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茜
摘 要:結合課改的新要求,著重分析了中學生學習歷史的三點重要性:明智、修身、治天下。明智,具備歷史知識,培養理解能力。修身,進行良好的德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治天下,擁有認同、尊重和融入歷史的態度,培養中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關鍵詞:中學歷史課;歷史知識與能力;德育;愛國主義
2014年4月8日公布的《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四號文件中,明確提出了:“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由此看來,中學生學習歷史,是為了發展關鍵能力、適應現在的生活及面對未來的挑戰。歷史課被賦予了全新的意義。
一、學史使人明智
智,一即知識,二即思維。《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對歷史課程性質作了如下規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釋人類歷史發展進程和規律,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門基礎課程。”在課標的要求下,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給學生普及歷史常識,使學生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脈絡,領悟成敗得失的經驗,能夠獲得足夠的應付社會變化的知識與能力,從而尋找到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法則。
另外一智,即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歷史思維能力是中學歷史學科能力的核心。學習歷史可以培養學生的歷史時序思維能力和歷史邏輯思維能力。“歷史的三原則——‘人與‘時間及‘空間缺一不可”。歷史知識包括了“時間知識”“空間知識”“人物知識”,三大知識構成了重大歷史事件及其呈現的歷史特征,歷史學習對學生的時序思維能力要求較高。“所謂歷史邏輯思維能力,是在感知歷史事實、形成歷史表象的基礎上,以抽象的歷史概念為運用形式,以認識歷史的本質為目的的思維活動。”簡單地說,在歷史學習中,學生需要在學習一般知識的過程中,歸納總結歷史發展規律,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二、學史使人修身
學習歷史,可以進一步幫助我們立德樹人。首先,我們要塑造中學生健全的人格。歷史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學生崇拜名人、崇拜英雄的特點,充分發揮英雄人物身上的人格魅力與感染力。比如,我們可以介紹司馬遷、羅斯福等人的事跡,幫助學生養成矢志不移的頑強意志,這些品質在幫助學生樹立品德的過程中肯定會起到不小的作用。其次,我們要引導學生樹立崇尚科學精神,堅定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歷史是過去發生的客觀存在,我們不可能親自去感受,這就決定了我們對它的掌握必須建立在對書本的學習、史料的分析、印證和合理的推論上,這種分析和推論必須是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進行,因此,歷史學習可以培養學生求真求實的科學素養。
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公民意識,這是歷史學習的本質要求。歷史課可以豐富中學生的歷史情節,關注生命質量,孕育生命情感。人本主義教育理論認為,教育的指向是為了使人學會生存,為了人的和諧發展,為了人充滿尊嚴地生活在社會中。歷史學科以其濃厚的人文關懷對此目標的實現有重要意義。我們說,歷史不是靜止、僵化的教條,它總是以某種生命形式在我們生活中浮現,學生在學習中開始關注人類的生命,尊重生命,尊重歷史,這一種人本教育的體現,對于學生價值觀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
三、學史使人治天下
梁啟超說,歷史是“愛國主義的源泉”。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一種最深厚的感情。”這種感情的產生,最直接的就是要熱愛祖國,而愛祖國,就需要了解祖國,就要去學習祖國的歷史。在新課標中提到,歷史學習要求我們從歷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而關注中華民族及全人類的歷史命運。由此學生要對民族、國家和社會形成這樣一種態度:激發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為祖國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治天下,要求擁有認同、尊重和融入歷史的態度。在筆者看來,我們學習歷史關注祖國的命運,一定要學習鴉片戰爭以來我們整個民族的抗爭探索史,從而加深對近代中國國情和中國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中華民族在帝國主義列強的刺激下開始睜眼看世界,面對西化的思潮,開始覺醒,整個民族凝聚起來,為改變命運,許多的知識分子、青年之士進行了千辛萬苦的探索和不屈的抗爭,國家和民族不斷地出現新希望。在學習中國史的同時,世界史也是我們必須要了解的。自古以來,我們中國就和世界保持著各種各樣的聯系。近代歷史給了我們經驗教訓,封閉導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我們應該用開放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這樣對于認識世界、成為一個對社會主義建設有貢獻的人才是需要的。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學生學習歷史,在深入分析歷史背景的基礎上進行認真思考和對照比較,而后才能治天下。
總之,對中學生進行歷史教育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歷史。”此言可謂一語中的。中學生要有歷史洞察力和歷史使命感,要了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大勢,學點歷史,明智修身治天下,我們的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由此可見,對中學生的歷史教育是必不可少、亟須加強的。
參考文獻:
[1]葉小兵.論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歷史思維能力[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1998:109.
[2]楊鴻烈.史學通論[M].長沙:岳麓書社,2012:12.
[3]葉小兵.論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歷史思維能力[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1998:112.
[4]肖虎.關注生命教育,活化歷史教學[J].當代教育科學,2008:62.