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芝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08.115
[摘要] 目的 探究整體護理在急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擇取該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100例設置為該的研究對象,按照入院治療的順序進行分組,共分為常規組與研究組兩組,每組50例。對常規組與研究組患者分別采取一般護理與整體護理方式,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研究組與常規組的護理總有效率分別為96.0%與82.0%,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與常規組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8.0%與78.0%,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急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給予整體護理干預的實施效果十分顯著,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復。
[關鍵詞]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整體護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4(b)-0115-02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主要以高血酮、高血糖、酮尿、脫水、電解質紊亂、代謝性酸中毒等作為主要的臨床癥狀[1],究其主要原因包括生糖激素出現不適當的增高且胰島素明顯減少等,是糖尿病患者中較為常見的一類臨床并發癥,具有發病急、病情重、病情發展變化較快等特征。若患者不能及時進行救治將可能出現昏迷、休克、死亡等不良情況[2],使得患者的生命安全遭受到嚴重的威脅。因此,對該類疾病患者給予及時有效的臨床治療與護理十分重要。該研究對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給予整體護理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該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急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100例設置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過臨床診斷后疾病均確診,分析疾病誘因包括感染、胰島素注射治療、精神因素等。
按照入院治療的順序進行分組,共分為常規組與研究組兩組,每組50例。常規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最大的74歲,最小的31歲,平均(47.6±5.2)歲;患病時間最長的24年,最短的1.5年,平均(11.3±2.6)年。研究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最大的74歲,最小的30歲,平均(48.3±4.9)歲;患病時間最長的25年,最短的1年,平均(12.0±2.3)年。分析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后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組患者的可比性良好。
1.2 疾病護理方法
對常規組患者給予一般的護理方式,包括告知患者放松心情,積極面對疾病治療,遵照醫生囑咐服藥等。對研究組患者給予整體護理模式,主要包括術后并發癥的護理干預,如:術后感染等;依據患者心理狀態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告知患者相關的健康知識,增加患者疾病治療的信心與勇氣等。
1.3 評價指標與判定標準
①護理效果:顯效:腹痛、惡心、嘔吐等臨床癥狀消失,血壓恢復至正常狀態,pH值在7.3以上;好轉:臨床癥狀有所減輕,上述指標明顯改善;無效:病情無改善??傆行?顯效率+好轉率。②護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3項,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方法
將所有患者的相關資料均嚴格記錄至SPSS 21.0統計學軟件中進行數據處理分析,護理效果與護理滿意度采用百分比、率表示,χ2檢驗比較,以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效果
研究組與常規組的護理總有效率分別為96.0%與82.0%,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與常規組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8.0%與78.0%,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臨床上較易出現的并發癥即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現象,臨床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并發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段[3],一旦患者出現該類并發癥將在短時間內難以治療并使得患者的臨床癥狀進一步加重,表現為其他各類臟器受損等,不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復。此外,在臨床治療中若補液量過多或者輸液速度過快將可能使得患者出現心力衰竭現象,進一步加重患者敗血癥、感染等病情,為此,對該類疾病患者給予及時有效的臨床護理干預十分必要。
傳統護理方式僅僅注重患者病情本身的護理,而對疾病的風險管理、心理輔導、環境因素等均缺乏關注。近幾年來,整體護理得到了廣大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該護理模式在傳統護理的基礎上結合循證護理等實用性較強的護理模式,并形成生物、社會、心理等護理模式[4-5]。該研究對急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給予整體護理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現將護理內容總結如下:①心理護理:該類疾病患者通常情緒較為低落,表現為抑郁、緊張、害怕等。因此,護理人員應及時同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詳細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并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輔導,逐步建立患者面對疾病治療的信心與勇氣。②并發癥的護理:對臨床并發癥做好預防性護理干預。術后嚴密關注患者傷口的感染情況,保持患者傷口敷料的清潔,做好病房床單的衛生處理;檢查患者傷口是否出現流液、流血等情況;保持患者引流管的通暢,嚴密觀察引流液的性狀、患者的體溫變化情況等,一旦出現感染癥狀應即刻將傷口敞開并給予適量的雙氧水反復進行清洗,沖洗干凈異物后進行封閉式灌注引流。③健康指導:首先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防止過度疲勞;其次,告知患者盡量減少腰部活動,就座時應緊縮腰背部位,避免從事勞動量較大的腰背部活動;最后,告知患者應對腿部、腰部進行保暖處理,以防風雨寒熱的侵襲等。
該研究將整體護理模式應用于急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的日常護理工作中具有較為明顯的優勢,該護理模式主要依據患者的臨床癥狀而采取對癥護理,在滿足患者基本護理需求的基礎上對患者身體、心理、社會文化等方面給予相應的要求與期望,同時護理人員與患者家屬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詳細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向其講解疾病的相關醫學知識,包括發病機制、臨床表現、治療方法等,盡最大可能滿足患者與患者家屬的配合,幫助患者正確看待自身病情,積極樂觀的面對疾病治療。
該研究分別對研究組與常規組患者給予整體護理與傳統護理方式,結果表明,研究組與常規組的護理總有效率分別為96.0%與82.0%,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8.0%與78.0%,分別比較常規組與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與護理效果差異顯著,比較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由此可進一步說明,對急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給予整體護理干預的實施效果十分顯著,有利于護理人員與患者建立相對和諧的護患關系,使得患者及其家屬對該類疾病有了科學的認識,從而更加積極樂觀的面對疾病治療,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復,值得臨床推薦采納。
[參考文獻]
[1] 陳星波.整體護理在急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廣西醫學,2012,34(7):944-946.
[2] 楊林霞,梁雪芳,王穎,等.急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40例整體護理干預[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5):93-94.
[3] 鞏云霞.急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整體護理干預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21):8-10.
[4] 丘露娟.整體護理在急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0,7(19):124-125.
[5] 楊冬梅,趙春瑛,張明月,等.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的急診護理對策探討[J].醫學美學美容,2015,24(6中旬刊):369-370.
(收稿日期:2016-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