故事導入、游戲演繹、制造懸念及布景等手段,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眼球,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從中走進教學之中。學生順利地進入教學情境后,無疑能為后續教學打開廣闊的大門。
創設生活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需要,使數學知識生活化。同時,生活情境的創設,讓學生由產生興趣需要,進而產生學習需要,使學生通過實物操作、表象操作進入符號操作,從靜態學習走向動態學習,從而完成自主學習的過程。
對小學生來說,生活經驗是學習圖形與幾何的起點,也是發展空間觀念的基礎。任何一個有關幾何體的概念,對于小學生來說都是抽象、難以理解的,因而在圖形與幾何的教學中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經驗出發。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邊的關系》一課時,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三角形邊的關系,引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在課前我校教師丁璐查閱了許多相關的資料,最后應用杭州市交警設計的對角斑馬線來引入本節課。學生通過觀看圖片,發現利用這樣的斑馬線可以使我們過馬路時節省很多的時間,方便生活,同時也引起學生探究三角形邊的關系的興趣,為學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形邊的關系打下基礎。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探索
好的問題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有了問題,學生的學習活動才有動力,學生的思維才有方向。人的學習興趣還表現在對知識的探索過程中,學生對問題的興趣,往往就是一個自身潛能發揮的能量場。
在《長方體的體積》一課的教學中,我校寧亞茹老師緊緊圍繞兩個問題開展教學:一是長方體的體積與什么有關?二是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究竟有怎樣的關系?
第1個問題,通過精美的動畫制作,引領學生在觀察中發現,在發現中梳理,在梳理中發展,從而明確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有關。
學生觀察課件中的Flash動畫,體會長方體體積的三個不同變化過程。通過觀察和發現,充分感知,然后組織學生用語言描述觀察的結果。學生在“看、想、說”三個連續過程中自主完成了第一個問題的探究過程。
第2個問題,教師通過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想法。學生根據長方形的面積是通過擺小正方形來進行驗證,從而發現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那么長方體的體積也可以通過小正方體擺長方體進行驗證。
通過猜測、實驗、驗證、觀察、歸納,在小組內合作學習,動手操作、記錄數據、觀察分析,讓學生達成共識。學生發現:擺長方體所用的小正方體的數量是多少個,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和長方體的體積是一樣的。在操作中,可以觀察到擺成的長方體每排有幾個,長就是幾;擺了幾排,寬就是幾;擺了幾層,高就是幾。這時可以得出,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然后合理利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記錄單,驗證結論的正確性,再通過教師提供的長方體再次驗證結論。在這兩個問題的學習中,盡力做到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學生能想到的、做到的,絕不包辦代替,給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
本節課的教學,老師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以問題解決為主線,為學生探索結果提供了鮮活的、現實的、豐富的和開放的信息資源,為探究新知提供支撐。在教學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時,采用讓學生“尋找合理方法—動手實踐—合作探究”的教學策略,精心創設思路清晰又具有挑戰性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有效的活動,使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有效落實。
以上兩個探究活動突出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發現問題,積極思考解決問題,同伴互助探究新知、交流方法,從而獲得學習經驗和方法。
課堂上到底是應該提供火把還是樹立燈塔?火把讓學生沿著眼前的路順利走出,而燈塔將為他們營造一種新的課堂,讓他們看著自己的目標自主摸索前行,過程可能跌跌撞撞,但是迎著縷縷微光學生卻能各顯神通,每個人都能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三、創設興趣源點,讓自主學習插上興趣的翅膀
興趣是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目標的靈丹妙藥;興趣能營造一種情境,引發學生思考、探求;興趣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持之以恒并出現對知識的頓悟。教師應該使數學學習向著趣味化方面發展,在數學情趣學習中扮演探索真理的引路人。
如:在教學《圖形的旋轉》時,上課伊始,可以通過多媒體動態演示圖案旋轉的過程,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欣賞圖案,發現基本圖形通過旋轉的方式能設計出美麗的圖案。學生被精美的畫面所吸引,這時,學生興趣盎然,在觀察中也明確了旋轉的方向:順時針、逆時針。
教育的宗旨在于培養自主的學習者,也就是能夠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并養成終身愛好學習的學習者。作為教師更應該注意在教學中,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習心理保持一致,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王忠林.讓問題自主解決,為學生插上數學學習的翅膀[J].石油教育,2009.
作者簡介:何軍華(1973—),女,西安人,工作單位:陜西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數學,學歷:本科,職稱:中教高級。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