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茹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小說占據很大的比重,小說教學已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培養并提高初中生的小說鑒賞能力已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關鍵所在。但由于受到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初中語文小說教學現狀并不樂觀,亟須通過不同途徑,采取多樣化的措施,有效解決存在的問題。以此提高初中語文小說課堂教學整體質量,促使初中語文教學事業走上素質教育的道路。
關鍵詞:初中語文;小說環境;小說主人公
一、交代清楚小說環境
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重要的三要素,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小說來說,它也是來源于生活,能夠在生活中找到原型,這是對當時社會生活的一種真實寫照。只是在經過作者的整理、提煉、安排之后,比現實生活中發生的那些真實事件顯得更加具體、完整。就小說環境而言,社會環境遠比自然環境更重要,但自然環境也是不可忽視的。利用小說的社會環境,可以揭示復雜化的社會關系,比如,小說中主人公的身份,所成長的歷史背景,能夠引導學生更好地把握接下來的故事情節,把握好小說的整體脈絡。在語文小說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準確把握小說的這三個要素,以此為切入點,展開課堂教學。具體來說,教師要先向學生交代清楚該篇小說的環境,即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特別是社會環境,這是引導學生有效學習、正確理解文本內容的關鍵所在。以《我的叔叔于勒》為例,教師要結合小說內容,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向學生介紹小說故事是在一種怎樣的社會環境中發生的。這樣學生可以借助這一社會背景,準確把握后面的故事情節,作者所刻畫出來的主人公形象。同時,學生也能從字里行間和作者產生共鳴,知道作者想要透過這篇小說表達怎樣的心聲和怎樣的情感。
二、明確敘述者
所謂的敘述者就是小說故事講述者,是由小說作者創造出來的。在小說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小說的敘述者,不要誤以為就是小說的作者,其實小說中的“我”就是講述該故事的敘述者。在小說中,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其中的敘述者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即客觀敘述者、干涉敘述者。就一篇小說來說,客觀敘述者就是不受任何影響,站在客觀的角度去講述事件的全過程,而主觀敘述者是站在主觀的角度去講述故事,并評論、判斷小說中的人物、事件等,引導讀者怎樣看待作者刻畫的這些人物,評論這些事件。教師通過不同途徑,引導學生準確理解這一“敘述者”,并清楚他們在小說創作中發揮的作用。以《孔乙己》為例,在學習這篇小說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準確把握其中的敘述者——酒店小伙計,要知道為什么魯迅在刻畫“孔乙己”這一人物形象的時候,沒有選擇其他的人物作為小說的敘事者,比如,酒店老板,或者說就讓小說的主人公——孔乙己來充當敘述者。教師可以針對這一話題,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對比分析。可以知道魯迅要讓酒店伙計來當這篇小說的“敘述者”,是因為他的愚昧無知,無動于衷的冷漠,才能真實寫照出在那樣一個時代背景下,一個末路讀書人的悲慘命運,營造出一種悲涼的氛圍,揭示當時社會的冷漠、無情。如果把小說的敘述者換成其他人物,都無法更好地揭示當時的社會現象,無法更好地表達作者的心聲。這樣學生很難借助這篇小說更好地了解當時的社會現象,容易誤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以《最后一課》為例,在這篇小說中,如果作者把韓麥爾先生作為敘述者,而不是文中的一個小孩,學生很難借助韓麥爾先生前后的心理變化,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很難正確把握小說主題那份濃濃的愛國之情。
三、準確把握小說主人公
就初中語文教材而言,小說占據的比重是非常多的,而在小說中,會涉及很多的人物形象,比如,《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這些經典名著中包含了幾百個人物。但這并不能逐一了解這些人物,并一一分析,需要把握小說的主人公。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剖析小說主人公,準確把握小說脈絡與主題,并借助文中對小說人物的語言、神態、外貌、細節等描寫,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們的性格、愛好、特長等,更好地把握故事情節,走進小說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他們的悲歡離合,產生情感碰撞,為準確把握小說主題、不斷積累語文知識埋下伏筆。這樣學生在課后閱讀一些經典小說的時候,便能準確把握故事主人公,以“他”為導線,準確理解文本內容,還能不斷拓寬他們的知識面。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把小說教學放在核心位置。教師要根據小說的特點,結合初中生各方面的特點,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優化調整教學方法,增加師生互動,不斷提高學生學習小說的積極性,有效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中的小說,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不斷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逐漸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王芳.人教版初中語文小說教與學策略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