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 要:演示實驗教學就是教師在課堂上結合教學內容演示給學生看的一種實驗。很多年來,在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中,特別是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演示實驗一直擔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普及,演示實驗這種教學手段受到了極大的沖擊:有些老師,把大部分的演示實驗都轉化成了視頻展示或Flash課件,因為這樣既方便操作又節省時間。那么,在新的教學環境下,是不是演示實驗就可以被取代呢?
關鍵詞:實驗教學;多媒體技術;中學物理
一、物理教學離不開演示實驗
21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多媒體的普及,給教學條件帶來了歷史性的變革,生動、直觀、信息量大,這使得教學水平大幅度提高。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多媒體技術豐富的素材、順暢的教學程序、知識的地區無差異性,給實驗課節省了探究時間、提高了探究效率。然而,有很多教師是這樣利用多媒體的:(1)從網絡上下載與課程相關的視頻或Flash,直接投在屏幕上,讓學生觀看,進而說明知識內容。一節課上完,感覺就像看了一場電影,熱鬧過后,收獲很少。(2)教師象征性地擺出實驗器材,講述實驗步驟,歸納實驗結論,鄭重其事地打開多媒體,播放事先準備好的實驗現象的視頻,這是一種造假式的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嚴重損害了物理知識的嚴謹性、科學性。
物理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具有科學素養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學生。演示實驗是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獲得直觀感性認識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概念和規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不可缺少的環節。一個成功的演示實驗,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也有利于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因此,演示實驗有其他教學手段不能替代的作用。物理演示實驗具有形象真實、生動有趣的特點,能為學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規律前營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學生感受倍深。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動作記憶效率比語言文字記憶效率要高好幾倍。“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做。”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許多發達國家重視演示實驗的經驗都值得借鑒。德國物理教育界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沒有演示實驗的課,不算是一堂成功的課。”德國的物理教師除了極少數純理論課沒有演示實驗外,一般每堂課要做2~3個實驗。美國物理教師也很重視演示實驗,在他們上的每一節課中至少要做一個演示實驗。而且這些實驗都是他們自己設計,所用器材都是他們自己動手制作的。大量的信息資料顯示:物理教育界正在流行這樣一種趨勢,即衡量一堂物理課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堂課中演示實驗的數量和質量。
二、多媒體技術增加演示效果
重視演示實驗并不是否認先進的多媒體技術,相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會增強演示效果、增加實驗可見度,為此,教師可以提前制作相關的實驗課件,通過實驗步驟的逐步推進,注重知識的匯總,提高實驗探究的效果,比如:我在講物體浮沉條件時,首先通過多媒體展示了兩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一個是鐵釘在水中下沉,一個是乒乓球在水中上浮,然后展示了一個乘風破浪的萬噸巨輪,說明鋼鐵制成的輪船也能浮在水面上,從而引出本節課題:物體的浮沉條件。這樣,用很短的時間觀看了三個與課程內容有關的物理現象,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升了他們的探究熱情,進而鼓勵他們拓展思維,對浮沉條件進行猜想。有的學生猜想到力的關系,有的聯想到密度的關系,正當他們熱情高漲的時候,我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演示器材,先將一個雞蛋放在水中沉下去,然后加鹽使它浮起來,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雞蛋確實沉下去了,而后又在老師的操作下使它真真實實地浮起來。然后引導他們應用前面學過的二力平衡的知識和浮力的計算公式從理論上推導出浮沉條件的兩種表達方式。為了鞏固探究結論,我通過乒乓球注鹽水的方法,使外觀完全相同的三個乒乓球分別位于水中不同位置。這一演示現象的出現,把整節課推向了高潮,學生看著神奇的實驗現象,積極地應用剛剛學過的浮沉條件分析現象背后的原因,這樣,針對剛學過的知識,進行了一次生動的實踐演練,趁熱打鐵,印象深刻。最后,我又通過多媒體對浮沉條件的應用進行了部分演示,增加了課堂容量。
多媒體展示和動手操作的演示實驗巧妙地結合,使演示實驗更加條理、目標更加明確、知識總結更加方便快捷,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與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既保持了科學規律的真實性,又利用了先進教學手段的快捷性,使得物理實驗課的教學更具有廣泛性、實效性和高效性。借助多媒體技術,靈活實用的實驗探究型教學模式是物理教學模式發展的必然。
參考文獻:
陳道燕,鄭挺誼.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能力[J].內江科技,2008(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