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偉
摘 要:體能訓練是中學足球訓練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在體能訓練中可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學生的足球技能。因此,在初中教學中,教師應制定出適宜初中生體能訓練的方法,然后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在訓練中將技術與戰術相結合,有利于在比賽中最大限度地控制比賽。
關鍵詞:足球訓練;體能訓練;技術;戰術
體能是指在神經系統控制下,身體活動時所表現出來的各種能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身體素質。在足球訓練中的體能訓練通常有技術、戰術、體能、心理等方面的訓練。在課余訓練中如何把學生的體能訓練結合足球技能,是體育教師需要重點研究的一項課題。
一、足球運動員的體能特征
足球是一項強度高、間歇性強、節奏性強且節奏多變,技術、戰術復雜,對抗性強的混合性非周期的體育項目。因此,在足球訓練中,學生在場上要進行大量的跑動,而比賽時間又很長。所以對學生的體能需要提出很高的要求。而在足球比賽中,不同的學生位置不同,所以針對不同位置學生的體能要求也不盡相同,教師應根據這一情況進行區別對待,制定適應不同位置學生的訓練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訓練。
從足球比賽的角度來講,在課余對學生進行訓練時,教師首先應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保證學生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其次,教師應訓練學生的沖刺能力,培養學生的爆發力。再次,教師應訓練學生的耐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時,可以加入結合球的訓練內容,增加訓練的趣味性,提高學生訓練的積極性。最后,在體能訓練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補充營養,加速學生體能的恢復過程,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
二、足球訓練中的體能訓練
在足球運動的體能訓練中,教師應根據不同學生的位置與身體素質設置不同的體能訓練,并堅持間歇法、持續法、循環法、比賽法為主要形式的鍛煉來訓練學生的一般耐力和專項耐力。據統計顯示,在足球比賽中學生需要有8706~14274米在場上奔跑。其中高速沖刺約200次,期間還夾雜很多爆發動作。因此,在體能訓練中,教師應將有氧與無氧代謝兩種能源供應方法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有氧耐力訓練中,教師可以采用連續負載法,進行無間歇的負重訓練,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長時間、低強度的訓練,如:在規定時間內要求學生進行帶球繞桿、過障礙練習、5×25交替跑訓練等。同時,教師還可以采用重復訓練法,讓學生對同一動作進行多次訓練,如:一對一攻防、二對一攻防等訓練,強化學生的條件反射,加強學生掌握和鞏固技術動作。另外,在無氧耐力訓練中,教師應訓練運動員在機體活動的過程中,產生更高的乳酸值。因此,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設置適合的強度與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訓練,同時應保證學生在每次訓練時都有充足的休息時間,從而保證學生身體始終處于高乳酸狀態的水平,實現無氧耐力訓練。如:教師可以采用不改變練習時間、縮斷間歇時間或不變間歇時間、加長練習時間、一對一對抗、一人帶球另一人盡全力假搶、若球丟則交換角色等訓練,從而訓練學生的沖刺能力,增強學生的無氧耐力。
三、訓練中結合技術與戰術
在初中課余足球訓練中,教師應將技術訓練與戰術訓練相結合,在提高戰術訓練質量的同時發展體能訓練。因此,教師應將體能訓練融入技術、戰術訓練中,鍛煉學生在疲憊狀態下也可以有效地控制足球,提高學生的體能與對足球的自信。如:讓學生兩人一組,學生A負責拋半高球給B,B腳內側切送球回給A。要求B在距離為5米的直線一端左腳切送給A,動作完成后迅速轉身跑到另一端用右腳切送球給A,以此循環,時間為1分鐘,間歇時間為2分鐘。通過這種訓練,同時可以培養學生在高強度的持續緊逼下對技術、戰術的合理利用,同時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比賽節奏。
在初中足球訓練中,教師可以在充足的課余時間中,盡可能地讓學生模擬比賽,在滿足比賽需要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能狀態。如:教師在平時的技術、戰術講解中,將體能訓練貫穿其中,讓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深學生在訓練中的理解,提高學生戰術、技術與體能的全面發展。同時,這樣的訓練也會讓學生感到不那么枯燥與乏味,有利于達到進行體能訓練的最終目的。
總之,在世界足球的舞臺,中國足球運動員一直因為諸多方面的原因未能有出色的表現。因此,社會應高度關注青少年的足球發展,初中生正處于足球運動生涯中一個起步與巔峰之間的發展階段,在初中課余時間重視學生的足球體能訓練,改進體育教師的管理方式與訓練手段,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上做出一些創新,將足球技術、戰術與學生的體能訓練相結合,在長期的訓練中使學生將足球踢得更好,從而為我國足球運動打下堅實的基礎,將來為我國足球運動的騰飛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金超.足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特征分析[J].體育科技,2015(5):39-40.
[2]李旭天.我國校園足球發展理念若干問題的理性思考[J]. 當代體育科技,2015(34):76-77.
[3]白宇飛.探究中國青少年足球培養模式[J].商,2015(47):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