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
自我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性考查自己行為的能力。它以自己的教學行為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教學中所作出的行為及其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自我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從本質上說,自我反思是一種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對話,它是這兩者之間相互溝通的橋梁。
自我反思與日常生活中的“回顧”不同,它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學活動中各方面存在的問題,它具有目的性,帶有研究性質,是教學教研的基礎和前提,只有教師的反思成為個體的自我意識,成為自覺自愿的行為,教學教研才能成為現(xiàn)實。自我反思可分為教學前的反思、教學中的反思、教學后的反思三種方式。
一、教學前的反思
這一反思往往是一種預測性的反思,通過這種前瞻性的反思可以使教師的教學行為更為有效,通過預測和分析可以使得教師的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活動。
例如,在初一學生入學后,我教學《論語》的時候,課前我考慮到初一學生對孔子知之甚少,并且他們又很是欠缺文言知識這一現(xiàn)象,我就反復思索如何降低難度,既要讓學生學到文言知識,又要讓學生不害怕文言文、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為日后學好文言文奠定基礎,最后我構建了這樣的教學設想:在課堂教學中延伸一些《論語》故事;延伸一些出自《論語》的成語;將《論語》學習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于是在新課導入時,我繪聲繪色地講述了“曲阜朝圣”的故事。學生的興趣一下被調動起來,在接下來的課堂學習中,學生爭先恐后地說出自己知道的“曾子殺豬”“孟母三遷”等故事;總結出了“不亦說乎”“溫故知新”等成語;學生將文章的一則則語錄和自己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總之,學生的熱情被調動起來,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
再如,在教學《岳陽樓記》這一經典文章前,我想如果學生能感受到岳陽樓的雄偉壯觀、洞庭湖的氣象萬千,那么對于文章的內容、主旨就能準確地領悟。于是在教學時我有效地利用了電教媒體。首先我選擇了與課文意境相吻合的音樂來范讀美文,讓學生置身于音樂創(chuàng)設的特殊氛圍中,調動了學生的情感,給予學生美的享受。其次,在學生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我又輔之配樂朗讀,激發(fā)了學生情感,加深了其對課文的領悟,感受到了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培養(yǎng)了語感。同時我還利用多媒體播放了有關岳陽樓、洞庭湖的介紹、和文章內容相關聯(lián)的畫面。現(xiàn)代化的聲光手段、動畫技巧、音響效果使遙遠的岳陽樓的雄偉景觀一覽無遺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眼、耳、心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情緒,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情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既感悟到了古賢人的遠大抱負、廣闊的胸襟,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課前的反思使得學生對文言文不再畏懼,對文言文產生了興趣;課前的反思,使得文言文課堂不再枯燥,文言文課堂變得趣味盎然。
二、教學中的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進行及時的反思,處理和思考隨時出現(xiàn)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世說新語》中的《詠雪》一文時,當我讓學生品味“空中撒鹽差可擬”和“未若柳絮因風起”,說出自己更喜歡哪一個詩句的時候,教室里突然一下子靜了下來,絕大部分學生表情茫然。怎么了?哦,我明白了,欣賞對于剛剛步入初一的孩子實在是太難了,怎么辦呢?我快速思索著,突然我來了靈感:為什么不調動學生想象,在頭腦中構成意象呢?于是我微笑著啟發(fā)學生:好的詩歌,好的詩句,好的比喻不僅追求物象,更追求意象,能構成美好的意象,引發(fā)人美好的聯(lián)想,我們可以閉上眼睛來想象。孩子們馬上閉上眼睛開始想象,不久,紛紛發(fā)表看法:有的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好,自己能看到雪花在空中飛舞的輕盈之態(tài);有的說“未若柳絮因風起”給自己一種春天來到的感覺……我開心地贊揚了學生,馬上,我又啟發(fā)學生欣賞“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飛落軒轅臺”,一時間,班級氣氛異常熱烈,一個棘手的問題迎刃而解,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認為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自我反思具有監(jiān)控性和及時性的特點,它能使教學活動高質高效地進行,對于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是一個發(fā)展的起點。
三、教學后的反思
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我們要及時并有效地回顧自己的教學活動,這樣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提高教學水平,逐步成長為優(yōu)秀的教師。例如,在一節(jié)課中有些學生發(fā)言不積極,課后我會不斷問自己:他們是真的不會?是不想說?是擔心自己說錯了?還是問題設計難度過大?是不是我啟發(fā)不到位呢?接下來我會在頭腦中回放自己的教學,我會與學生交流,我會同其他老師探討,直到找尋到答案。我感悟到作為教師要把微笑帶入課堂,作為教師要將自己的心扉向學生敞開,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誠,感受到老師渴望與他們成為朋友,只有如此,才能營造出真誠和諧的課堂氛圍。例如,教學《童趣》一課之后,我感受到學生背誦課文速度較以前的學生快,效果好,我通過反思明白了這是和學生在背誦前先理清了文章思路,邊背誦邊想象“群鶴舞空”“青云白鶴觀”“土臺觀蟲”“鞭蛤蟆”等畫面分不開的。在以后的教學中背誦課文時我合理地運用這一方法,效果果然很是不錯。
在課程改革中,我們要成為研究者,成為教學反思的實踐者。只要我們不斷反思,不斷研究,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不斷改進教學行為,自然會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自然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張肖琴.青年教師的自我反思與成長[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5(1).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