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春
摘 要: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生活化
自主學習,即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的努力自覺主動地獲得知識,而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獨自學習知識的一種能力。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各項活動,善于運用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在學習過程中也會表現出較強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優化課堂教學。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把學習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學,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下面筆者就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
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過程中,教師要牢牢把握“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這個原則。教師是外在因素,要通過學生這個內在因素才能發揮出更好的效果。教師要千方百計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引導學生主動去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向學生滲透:自己才是學習的主體,應該怎么學習,怎樣復習,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獨立性。
當然,學習的自主性也不是閉門造車,教師在教學中也會安排小組合作和課堂發言,在組內或者課堂和同學、老師交流,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教學方式生活化,使學生愛學
數學新課程倡導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自己身邊熟悉的事情來學習數學,讓學生自主地去觀察、思考,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如在教學10以內的加減法時,筆者有意識地將教學生活化。小明和媽媽去買菜,買了6元的菜,媽媽給了老板10元,老板應該退媽媽多少錢?問題一出,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4元。這樣將數學生活化,引起學生的興趣,這樣再遇到這種問題時學生就會不由自主地去思考,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又如,在課前先問學生你們會唱《數鴨子》這首兒歌嗎?然后用手機或者多媒體來播放這首兒歌,然后問學生:你們剛才聽到了哪些數字?小朋友異口同聲地回答:2、4、6、7、8。然后再引出其他數字:我們還學過哪些數字?小朋友還說:1、3、5、9、10。這樣將數學引入生活當中,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復習了學過的舊知識,還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了鋪墊。從有目的地復習舊知識到提出新問題,引導學生對舊知識進行梳理接收新知識,培養了學生的自我整理意識,進而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三、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會學
小組討論學習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有利于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信息交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之間的小組討論,讓學生逐步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在學習“量長度”時,我要求孩子們分小組測量,組內分工合作,于是孩子們自覺分工,有的指揮,有的做記錄,有的充當標桿,有的用尺子量……每個人都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孩子們不僅學會了如何測量,也鍛煉了動手能力,更嘗到了合作的樂趣!
又如,在教學面積概念時,我讓學生分組討論幾個問題:(1)在面積概念中,可以把“或”換成“和”嗎?(2)把“大小”換成“多少”會有什么影響?分別說出為什么。同學們紛紛在組內發表自己的見解,進行交流,并紛紛表達各小組的討論結果。如此一來,學生不僅靈活掌握了面積的概念,還體驗到了合作的快樂,進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四、采取激勵措施,使學生愿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這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中扮演好激發者的角色,運用多種激勵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完成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階段的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肯定,教師的一句表揚就能滿足孩子幼小的心靈。為了更好地調動孩子的學習主動性,我們班級實行小紅花獎勵制度,對學習成績優秀,課堂勇于發言和進步明顯的學生進行獎勵,頒發小紅花和獎狀。激勵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和課堂發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小紅花獎勵制度帶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才能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劉榮德.喚醒學生自主意識,培養學生自主能力[J].中學教學參考,2010.
[2]黃潔.對學生自主意識培養的再思考[J].科教文匯,2015.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