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玉
摘 要: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尤其是對低年級學生而言,語言學習階段一般都是先從識字開始。但是怎樣才能讓低年級的識字教學變得生動有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從識字教學的幾種創新方法展開分析,重點探討了激趣教學法和生活化教學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識字教學;教學方法
一、實施激趣教學法,讓漢字變得形象生動
針對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且注意力難以持久集中的特征,教師在展開識字教學,應該從創新傳統教學方法的層面,降低低年級學生的識字難度,同時提高識字教學的樂趣,讓學生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與游戲相結合的樂趣。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激趣教學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圖畫法
低齡階段的兒童其形象思維往往強于抽象思維,而且想象力特別豐富,對于圖畫類的信息接收能力比文字符號信息要強一些。因此,在識字教學中運用圖畫法,將原本抽象的漢字轉化成形象具體的圖畫,將大大增強識字教學的樂趣,同時還有助于加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畢竟,我們現在所學的漢字很多都來自于古代先人根據圖像特點加工成具體的抽象字符。所以,在教學中運用圖像法,可以將文字又還原成圖像。例如,在學習“走”這個字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一下“走”的字形,然后鼓勵學生用“走”這個字進行作畫。有的學生可能會把它想象成一個張開一字形手臂的人正在邁著大步走,也有的學生會把它畫成一個揮舞雙臂正在跳舞的人。雖然學生的想法千奇百怪,但是都很好地抓住了這個字的特點,而且牢牢記住了字形。這比單純地讓學生進行抄字訓練要效果強多了。
另外,教師還可以采取給生字配圖的方式,來實施認字教學。例如,在學習一年級上冊的《畫》這首古詩詞時,教師就可以采取圖文并茂的講課方式,來引導學生認識生字生詞。基于這是一首和春色相關的詩歌,因此,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春天萬物復蘇的生動圖片,讓學生邊看圖邊識字。如詩歌中有“山”“水”“花”“鳥”這個字,教師可以分別選擇與這四個字相關的四幅圖,然后一一講解。這樣,當學生看到這個字或者想到它時,就不會不由自主地聯想起這些生動的圖畫了。
(二)游戲法
低年級小學生最喜歡的教學活動便是做游戲。在游戲環節里,學生不僅可以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還能在潛移默化中獲得知識與能力的增長。所以,教師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如果遇到學生困難且具有表演性的生字時,可以鼓勵學生動動手、動動腦,把這些字用自己的動作表現出來,也不失為一種事半功倍的教學方法。比如,在學習“搖、跳、笑、哭”這些詞語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想象性的表演。同時,還可以采取小組競賽的方法,考驗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如,教師念到“笑”這個字時,被指定表演的學生就要快速表演“笑”的動作。一旦學生出現反應滯后或者表演出錯的現象,那個小組就要面臨被淘汰。可以想象的是,在這種緊張激烈的比賽氛圍中,學生的參與熱情將迅速提高,而且在玩的過程中也能很好地記住了這些較為復雜的生字含義。
除此之外,在舉行識字游戲活動時,教師還可以采用“猜字謎”的方式,激發學生們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具有愛表揚、愛成功的心理,教師便可以組織一些簡單又有趣味性的猜謎比賽讓學生參與,爭取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
二、實施生活化教學法,讓識字滲透到生活中
語文是一門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生字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增長知識,還是為了應用到具體的生活中。因此實施生活化教學,是將學習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漢字,并且了解它們的用途。比如,在小學一年級學生剛剛入學的時候,教師利用學生們彼此增進認識的機會,幫助學生制作姓名卡,并且教他們學習寫自己的名字。然后選取幾個比較有特色的名字,教大家認識其中的生字生詞。其次,教師還可以將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生字知識帶入課堂中,教學生認識食品包裝袋上的生字,廣告語以及公共場所中的漢字等,幫助他們建立一個個小小的漢字“學習庫”。這樣,當學生在生活中再遇到這些漢字時,就能準確讀出其發音,并且說出它表達的意思了。
總之,在識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是小學語文的教學關鍵。漢字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部分,本身承載了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而如今,更是組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語言內容。因此,培養小學低年級兒童掌握基本的識字能力至關重要。教師應該從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興趣愛好出發,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使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更加形象生動。
參考文獻:
胡紅梅.讓識字與閱讀同行[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9).
編輯 王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